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液压悬置与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81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液压悬置与车辆,该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包括具有安装腔的流道板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解耦膜。其中,所述解耦膜包括解耦膜主体,以及在所述解耦膜主体的至少一侧设置的凸起,所述凸起插入设置在流道板本体上的安装槽内,所述解耦膜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抵接,且所述凸起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抵接时,所述解耦膜主体厚度方向的两侧均与所述流道板本体之间形成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可减小解耦膜与流道板本体的接触面积,防止解耦膜主体与流道板本体抵接,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甚至避免解耦膜与流道板本体撞击产生异响。本体撞击产生异响。本体撞击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液压悬置与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同时,本技术还涉及具有该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的液压悬置,以及具有该液压悬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中、高端乘用车型发动机的左悬置、右悬置通常采用液压形式,以此提升整车驾驶舒适性。而且,液压悬置一般采用惯性通道—解耦膜式,该结构的液压悬置,能够改善橡胶悬置及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在受到高频率作用时的高频硬化现象,提升整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

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特性,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较好的舒适性。但是,因解耦膜整体面积较大,刚度较低,当受到冲击时容易发生形变,而与悬置底座及流道板撞击,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以降低解耦膜与流道板本体撞击所产生的异响。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包括具有安装腔的流道板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解耦膜;
[0006]所述解耦膜包括解耦膜主体,以及在所述解耦膜主体的至少一侧设置的凸起,所述凸起插入设置在所述流道板本体上的安装槽内,所述解耦膜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抵接,且所述凸起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抵接时,所述解耦膜主体厚度方向的两侧均与所述流道板本体之间形成有间隙。
[0007]进一步的,在所述解耦膜主体的径向上,所述凸起的宽度小于所述安装槽的宽度,所述解耦膜主体的径向为与所述解耦膜主体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
[0008]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呈圆柱形,所述安装槽为圆形槽。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抵接的一端呈锥形。
[0010]进一步的,所述解耦膜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所述凸起,且所述凸起为间隔设置在所述流道板本体上的多个。
[0011]进一步的,两侧的所述凸起在所述解耦膜的厚度方向上重叠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流道板本体包括具有凹槽的下流道板,以及设于所述凹槽顶部的上流道板,所述安装腔由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围构形成。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4]本技术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通过在解耦膜主体的至少一侧设置凸起,并通过凸起与安装槽的槽壁抵接,且在抵接时解耦膜主体厚度方向的两侧均与流道板本体之间形成有间隙,由此,可防止解耦膜主体与流道板本体抵接,减小解耦膜与流道板本体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甚至避免解耦膜与流道板本体撞击产生异响。
[0015]另外,在解耦膜主体的径向上,凸起的宽度小于安装槽的宽度,能够使凸起在安装槽内自由运动。将凸起设成圆柱形,安装槽为圆形槽,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凸起与安装槽槽壁抵接的一端呈锥形,能够减小凸起与流道板本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降低异响。将两侧的凸起在解耦膜的厚度方向上重叠设置,有利于提高本流道板结构上下运动的均匀性。
[0016]此外,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压悬置,所述液压悬置中设有如上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
[0017]同时,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有如上所述的液压悬置。
[0018]本技术所述的液压悬置及车辆与上述流道板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A

A线的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下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下流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流道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解耦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解耦膜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解耦膜在又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下流道板;2、上流道板;3、解耦膜;M、惯性通道;K、注液孔;P、安装槽;
[0032]101、凹槽;102、柱体;103、下过孔;104、下流道;105、下缺口;106、下半圆槽;107、下连通口;
[0033]200、凸台;201、上过孔;202、上连通口;203、上缺口;204、上半圆槽;205、槽体;206、上流道;
[0034]301、解耦膜主体;302、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是以汽车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7]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9]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包括具有安装腔的流道板本体,以及设于安装腔内的解耦膜。
[0040]其中,解耦膜3包括解耦膜主体301,以及在解耦膜主体的至少一侧设置的凸起302,凸起302插入设置在流道板本体上的安装槽P内,解耦膜3通过凸起302与安装槽P的槽壁抵接,且凸起302与安装槽P的槽壁抵接时,解耦膜3本体厚度方向的两侧均与流道板本体之间形成有间隙。
[0041]本实施例的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通过在解耦膜主体的至少一侧设置凸起302,并通过凸起302与安装槽P的槽壁抵接,且在抵接时解耦膜3本体厚度方向的两侧均与流道板本体之间形成有间隙,由此,可防止解耦膜3本体与流道板本体抵接,减小解耦膜3与流道板本体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甚至避免解耦膜3与流道板本体撞击产生异响。
[0042]基于如上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安装腔的流道板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解耦膜(3);所述解耦膜(3)包括解耦膜主体(301),以及在所述解耦膜主体(301)的至少一侧设置的凸起(302),所述凸起(302)插入设置在所述流道板本体上的安装槽(P)内;所述解耦膜(3)通过所述凸起(302)与所述安装槽(P)的槽壁抵接,且所述凸起(302)与所述安装槽(P)的槽壁抵接时,所述解耦膜主体(301)厚度方向的两侧均与所述流道板本体之间形成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解耦膜主体(301)的径向上,所述凸起(302)的宽度小于所述安装槽(P)的宽度,所述解耦膜主体(301)的径向为与所述解耦膜主体(301)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02)呈圆柱形,所述安装槽(P)为圆形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立芳谷玉山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