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健专利>正文

一种宽体半高架式车身整体抗变形稳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70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体半高架式车身整体抗变形稳定结构,包括内车身、外车框和轨道,所述外车框设置在轨道上,所述外车框的底端设置有多个与轨道接触的滑轮,所述内车身与外车框之间设有稳定结构,所述内车身的两端和外车框之间还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稳定结构包括底撑板、连接撑柱、顶撑板、连接柱和贯穿卡销,所述底撑板设置在内车身的底部表面,所述顶撑板设置在外车框的顶部表面;通过设置由底撑板、连接撑柱、顶撑板、连接柱和贯穿卡销等结构组成的稳定结构,可对内车身起到良好的稳固支撑作用,防止内车身的中心处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起到抗变形作用,保证宽体半高架式车身整体的稳定性。整体的稳定性。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体半高架式车身整体抗变形稳定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巴铁车身
,具体涉及一种宽体半高架式车身整体抗变形稳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宽体半高架式车身也就是巴铁的车身组件,这种宽体半高架式车身主要由外车框和内车身组成,内车身设置在外车框的内侧。
[0003]现有的宽体半高架式车身在使用时,由于内车身与外车框之间没有设置任何的稳定结构,导致内车身的中部长期受力容易向下凹陷,从而破坏整体结构,影响行走的安全性,存在弊端,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宽体半高架式车身整体抗变形稳定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体半高架式车身整体抗变形稳定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宽体半高架式车身整体抗变形稳定结构,包括内车身、外车框和轨道,所述外车框设置在轨道上,所述外车框的底端设置有多个与轨道接触的滑轮,所述内车身与外车框之间设有稳定结构,所述内车身的两端和外车框之间还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稳定结构包括底撑板、连接撑柱、顶撑板、连接柱和贯穿卡销,所述底撑板设置在内车身的底部表面,所述顶撑板设置在外车框的顶部表面,所述底撑板的顶部表面和顶撑板的底部表面均固定有连接撑柱,且两个所述连接撑柱均贯穿至内车身的内侧,两个所述连接撑柱的端部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插入至两个连接撑柱端部的连接槽内,所述连接撑柱的端部表面开设有环形槽,且环形槽的内侧对称开设有两个销孔,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均贯穿设置有贯穿卡销,且贯穿卡销与连接柱之间设有卡合结构,所述贯穿卡销的两端分别处于两个销孔的内侧,所述内车身的内侧相对于连接撑柱的两侧设置有多个隔断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设置在贯穿卡销内部的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端部通过弹簧连接有伸缩卡块,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内部均开设有穿孔,且所述穿孔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矩形卡槽,所述伸缩卡块的顶端卡在其中一个矩形卡槽的内侧。
[0007]优选的,所述伸缩卡块的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弹簧槽的顶端开设有弹出孔。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撑柱的端部还设置有封套,且所述封套嵌入至环形槽的内侧。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斜撑柱、T形底撑块和顶撑块,所述T形底撑块和顶撑块分别设置在斜撑柱的两端,且所述T形底撑块通过螺栓固定在内车身的底部表面,所述T形底撑块通过螺栓固定在外车框的内侧表面。
[0010]优选的,所述外车框的内侧表面开设有与T形滑槽,且T形底撑块处于T形滑槽的顶端。
[0011]优选的,还包括一种宽体半高架式车身整体抗变形稳定方法,所述宽体半高架式
车身整体抗变形稳定方法包括:
[0012]步骤一、将内车身的底部表面和外车框的顶部表面开设矩形板槽,且在矩形板槽的端部开设方孔,同时在内车身顶部表面的对应位置同样开设方孔;
[0013]步骤二、将底撑板放在内车身底部表面的矩形板槽,再将顶撑板放在外车框顶部表面的矩形板槽内,且使得两个所述连接撑柱均贯穿至内车身的内侧,再将两个封套分别套在两个连接撑柱的端部;
[0014]步骤三、将连接柱插入两个连接撑柱之间,并将两个连接撑柱相互靠拢,直至连接柱端部的穿孔与销孔对齐,此时将贯穿卡销用力的推入销孔和穿孔内,致使贯穿卡销可以同时贯穿连接柱和连接撑柱,并使得伸缩卡块的顶端卡入矩形卡槽的内侧,即可通过贯穿卡销完成连接柱和连接撑柱的连接,并完成两个连接撑柱的连接;
[0015]步骤四、将封套往连接撑柱的端部拨动,致使封套可嵌入环形槽的内侧,从而将销孔包裹在内侧,最后将顶撑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外车框顶部的矩形板槽内,并将底撑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内车身底部的矩形板槽内,即可完成稳定结构的安装,在稳定结构作用下,可对内车身起到良好的稳固支撑作用;
[0016]步骤五、在外车框的内侧表面开设T形滑槽,再将T形底撑块置于T形滑槽的内侧,然后在内车身的底部表面开设底槽,再将T形底撑块上滑,致使斜撑柱和顶撑块上移,直至顶撑块嵌入至内车身底部的底槽内,然后将顶撑块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槽内,再将T形底撑块通过螺栓固定在T形滑槽的顶端,即可完成支撑结构的安装,从而对内车身底部的两个拐角处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通过设置由底撑板、连接撑柱、顶撑板、连接柱和贯穿卡销等结构组成的稳定结构,可对内车身起到良好的稳固支撑作用,防止内车身的中心处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起到抗变形作用,保证宽体半高架式车身整体的稳定性。
[0019]2、通过设置由斜撑柱、T形底撑块和顶撑块等结构组成的支撑结构,可对内车身底部的两个拐角处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宽体半高架式车身整体的稳定性,且支撑结构易于安装,安装便利性高。
[0020]3、通过将与本技术配合使用的巴铁轨道抬高,抬高部分设置成斜坡状,使得本技术在巴铁轨道上行走时会逐渐升高,致使道路中间的车辆可以只接从本技术的中下方通过,从而减少交通压力,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内车身与外车框的剖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图2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图2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6为本技术与轨道连接时的侧视图;
[0027]图7为本技术轨道的截面图;
[0028]图8为本技术滑轮的俯视剖视图;
[0029]图9为本技术隔断结构的侧视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内车身;2、外车框;3、底撑板;4、连接撑柱;5、斜撑柱;6、顶撑板;7、连接柱;8、连接槽;9、贯穿卡销;10、弹簧槽;11、伸缩卡块;12、矩形卡槽;13、封套;14、环形槽;15、销孔;16、T形滑槽;17、T形底撑块;18、顶撑块;19、隔断结构;20、滑轮;21、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1
[0034]请参阅图1至图10,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宽体半高架式车身整体抗变形稳定结构,包括内车身1、外车框2和轨道21,外车框2设置在轨道21上,外车框2的底端设置有多个与轨道21接触的滑轮20,滑轮20中间开设有内凹槽,可以与轨道21接触,滑轮20的两侧均设置有齿条,可在爬升时轨道21两侧接触,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体半高架式车身整体抗变形稳定结构,包括内车身(1)、外车框(2)和轨道(21),所述外车框(2)设置在轨道(21)上,所述外车框(2)的底端设置有多个与轨道(21)接触的滑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车身(1)与外车框(2)之间设有稳定结构,所述内车身(1)的两端和外车框(2)之间还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稳定结构包括底撑板(3)、连接撑柱(4)、顶撑板(6)、连接柱(7)和贯穿卡销(9),所述底撑板(3)设置在内车身(1)的底部表面,所述顶撑板(6)设置在外车框(2)的顶部表面,所述底撑板(3)的顶部表面和顶撑板(6)的底部表面均固定有连接撑柱(4),且两个所述连接撑柱(4)均贯穿至内车身(1)的内侧,两个所述连接撑柱(4)的端部均开设有连接槽(8),所述连接柱(7)的两端分别插入至两个连接撑柱(4)端部的连接槽(8)内,所述连接撑柱(4)的端部表面开设有环形槽(14),且环形槽(14)的内侧对称开设有两个销孔(15),所述连接柱(7)的两端均贯穿设置有贯穿卡销(9),且贯穿卡销(9)与连接柱(7)之间设有卡合结构,所述贯穿卡销(9)的两端分别处于两个销孔(15)的内侧,所述内车身(1)的内侧相对于连接撑柱(4)的两侧设置有多个隔断结构(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体半高架式车身整体抗变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健
申请(专利权)人:宋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