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状孔高负载金属钴的锂硫电池用正极侧隔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154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硫电池正极侧隔层领域,公开了一种网状孔高负载金属钴的锂硫电池用正极侧隔层的制备方法。隔层材料由聚丙烯腈、ZI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状孔高负载金属钴的锂硫电池用正极侧隔层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硫电池正极侧隔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状孔高负载金属钴的锂硫电池用正极侧隔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清洁能源的普及以及应用需要高效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支持,受限于正极容量的限度,锂离子电池等传统电池技术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长循环寿命储能设备的需求。而锂硫电池,由于具有高理论比容量(1675mA hg
‑1)和能量密度(2600W h kg
‑1)的优势,已经成为下一代储能设备研究的重点。此外,硫的自然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因此,锂硫电池同时极具大规模储能应用的潜力。尽管具有上述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多硫化物(Li2Sx,4<x≤8)在电解液中极易溶解,造成了严重的穿梭效应,表现出库仑效率低、阳极腐蚀严重和容量衰减快等问题,从而导致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0003]在众多围绕缓解锂硫电池穿梭效应的举措中,设计具有优异性能的隔层引起了广泛关注。郭娇等人发表的《具有协同Co和N活性位点的分层多孔膜在Li

S电池中实现高效的锂离子传输和氧化还原》中使用水凝胶浴相转化膜上生长ZIF

67用于锂硫电池隔层,同时隔层的设计同时也受到了一些挑战。例如,李祥村等人《具有快速离子传输通道和多硫化物捕获网络的分级多孔C/Fe3C膜用于大面积锂硫电池》,一方面具有均匀分散的活性位点,另一方面因为是水系相转化,一体化隔层中都有较大的空隙,导致体积利用率较低。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制备可以吸附和催化多硫化物转化的有效隔层,一方面就有均匀分散的活性位点,一方面充分发挥隔层内部空间的使用、提高隔层体积利用率,所以如何对隔层的结构进行功能化,简化操作步骤同时有效缓解穿梭效应,对于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锂硫电池用正极侧隔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在正戊醇相转化膜中通过ZIF

67的优化,在ZIF

67原位碳化构建网状孔通道的同时原位负载金属钴,并通过调整ZIF

67的用量提高金属钴的负载,最终钴的质量占比为20%,同时ZIF

67几乎填满膜的体积。构建的网状孔高负载金属钴的碳膜结构中,网状孔通道增加了膜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有利于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以及多硫化物的吸附,其网状孔结构上负载的金属钴能效吸附催化多硫化物,防止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提高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和库伦效率。锂硫电池用正极侧隔层网状孔高负载金属钴碳膜以聚丙烯腈、ZIF

67、含羧基碳纳米管为原料制备铸膜液并在正戊醇中进行相转化再碳化得到。ZIF

67的合成是以六水合硝酸钴,二甲基咪唑在甲醇中合成,ZIF

67的引入可作为牺牲模板、在碳化的过程中因其与聚丙烯腈形变差异产生的应力导致ZIF

67结构被破坏从而形成空位,通过提高
ZIF

67的用量、使其充分填满膜的内部,从而保证了碳化后ZIF

67消失形成的空位能够充分的连接从而形成网状结构,且ZIF

67中的钴元素转化为金属钴负载在网状孔的表面;因正戊醇凝胶浴与铸膜液中DMF的交换速率较低,能避免形成大的指状孔、从而提高了膜体积的利用率,使得网状孔能充分布满整个膜体积,且网状孔有利于离子的传输。制得的网状孔高负载金属钴碳基隔层材料(Co@CNT)可以有效缓解穿梭效应,提高导电性和离子传递速率。锂硫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库伦效率和较高的充放电容量。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锂硫电池用正极侧隔层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07](1)制备ZIF

67@CNT@PAN膜液
[0008]在丝口瓶中依次加入N,N

二甲基甲酰胺、聚丙烯腈、含羧基碳纳米管、ZIF

67,首先将ZIF

67放入DMF中超声搅拌20~60min,直至无明显颗粒状为止,之后在快速搅拌的状态下加入含羧基碳纳米管,搅拌20~60min,之后在快速搅拌的状态下加入聚丙烯腈,转速为500~1500r/min,控制N,N

二甲基甲酰胺、聚丙烯腈、含羧基碳纳米管和ZIF

67四者的质量比为24:1:0.5:1~24:3:2:4,通过调整ZIF

67的用量使其填满膜的内部,将丝口瓶在60~80℃下磁力搅拌10~24h后,得到紫黑色粘稠膜液,转速为500~1500r/min;
[0009](2)制备ZIF

67@CNT@PAN相转化膜
[0010]通过自动刮膜机将所得铸膜液刮到玻璃板或四氟乙烯板上,刮膜厚度通过刮刀调整到200~400μm,用美术喷笔在一定气速下将凝胶浴均匀喷洒到膜液表面,用以稳定上表面,气瓶压力为2~5MPa,喷洒时间为1~3min。之后将带有膜液的玻璃板浸入到正戊醇中,相转化时间为12~24h,见图1;
[0011](3)制备网状孔高负载钴碳膜
[0012]将干燥后的相转化膜用切片机切割为直径为12~19cm,通过马弗炉对相转化膜进行预氧化,由室温升至预氧化温度,升温速率为1~10℃/min,预氧化温度为200~300℃,预氧化时间为1~4h,由预氧化温度降至室温的降温速率为1~10℃/min,再在氩气/氮气氛围保护下,在管式炉中以1~10℃/min加热到600~1000℃进行碳化,碳化时间为1~3h,由碳化温度降至室温的降温速率为1~10℃/min,得到网状孔高含钴隔层(Co@CNT),见图2。
[0013]步骤(2)中的溶剂为N,N

二甲基甲酰、二甲基亚砜、N,N

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
[0014]步骤(3)中的凝胶浴为正丙醇、正戊醇。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由六水合硝酸钴与二甲基咪唑先合成ZIF

67,之后以聚丙烯腈、ZIF

67、含羧基碳纳米管为原料制备铸膜液,经以正戊醇相转化制膜,最后经以氩气保护下的碳化制备网状孔高含量金属钴结构,ZIF

67的引入可作为牺牲模板、在碳化的过程中因其与聚丙烯腈形变差异产生的应力导致ZIF

67结构被破坏从而形成空位,通过进一步通过提高ZIF

67的用量,使其充分填满膜的内部,从而保证了碳化后ZIF

67消失形成的空位能够充分的连接从而形成网状结构,且ZIF

67中的钴元素转化为金属钴负载在网状孔表面;因正戊醇凝胶浴与铸膜液中DMF的交换速率较低,能避免形成大的指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状孔高负载金属钴的锂硫电池用正极侧隔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制备ZIF

67@CNT@PAN膜液将ZIF

67放入溶剂中超声搅拌20~60min,直至无明显颗粒状为止;之后在快速搅拌的状态下加入含羧基碳纳米管,搅拌20~60min;之后在快速搅拌的状态下加入聚丙烯腈,转速为500~1500r/min;控制溶剂、聚丙烯腈、含羧基碳纳米管和ZIF

67四者的质量比为24:1:0.5:1~24:3:2:4,确保ZIF

67的用量能使其填满膜的内部;将丝口瓶在60~80℃温度条件下磁力搅拌10~24h后,得到紫黑色粘稠膜液,转速为500~1500r/min;(2)制备ZIF

67@CNT@PAN相转化膜通过自动刮膜机将紫黑色粘稠膜液刮到玻璃板或四氟乙烯板上,刮膜厚度通过刮刀调整到200~400μm,将凝胶浴均匀喷洒到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姬董志伟李祥村贺高红代岩阮雪华焉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