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电性能测试用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805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电性能测试用连接结构,包括盒体、第一高压连接插座和第二高压连接插座,其中,第一高压连接插座和第二高压连接插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高压连接插座与所述第二高压连接插座电性连接。通过第一高压连接插座插接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进行动力电池与测试设备之间的电性相连,无需螺丝固定连接动力线,同时在连接过程中无需用到绝缘胶带,防止在连接过程中,绝缘胶带与地面摩擦容易产生磨损而导致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盒体的定型作用,防止了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动力线时,动力线与动力电池的连接处发生晃动而导致连接不稳定或短路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连接稳定性。提高了连接稳定性。提高了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电性能测试用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电性能测试用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性能直接影响电动车的续驶里程及安全,因此动力电池在研发和生产制造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很多性能及安全方面的验证,涉及到动力电池的电性能测试时,当前动力电池电性能测试的动力输出方式主要还是直接与测试设备的测试线铜鼻子通过螺丝连接固定,用螺丝连接固定后再用绝缘胶带将连接处裸露的部分进行包裹处理。
[0003]公开号为CN216082820U的技术,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与测试设备动力线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通过设置上盖和底座扣合构成的约束区域有效包裹动力线,接触接线端子、螺柱和螺母等导电金属均在盒内,外物无法轻易进入盒内,起到绝缘防护的目的,但该连接装置仍为通过螺丝连接固定线缆的方式连接动力电池和测试设备动力线,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线缆时,压接的铜鼻子非常容易收到潮湿环境以及其他带腐蚀性物质的侵蚀,同时包裹在连接处的绝缘胶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相对较弱,与地面摩擦容易产生磨损,动力线也极容易出现氧化或绝缘层破损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本方案特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电性能测试用连接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电性能测试用连接结构,通过将动力线的连接方式进行改变,由原来的螺丝固定连接,变为用动力接插件进行连接,在使用时,通过第一高压连接插座插接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进行动力电池与测试设备之间的电性相连,无需螺丝固定连接动力线,同时在连接过程中无需用到绝缘胶带,防止在连接过程中,绝缘胶带与地面摩擦容易产生磨损而导致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盒体的定型作用,防止了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动力线时,动力线与动力电池的连接处发生晃动而导致连接不稳定或短路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连接稳定性。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电性能测试用连接结构,包括盒体、第一高压连接插座和第二高压连接插座,其中,
[0006]第一高压连接插座和第二高压连接插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高压连接插座与所述第二高压连接插座电性连接;
[0007]第一高压连接插座,用于插接并电性连接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
[0008]第二高压连接插座,包括负极接入端和正极接入端,所述负极接入端用于与测试设备负极动力线电性连接,正极接入端用于与测试设备正极动力线电性连接。
[000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连接铜排,其中,
[0010]第一高压连接插座和第二高压连接插座均包括插接端和连接端,所述负极接入端
和所述正极接入端均位于所述插接端上;
[0011]所述盒体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端穿过的装配通孔,且两个所述插接端分别从所述盒体的相对两侧抵触所述盒体;
[0012]连接铜排,位于所述盒体的内部,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端固定连接并电性连接。
[001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连接铜排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连接铜排分别与所述负极接入端和所述正极接入端电性连接;
[0014]所述连接铜排呈凹形,包括传输段和两个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传输段相对连接段弯折并位于两个所述连接段之间,两个所述传输段之间的间距为3~5cm。
[0015]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绝缘柱,其中,
[0016]绝缘柱,设置在所述盒体内腔的底壁上,并抵触在所述连接铜排靠近所述盒体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连接铜排。
[001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固定螺丝,其中,
[0018]固定螺丝,螺纹连接在所述绝缘柱和所述连接铜排之间,用于限制所述连接铜排向远离所述绝缘柱的方向移动。
[001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连接铜排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螺丝穿过的通孔,且所述绝缘柱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丝螺纹连接的螺纹槽。
[002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通讯连接机构,所述通讯连接机构包括两个通讯连接器插座和通讯连接转接板,其中,
[0021]两个通讯连接器插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的相对两侧,一侧所述通讯连接器插座用于与动力电池电性连接,另一侧所述通讯连接器插座用于与测试机构电性连接;
[0022]通讯连接转接板,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内部,并与两个所述通讯连接器插座电性连接,用于动力电池和测试设备之间的通讯。
[002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通讯连接器插座为16pin通讯连接母座,且所述通讯连接转接板为16pin通讯转接板。
[002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高低压隔离板,其中,
[0025]高低压隔离板,为环氧树脂绝缘挡板,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内部,并将所述盒体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装配腔和第二装配腔,所述连接铜排位于所述第一装配腔的内部,且所述通讯连接转接板位于所述第二装配腔的内部。
[0026]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两个装配座,其中,
[0027]两个装配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配腔对应所述通讯连接器插座的腔壁处,且所述装配座上开设有装配凹槽,用于连接可活动的高压隔离端板。
[0028]本技术的动力电池电性能测试用连接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1)通过设置第一高压连接插座和第二高压连接插座,具体实施中,将动力线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改变,由原来的螺丝固定连接,变为用动力接插件进行连接,测试设备的负极动力线与负极接入端相连接,测试设备的正极动力线与正极接入端相连接,又第一高压连接插座和第二高压连接插座电性相连,在需要连接动力电池及测试设备时,仅需将第一高
压连接插座与设置在动力电池上的高压连接器插接,即可完成对动力电池与测试设备之间的电性相连。通过第一高压连接插座插接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进行动力电池与测试设备之间的电性相连,无需螺丝固定连接动力线,同时在连接过程中无需用到绝缘胶带,防止在连接过程中,绝缘胶带与地面摩擦容易产生磨损而导致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盒体的定型作用,防止了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动力线时,动力线与动力电池的连接处发生晃动而导致连接不稳定或短路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连接稳定性。
[0030](2)通过设置连接铜排,在使用时,用连接铜排取代线缆来电性连接第一高压连接插座和第二高压连接插座,增加了电性连接第一高压连接插座和第二高压连接插座的稳定性,又通过设置两个连接铜排上的传输段之间的间距为5cm,防止连接铜排在传输电时,两个传输段相靠过近而导致短路情况的发生,增加了第一高压连接插座与第二高压连接插座之间电传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电性能测试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第一高压连接插座(21)和第二高压连接插座(22),其中,第一高压连接插座(21)和第二高压连接插座(22)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1)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高压连接插座(21)与所述第二高压连接插座(22)电性连接;第一高压连接插座(21),用于插接并电性连接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第二高压连接插座(22),包括负极接入端(221)和正极接入端(222),所述负极接入端(221)用于与测试设备负极动力线电性连接,正极接入端(222)用于与测试设备正极动力线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电性能测试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铜排(3),其中,第一高压连接插座(21)和第二高压连接插座(22)均包括插接端(211)和连接端(212),所述负极接入端(221)和所述正极接入端(222)均位于所述插接端(211)上;所述盒体(1)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端(212)穿过的装配通孔,且两个所述插接端(211)分别从所述盒体(1)的相对两侧抵触所述盒体(1);连接铜排(3),位于所述盒体(1)的内部,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端(212)固定连接并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电性能测试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铜排(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连接铜排(3)分别与所述负极接入端(221)和所述正极接入端(222)电性连接;所述连接铜排(3)呈凹形,包括传输段(31)和两个连接段(32),所述连接段(32)与所述连接端(212)固定连接,所述传输段(31)相对连接段(32)弯折并位于两个所述连接段(32)之间,两个所述传输段(31)之间的间距为3~5cm。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电性能测试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柱(4),其中,绝缘柱(4),设置在所述盒体(1)内腔的底壁上,并抵触在所述连接铜排(3)靠近所述盒体(1)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连接铜排(3)。5.如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城吴细彬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