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天翔专利>正文

车辆一体化折叠升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204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车辆一体化折叠升降结构,包括底板、顶板和活动连接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的方形侧板,所述方形侧板包括左右相对的第一侧板和前后相对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上侧板和位于下方的第一下侧板,所述第一上侧板和第一下侧板之间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辆一体化折叠升降结构替换了空间有限的软升顶,无需人员爬高操作提高了安全性能,液压杆替换了手动模式,完成一键升起收回模式,轻量化材质和结构简单,后期方便保养维护,安全可靠,经济实用。适用于ABC型旅居车及露营车、拖挂式旅居车、皮卡背坨式旅居箱体、小型家用客车并且方便现有车辆的二次改装,建造安装工艺简单。建造安装工艺简单。建造安装工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一体化折叠升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车顶升降
,尤其涉及到现有旅居车、拖挂式旅居车、皮卡底盘的旅居式箱体和小型客车的二次加装升顶要求的改装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行业现有的可升顶的车辆大多是布艺式的软升顶,与旅行户外帐篷相似,车内人员缺乏安全感,还有简单的折叠式硬升顶需要手动展开时会与户外有缝隙,露天不便利,而且新发布的套娃式硬升顶的升降结构,缺点是建造过程复杂建造成本高,人力成本高,后期维护繁琐复杂,只适用于皮卡底盘的C型房和皮卡底盘的背坨式箱体,车型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能够适用于多种车型的车辆一体化折叠升降结构。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车辆一体化折叠升降结构,包括底板、顶板和活动连接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的方形侧板,所述方形侧板包括左右相对的第一侧板和前后相对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上侧板和位于下方的第一下侧板,所述第一上侧板和第一下侧板之间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二上侧板和位于下方的第二下侧板,所述第二上侧板由位于中间的第一梯形板和位于两侧的第一三角板构成,两个所述第一三角板与第一梯形板通过折叠线连接,所述第二下侧板由位于中间的第二梯形板和位于两侧的第二三角板构成,两个所述第二三角板和第二梯形板通过折叠线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设置有液压杆模组,所述液压杆模组包括若干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固定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的驱动端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的工作通过控制按钮控制。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侧板中,两个所述第一三角板均通过转动连接件与相应的第一上侧板的侧边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三角板均通过转动连接件与相应的第一下侧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三角板均通过转动连接件与相应的第二三角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梯形板和第二梯形板通过折叠线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转动连接件为铰接机构。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车辆一体化折叠升降结构替换了空间有限的软升顶,无需人员爬高操作提高了安全性能,液压杆替换了手动模式,完成一键升起收回模式,轻量化材质和结构简单,后期方便保养维护,安全可靠,经济实用。适用于ABC型旅居车及露营车、拖挂式旅居车、皮卡背坨式旅居箱体、小型家用客车并且方便现有车辆的二次改装,建造安装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车辆一体化折叠升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车辆一体化折叠升降结构的折叠后状态示意图。
[0012]图中:1、底板;2、顶板;3、第一侧板;31、第一上侧板;32、第一下侧板;4、第二侧板;41、第二上侧板;42、第二下侧板;411、第一梯形板;412、第一三角板;421、第二梯形板;422、第二三角板;5、转动连接件;6、液压杆;7、折叠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4]如图1至图2所示,车辆一体化折叠升降结构,包括底板1、顶板2和活动连接在底板1和顶板2之间的方形侧板,所述方形侧板包括左右相对的第一侧板3和前后相对的第二侧板4,所述第一侧板3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上侧板31和位于下方的第一下侧板32,所述第一上侧板31和第一下侧板32之间通过转动连接件5连接,所述第二侧板4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二上侧板4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下侧板42,所述第二上侧板41由位于中间的第一梯形板411和位于两侧的第一三角板412构成,两个所述第一三角板412与第一梯形板411通过折叠线7连接,所述第二下侧板42由位于中间的第二梯形板421和位于两侧的第二三角板422构成,两个所述第二三角板422和第二梯形板421通过折叠线7连接。
[0015]所述底板1和顶板2之间设置有液压杆模组,所述液压杆模组包括若干液压杆6,所述液压杆6的固定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6的驱动端与顶板2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6的工作通过控制按钮控制。
[0016]所述第二侧板4中,两个所述第一三角板412均通过转动连接件5与相应的第一上侧板31的侧边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三角板422均通过转动连接件5与相应的第一下侧板32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三角板412均通过转动连接件5与相应的第二三角板42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梯形板411和第二梯形板421通过折叠线7连接;
[0017]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实现两个第一三角板412与相应的第一上侧板31的连接,两个第二三角板422与相应的第一下侧板32的连接,以及第一三角板412与相应的第二三角板422转动连接的连接,提高本升降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0018]所述转动连接件5为铰接机构。
[0019]车辆一体化折叠升降结构在不使用时,液压杆6处于收缩状态,底板1和顶板2相互靠近,并且第一上侧板31和第一下侧板32相互贴合,第二上侧板41和第二下侧板42相互贴合。两个第一三角板412与第一梯形板411贴合,两个第二梯形板421和第二三角板422贴合,减小车辆顶部的占用空间,减少车辆行驶时的阻力。
[0020]当车辆到达露营场所时,按下控制按钮后液压杆6伸开并将顶板2向上顶起,从而第一上侧板31和第一下侧板32展开,第二上侧板41和第二下侧板42展开。两个第一三角板412与第一梯形板411展开,两个第二梯形板421和第二三角板422展开,从而底板1、顶板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构成一个扩展空间,供露营者户外休息。
[0021]本技术车辆一体化折叠升降结构替换了空间有限的软升顶,无需人员爬高操作提高了安全性能,液压杆6替换了手动模式,完成一键升起收回模式,轻量化材质和结构简单,后期方便保养维护,安全可靠,经济实用。适用于ABC型旅居车及露营车、床车、小型家
用客车并且方便现有车辆的二次改装,建造安装工艺简单。
[002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一体化折叠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顶板(2)和活动连接在底板(1)和顶板(2)之间的方形侧板,所述方形侧板包括左右相对的第一侧板(3)和前后相对的第二侧板(4),所述第一侧板(3)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上侧板(31)和位于下方的第一下侧板(32),所述第一上侧板(31)和第一下侧板(32)之间通过转动连接件(5)连接,所述第二侧板(4)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二上侧板(4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下侧板(42),所述第二上侧板(41)由位于中间的第一梯形板(411)和位于两侧的第一三角板(412)构成,两个所述第一三角板(412)与第一梯形板(411)通过折叠线(7)连接,所述第二下侧板(42)由位于中间的第二梯形板(421)和位于两侧的第二三角板(422)构成,两个所述第二三角板(422)和第二梯形板(421)通过折叠线(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天翔
申请(专利权)人:朱天翔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