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排水装置、除湿系统以及储能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7356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3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冷凝排水装置、除湿系统以及储能柜,包括:第一储液管、连通管和第二储液管;所述连通管具有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与所述第一储液管连通,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第二储液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口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管口;第一悬浮件,所述第一悬浮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液管的内部,所述第一悬浮件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一储液管通向所述连通管的流道;第二悬浮件,所述第二悬浮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管的内部,所述第二悬浮件用于关闭或关闭所述连通管通向所述第二储液管的流道;所述第一储液管上开设有进液口,所述第二储液管上开设有出液口,冷凝液通过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冷凝排水装置,从所述出液口排出所述冷凝排水装置。述冷凝排水装置。述冷凝排水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排水装置、除湿系统以及储能柜


[0001]本申请属于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冷凝排水装置、除湿系统以及储能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池储能柜的快速发展,电池储能柜应用领域及工作场景也越来越广。电池储能柜中通常会设置各种电路以及电池模组,若电池储能柜中的湿气较重,会影响储能柜中的电路以及电池模组的工作。
[0003]现有设计中,通常采用冷凝除湿的方式,将储能柜内的湿气冷凝为水滴,利用空调排水孔排出储能柜中的被冷凝的水滴。但是排水口与外部大气环境连通,会导致储能柜外部水汽、杂质、灰尘以及昆虫会由排水管进入储能柜中,从而会对储能柜中的部件造成损害。
[0004]所以有必要对储能柜的排水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凝排水装置、除湿系统以及储能柜,用于防止储能柜外部的杂质、灰尘以及昆虫通过排水装置进入储能柜。
[000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凝排水装置,包括:
[0007]第一储液管、连通管和第二储液管;
[0008]所述连通管具有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与所述第一储液管连通,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第二储液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口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管口;
[0009]第一悬浮件,所述第一悬浮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液管的内部,所述第一悬浮件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一储液管通向所述连通管的流道;
[0010]第二悬浮件,所述第二悬浮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管的内部,所述第二悬浮件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连通管通向所述第二储液管的流道;
[0011]所述第一储液管上开设有进液口,所述第二储液管上开设有出液口,冷凝液通过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冷凝排水装置,从所述出液口排出所述冷凝排水装置。
[0012]可选地,所述冷凝排水装置具有第一排水阶段和第二排水阶段,在所述冷凝排水装置处于第一排水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悬浮件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悬浮件处于关闭状态;在所述冷凝排水装置处于第二排水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悬浮件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悬浮件处于打开状态。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储液管包括集液器和储液器,所述集液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储液器连通,所述进液口开设在所述集液器的端部。
[0014]可选地,所述储液器包括第一管道、第一储液腔和第二管道;
[0015]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集液器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储液腔连通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之间;
[0016]所述第一悬浮件为球体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液腔的内部;
[0017]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悬浮件的外径,所述第一悬浮件用于打开或者封闭所述第二管道。
[0018]可选地,所述连通管包括第一竖管、横管和第二竖管,所述横管连通于所述第一竖管和所述第二竖管之间,所述第一竖管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竖管。
[0019]可选地,所述第二储液管包括第三管道、第二储液腔和第四管道;
[0020]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于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之间;
[0021]所述第二悬浮件为球体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腔的内部;
[0022]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悬浮件的外径,所述第二悬浮件用于打开或者封闭所述第三管道。
[0023]可选地,所述第二储液管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腔的内部,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二悬浮件连接;
[0024]在所述冷凝排水装置处于第二排水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悬浮件远离所述第二管口并且打开所述第三管道,所述弹性部件被压缩;
[0025]在所述冷凝排水装置完成第二排水阶段的情况下,所述弹性部件向靠近所述第二管口的方向挤压所述第二悬浮件,以使所述第二悬浮件关闭所述第三管道。
[002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除湿系统,包括:
[0027]所述的冷凝排水装置;
[0028]冷凝装置,所述冷凝排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冷凝装置的下部。
[0029]可选地,所述冷凝装置为半导体冷凝器;
[0030]所述除湿系统还包括湿度传感器;
[0031]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湿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半导体冷凝器电连接;
[0032]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湿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并控制所述半导体冷凝器打开或关闭。
[0033]可选地,所述除湿系统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风机与所述冷凝装置相对设置。
[003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柜,包括:
[0035]箱体,所述箱体的侧端开设有开口;
[0036]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
[0037]所述的除湿系统,所述除湿系统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储液管与所述开口连通。
[0038]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悬浮件与第二悬浮件,可以隔绝储能柜外部的杂质和灰尘,从而避免储能柜外部的杂质和灰尘进入到储能柜。
[0039]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40]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
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4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凝排水装置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004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凝排水装置第一排水阶段结构示意图;
[004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凝排水装置第二排水阶段结构示意图;
[004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凝排水装置保持状态结构示意图;
[004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凝排水装置第一排水阶段和第二排水阶段连续进行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储能柜结构示意图。
[0047]附图标记说明:冷凝排水装置100;除湿系统200;储能柜300;第一储液管1;集液器11;储液器12;第一管道121;第一储液腔122;第二管道123;进液口13;连通管2;第一竖管21;第一管口211;第二竖管22;第二管口221;横管23;第二储液管3;第三管道31;第二储液腔32;第四管道33;弹性部件34;出液口35;第一悬浮件4;第二悬浮件5;湿度传感器6;控制装置7;冷凝装置8;风机9;箱体10;开口101;电池模组102。
具体实施方式
[0048]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0049]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50]对于相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储液管、连通管和第二储液管;所述连通管具有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与所述第一储液管连通,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第二储液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口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管口;第一悬浮件,所述第一悬浮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液管的内部,所述第一悬浮件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一储液管通向所述连通管的流道;第二悬浮件,所述第二悬浮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管的内部,所述第二悬浮件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连通管通向所述第二储液管的流道;所述第一储液管上开设有进液口,所述第二储液管上开设有出液口,冷凝液通过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冷凝排水装置,从所述出液口排出所述冷凝排水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排水装置具有第一排水阶段和第二排水阶段,在所述冷凝排水装置处于第一排水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悬浮件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悬浮件处于关闭状态;在所述冷凝排水装置处于第二排水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悬浮件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悬浮件处于打开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管包括集液器和储液器,所述集液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储液器,所述进液口开设在所述集液器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包括第一管道、第一储液腔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集液器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储液腔连通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之间;所述第一悬浮件为球体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液腔的内部;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悬浮件的外径,所述第一悬浮件用于打开或者封闭所述第二管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包括第一竖管、横管和第二竖管,所述横管连通于所述第一竖管和所述第二竖管之间,所述第一竖管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竖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炜尹雪芹曹虎尹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