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入箱挤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7490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7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芯入箱挤压工装,涉及电池加工设备技术领域,通过将电池箱体放置于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基准板和挤压组件围成的放置空间内,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分别对电池箱体的相对两侧限位,使得电池箱体在第一方向上无法移动,对电池箱体进行定位,基准板可以和电池箱体的侧壁相抵接,使得电池箱体无法朝远离挤压组件的方向移动,挤压组件和工作台滑动连接,挤压组件部分可以伸入至电池箱体内,并且和电池箱体内的电芯抵持,第一驱动部可以用于驱使挤压组件朝靠近基准板的方向移动,以使挤压组件挤压电芯,从而对电池箱体内部的电芯进行挤压,挤压到位后第一驱动部驱使挤压组件朝远离基准板的方向移动,完成挤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入箱挤压工装


技术介绍

1、目前,在生产电池包的组装工序中,一般有两种组装方式,第一种组装方式是先将多个电芯堆叠在一起组装成电池模组,最后将多个电池模组装入箱体内形成电池包,第二种组装方式是直接将电芯集成到电池箱体中,相较于第一种组装方式,第二种组装方式可以提高电池箱体的体积利用率,进而提高能量密度,降低生产成本。

2、中国专利cn218726148u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挤压工装,其包括工作台、气缸挤压组件、端面定位件、第一侧面限位件和第二侧面限位件,气缸挤压组件安装于工作台上,端面定位件和气缸挤压组件相对设置,并且气缸挤压组件可以前后移动,第一侧面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左右相对设置。

3、上述电池模组挤压工装使用时,将多个电芯放置于第一侧面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从而限制电芯左右移动,然后通过气缸挤压组件对多个电芯施力,以使多个电芯紧密贴合在一起,但是对于将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箱体中的组装方式,上述挤压工装无法在电池箱体中对电芯进行挤压。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芯入箱挤压工装,来解决挤压工装无法在电池箱体中对电芯进行挤压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入箱挤压工装,其包括工作台、基准板、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挤压组件和第一驱动部;

4、其中,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相对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分别用于对电池箱体的相对两侧限位;

5、沿第二方向,所述基准板和所述挤压组件相对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设置,且所述电池箱体位于所述基准板和所述挤压组件之间,所述基准板和所述电池箱体的侧壁抵接;

6、其中,所述挤压组件和所述工作台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挤压组件部分伸入所述电池箱体内,并与所述电池箱体内的电芯抵持,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挤压组件驱动连接,以驱使所述挤压组件朝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基准板的方向移动。

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压紧支架、升降驱动单元和底板,所述压紧支架通过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和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升降驱动单元用于驱使所述压紧支架上升或者下降,所述底板和所述工作台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底板驱动连接。

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包括导向支架和第一丝杆,所述导向支架安装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压紧支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导向支架上,并与所述压紧支架驱动连接,以驱使所述压紧支架沿所述导向支架上升或者下降。

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导向支架包括多个导向杆和横板,多个所述导向杆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和所述底板连接,多个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和所述横板连接,所述第一丝杆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横板上,所述压紧支架设有多个轴套,多个所述轴套分别滑动套设于多个所述导向杆。

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压紧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多个u形板,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升降驱动单元连接,多个所述u形板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朝向所述基准板的侧面上,且所述u形板的开口端朝下设置。

1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丝杆和所述底板驱动连接,以驱使所述底板带动所述压紧支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1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底板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

1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支架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限位支架和所述工作台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第一限位支架驱动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一限位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限位支架和第三驱动部,所述第二限位支架和所述工作台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限位支架驱动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二限位支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1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基准板朝向所述挤压组件的侧面上设有软接触部,所述软接触部用于和所述电池箱体的侧壁接触。

15、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软接触部和所述基准板之间设有压力检测器。

16、本技术的电芯入箱挤压工装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将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相对设置于工作台上,并且沿第一方向,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可以分别对电池箱体的相对两侧限位,使得电池箱体在第一方向上无法移动,可以对电池箱体进行定位,方便后续挤压电池箱体内的电芯;

18、(2)通过将基准板和挤压组件沿第二方向设置于工作台上,并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设置,使得电池箱体可以放置于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基准板和挤压组件围成的放置空间内,基准板可以和电池箱体的侧壁相抵接,使得电池箱体无法朝远离挤压组件的方向移动,挤压组件和工作台滑动连接,挤压组件部分可以伸入至电池箱体内,并且和电池箱体内的电芯抵持,第一驱动部可以用于驱使挤压组件朝靠近基准板的方向移动,以使挤压组件挤压电芯,从而可以对电池箱体内部的电芯进行挤压,挤压到位后第一驱动部可以用于驱使挤压组件朝远离基准板的方向移动,完成挤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入箱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基准板(2)、第一限位组件(3)、第二限位组件(4)、挤压组件(5)和第一驱动部(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入箱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5)包括压紧支架(51)、升降驱动单元(52)和底板(53),所述压紧支架(51)通过所述升降驱动单元(52)和所述底板(53)连接,所述升降驱动单元(52)用于驱使所述压紧支架(51)上升或者下降,所述底板(53)和所述工作台(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6)和所述底板(53)驱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入箱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单元(52)包括导向支架(521)和第一丝杆(522),所述导向支架(521)安装于所述底板(53)上,并与所述压紧支架(5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522)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导向支架(521)上,并与所述压紧支架(51)驱动连接,以驱使所述压紧支架(51)沿所述导向支架(521)上升或者下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入箱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架(521)包括多个导向杆(5211)和横板(5212),多个所述导向杆(521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导向杆(5211)的一端和所述底板(53)连接,多个所述导向杆(5211)的另一端和所述横板(5212)连接,所述第一丝杆(522)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横板(5212)上,所述压紧支架(51)设有多个轴套,多个所述轴套分别滑动套设于多个所述导向杆(521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入箱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支架(51)包括支架本体(511)和多个U形板(512),所述支架本体(511)和所述升降驱动单元(52)连接,多个所述U形板(512)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511)朝向所述基准板(2)的侧面上,且所述U形板(512)的开口端朝下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入箱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6)包括第二丝杆(61),所述第二丝杆(61)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丝杆(61)和所述底板(53)驱动连接,以驱使所述底板(53)带动所述压紧支架(51)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入箱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第一导轨(11),所述第一导轨(11)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底板(53)设有第一滑槽(531),所述第一滑槽(531)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滑槽(531)和所述第一导轨(11)滑动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入箱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包括第一限位支架(31)和第二驱动部(32),所述第一限位支架(31)和所述工作台(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32)和所述第一限位支架(31)驱动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一限位支架(31)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组件(4)包括第二限位支架(41)和第三驱动部(42),所述第二限位支架(41)和所述工作台(1)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部(42)和所述第二限位支架(41)驱动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二限位支架(41)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入箱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板(2)朝向所述挤压组件(5)的侧面上设有软接触部(21),所述软接触部(21)用于和所述电池箱体(7)的侧壁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入箱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接触部(21)和所述基准板(2)之间设有压力检测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入箱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基准板(2)、第一限位组件(3)、第二限位组件(4)、挤压组件(5)和第一驱动部(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入箱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5)包括压紧支架(51)、升降驱动单元(52)和底板(53),所述压紧支架(51)通过所述升降驱动单元(52)和所述底板(53)连接,所述升降驱动单元(52)用于驱使所述压紧支架(51)上升或者下降,所述底板(53)和所述工作台(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6)和所述底板(53)驱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入箱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单元(52)包括导向支架(521)和第一丝杆(522),所述导向支架(521)安装于所述底板(53)上,并与所述压紧支架(5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522)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导向支架(521)上,并与所述压紧支架(51)驱动连接,以驱使所述压紧支架(51)沿所述导向支架(521)上升或者下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入箱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架(521)包括多个导向杆(5211)和横板(5212),多个所述导向杆(521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导向杆(5211)的一端和所述底板(53)连接,多个所述导向杆(5211)的另一端和所述横板(5212)连接,所述第一丝杆(522)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横板(5212)上,所述压紧支架(51)设有多个轴套,多个所述轴套分别滑动套设于多个所述导向杆(521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入箱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支架(51)包括支架本体(511)和多个u形板(512),所述支架本体(511)和所述升降驱动单元(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