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柱距大层高建筑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827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大柱距大层高建筑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属于建筑施工领域,该装置包括新增组合柱、拉杆、加强梯和连墙件,新增组合柱设置在相邻的主体结构柱之间。拉杆拉结在主体结构柱与新增组合柱之间,拉杆沿内脚手架向外脚手架方向设置两组。加强梯连接在沿内脚手架向外脚手架方向相邻的两组拉杆之间。连墙件与加强梯和外脚手架连接,可以显著提高整个脚手架连墙件装置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可以减少新增组合柱的数量,降低施工成本。连墙件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同时由于无需设置钢管抱柱及传统预埋短钢管作为连墙杆件的拉结点,在墙体中留设的脚手眼面积更小,后期封堵更容易。后期封堵更容易。后期封堵更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柱距大层高建筑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大柱距大层高建筑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规范规定,作业脚手架的连墙件竖向间距不应大于4m且不应大于层高,水平间距不应大于3倍脚手架立杆间距,对于层高远大于4m,柱距远大于3倍脚手架立杆间距的建筑物,内外作业脚手架连墙件设置困难。
[0003]常见的内外作业脚手架连墙件措施主要有以下3种:(1)钢管抱柱+拉结模板支撑架。对于大层高大柱距建筑的脚手架连墙件设置难题,目前采用的比较常见的技术措施是“钢管抱柱+拉结模板支撑架”,而连墙件拉结模板支撑架这种措施是规范采用强条严格禁用的,该技术措施有较大的安全隐患。(2)设置角钢格构柱。即采用角钢制作成格构柱,将连墙件拉结在格构柱上。这种技术措施虽然可行,但对于大柱距建筑物,受连墙件水平间距限制,往往在一个柱距内需要设置多个格构柱,不经济,施工现场基本不采用。(3)钢管抱柱+钢管立柱。将连墙件拉结在钢管立柱上,钢管抱柱拉结钢管立柱;对于大柱距建筑物,也会存在一个柱间距需要设置多个钢管立柱,从而导致不经济问题;另外,这种技术措施采用钢管抱柱拉结钢管立柱,妨碍了外墙砌筑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柱距大层高建筑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大柱距大层高建筑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包括:
[0006]新增组合柱,设置在相邻的主体结构柱之间;
[0007]拉杆,拉结在主体结构柱与新增组合柱之间,所述拉杆沿内脚手架向外脚手架方向设置两组;
[0008]加强梯,连接在沿内脚手架向外脚手架方向相邻的两组拉杆之间;
[0009]连墙件,与加强梯和外脚手架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新增组合柱同时为所述内脚手架的中间支座,所述新增组合柱的四个角部的立杆为所述内脚手架的立杆,所述拉杆同时为内脚手架的连墙件。
[0011]优选地,所述主体结构柱内预埋有锚板,所述拉杆的端部与锚板焊接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新增组合柱的底部设置在楼板的顶部,所述楼板内预埋有锚板,所述新增组合柱的底部与锚板焊接。
[0013]优选地,所述加强梯的底部设置在楼板的顶部,所述楼板内预埋有锚板,所述加强梯的底部与锚板焊接。
[0014]优选地,所述加强梯与拉杆之间、所述拉杆与新增组合柱之间均通过直角扣件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大柱距大层高建筑的层高大于4m、净柱距不超过12m时,相邻的主体结构柱之间的新增组合柱为一个。
[0016]优选地,所述主体结构柱与新增组合柱之间的拉杆为整根钢管。
[0017]优选地,所述新增组合柱由钢管制作而成。
[0018]优选地,所述新增组合柱、拉杆、加强梯均采用
ø
48钢管制作。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为:
[0020](1)现有技术中采用角钢格构柱技术措施,格构柱之间是孤立的,在顶板拆模前,格构柱顶部暂无锚固点,自身稳定性较差。而本技术在相邻的主体结构柱之间设置新增组合柱,在主体结构柱与新增组合柱之间连接拉杆,并在拉杆之间连接加强梯,利用连墙件将加强梯与外脚手架连接,显著提高整个脚手架连墙件装置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可以减少新增组合柱的数量,降低施工成本。
[0021](2)现有技术中设置角钢格构柱、以及钢管抱柱+钢管立柱的做法,连墙件都是拉结在角钢格构柱或钢管立柱,连墙件的设置位置严重受到角钢格构柱或钢管立柱位置的限制。本技术在拉杆上设置加强梯,并利用连墙件将加强梯与外脚手架连接,使得连墙件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同时由于无需设置钢管抱柱及传统预埋短钢管作为连墙杆件的拉结点,在墙体中留设的脚手眼面积更小,后期封堵更容易。
[0022](3)本技术中的新增组合柱同时为内脚手架的中间支座,拉杆同时为内脚手架的连墙件,后期可在本技术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上搭设内脚手架,降低成本。在内外脚手架搭设过程中无需设置临时抛撑,无需设置钢管抱柱,无需在边梁内预埋连墙件短钢管,更进一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的立面示意图;
[0025]图3为新增组合柱的立面示意图;
[0026]图4为加强梯的立面示意图。
[0027]附图标注:1

新增组合柱、2

拉杆、3

加强梯、4

锚板、5

连墙件、6

外脚手架、7

主体结构柱、8

直角扣件、9

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9]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如图1和2所示为一种用于大柱距大层高建筑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该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包括新增组合柱1、拉杆2、加强梯3和连墙件5。
[0033]如图3所示,新增组合柱1由钢管制作而成,与采用角钢格构柱技术相比,周转使用率高。新增组合柱1设置在相邻的主体结构柱7之间。主体结构柱7内预埋有锚板4。新增组合柱1的底部设置在楼板9的顶部,楼板9内预埋有锚板4,新增组合柱1的底部与锚板4焊接。将新增组合柱1的底部与楼板9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柱距大层高建筑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新增组合柱(1),设置在相邻的主体结构柱(7)之间;拉杆(2),拉结在主体结构柱(7)与新增组合柱(1)之间,所述拉杆(2)沿内脚手架向外脚手架(6)方向设置两组;加强梯(3),连接在沿内脚手架向外脚手架(6)方向相邻的两组拉杆(2)之间;连墙件(5),与加强梯(3)和外脚手架(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柱距大层高建筑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组合柱(1)同时为所述内脚手架的中间支座,所述新增组合柱(1)的四个角部的立杆为所述内脚手架的立杆,所述拉杆(2)同时为内脚手架的连墙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柱距大层高建筑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柱(7)内预埋有锚板(4),所述拉杆(2)的端部与锚板(4)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柱距大层高建筑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组合柱(1)的底部设置在楼板(9)的顶部,所述楼板(9)内预埋有锚板(4),所述新增组合柱(1)的底部与锚板(4)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柱距大层高建筑的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林钟亮叶胜伟孙维波聂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