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的保护板、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836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的保护板、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保护板设有吸热结构,吸热结构的至少部分用于熔接与电池单体的用于包覆电极组件的绝缘膜。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保护板上设置有吸热结构,从而在电池单体制备过程中,使得保护板与绝缘膜之间具有更强的连接强度,从而降低保护板与绝缘膜发生脱离的概率,提高保护板与电极组件一同安装入壳的概率,有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生产良品率。有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生产良品率。有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生产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的保护板、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的保护板、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单体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等。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镉镍电池单体、氢镍电池单体、锂离子电池单体和二次碱性锌锰电池单体等。
[0003]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如何提高电池单体的生产良率,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的保护板、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提高电池单体的良品率。
[0005]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的保护板,保护板设有吸热结构,吸热结构的至少部分用于熔接与电池单体的用于包覆电极组件的绝缘膜。
[0006]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保护板上设置有吸热结构,从而在电池单体制备过程中,使得保护板与绝缘膜之间具有更强的连接强度,从而降低保护板与绝缘膜发生脱离的概率,提高保护板与电极组件一同安装入壳的概率,有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生产良品率。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板包括板主体和连接于板主体的吸热结构。
[0008]在上述方案中,板主体为保护板中起到保护电极组件的主要部分,吸热结构设置在板主体上,吸热结构的存在可以降低板主体与绝缘膜相分离的风险,提高板主体与电极组件相对位置的可靠性,从而使得板主体更好地对电极组件起到保护作用。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结构设置于板主体沿自身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
[0010]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吸热结构设置在板主体在自身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从而能够提高保护板与绝缘膜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降低保护板与电极组件发生分离而无法同时入壳的概率,提高电池单体的生产良品率。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主体包括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板主体设有相对于第一表面凹陷的凹部,吸热结构至少部分容纳于凹部内。
[0012]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板主体上设置凹部,使得吸热结构能够至少部分位于板主体的凹部内,这种设计可以降低吸热结构相对于板主体的突出高度,降低由于吸热结构的存在,导致保护板表面出现崎岖不平的可能,提高保护板的表面平整程度,有助于提高保护板与绝缘膜之间或保护板与外壳之间的贴合效果。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结构背离凹部的底面的表面与第一表面平齐。
[0014]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提高了保护板的表面平整程度,有助于提高保护板与外壳之间或保护板与绝缘膜之间的贴合效果,从而能够提高保护板与电极组件之间相对位置的
可靠性,使得保护板能够更好地对电极组件起到保护作用。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结构相对于板主体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均露出。
[0016]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吸热结构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均露出设置,从而提高了保护板与绝缘膜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了保护板未能与电极组件一同安装入壳的风险,提高了电池单体的良品率。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主体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吸热结构至少部分容纳于通孔内。
[0018]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板主体上设置通孔,并将吸热结构嵌设在通孔内,从而使得吸热结构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均能露出,结构简单并且可靠性,有利于提高保护板与绝缘膜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提高电池单体的良品率。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吸热结构在板主体上间隔分布。
[0020]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多个吸热结构在板主体上间隔分布,使得保护板在不同位置处均设置有吸热结构,从而在保护板与绝缘膜熔接时,可以提高保护板不同位置处与绝缘膜的连接强度,以此来确保保护板能够与电极组件同时入壳,提高电池单体的制备良率。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结构围合形成环状结构。
[0022]在上述方案中,针对于加热源在保护板上的加热路径,将吸热结构设置为环状结构,使得加热源在保护板上的加热位置能够准确落在吸热结构上,从而有利于吸热结构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依次来提高保护板与绝缘膜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电池单体的制备良率。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结构相对于板主体的中心轴对称分布。
[0024]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吸热结构相对于中心轴对称分布,从而在保护板与绝缘膜熔接时,使得热量能够均匀扩散至保护板的不同位置中,从而能够提高保护板不同边缘位置处与绝缘膜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电池单体的制备良率。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结构的颜色不同于板主体的颜色。
[0026]在上述方案中,吸热结构的吸热率除了受到材料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自身表面颜色的影响。鉴于此,本申请实施对吸热结构的颜色进行了调整,使吸热结构的材料不同于板主体的材料,从而有助于在保护板与绝缘膜熔接时,使得吸热结构能够吸收更多热量,从而提高保护板与绝缘膜之间的连接强度。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结构的颜色深于板主体的颜色。
[0028]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吸热结构的颜色设置为深于板主体的颜色,从而在保护板与绝缘膜熔接时,有助于吸热结构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以此来提高保护板与绝缘膜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两者发生分离的可能。同时吸热结构的存在还可以起到一定标识作用,如若保护板与绝缘膜脱离,由于吸热结构本身颜色较深,人眼可以通过吸热结构很容易观测到保护板与绝缘膜分离,从而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结构的颜色包括黄色、蓝色以及蓝色中的至少一者。
[0030]在上述方案中,相较于其他颜色而言,黄色等颜色更为鲜艳,其对于热量的吸收能力更强一些,并且更容易被人眼或某些仪器所观测到。鉴于此,在电池单体的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某些仪器对吸热结构进行检测,从而可以更精确地判断出保护板是否与电极组件一同安装至外壳内,有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生产良品率。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结构的吸光率大于板主体的吸光率。
[0032]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调整吸热结构的材料或颜色参数等,使得吸热结构的吸光率大于板主体的吸光率,从而有助于提高吸热结构的吸热能力,以此来提高保护板与绝缘膜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电池单体的生产良率。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结构包括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脂、聚苯乙烯、聚氨酯、碳酸钙以及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者。
[0034]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电极组件、绝缘膜以及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保护板,电极组件容纳在外壳内,绝缘膜包覆电极组件的至少部分,保护板连接于绝缘膜。
[0035]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板设置于绝缘膜远离电极组件的一侧。
[0036]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保护板设置在绝缘膜远离电极组件的一侧,使得绝缘膜能够对电极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设有吸热结构,所述吸热结构的至少部分用于熔接于电池单体的用于包裹电极组件的绝缘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主体和连接于所述板主体的所述吸热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结构设置于所述板主体沿自身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包括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板主体设有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凹陷的凹部,所述吸热结构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凹部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结构背离所述凹部的底面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结构相对于所述板主体在自身厚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均露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吸热结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通孔内。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吸热结构在所述板主体上间隔分布。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结构围合形成环状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结构相对于所述板主体的中心轴对称分布。11.根据权利要求2

9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开焕程启苏华圣梅祥李全坤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