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断路器的取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016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6 11:38
智能断路器的取电结构。主要解决目前智能断路器在采样线路板安装时存在不便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取电片(4),所述转接板外壁设有沉槽(21),所述沉槽内设有取电部(211),所述取电片上设有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沉槽内且与所述沉槽内壁相配合的连接部(40),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取电部电接触且所述取电片的一端与所述带电片电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智能断路器的取电结构,具有相配合的沉槽和连接部,在转接板前后活动时更容易得知到位与否,更利于装配;另一方面,该结构节省空间,在有限的空间里解决多种保护模块的取电问题;而且节省成本,减少常规焊接工序,生产装配灵活便捷。生产装配灵活便捷。生产装配灵活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断路器的取电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电器领域,具体涉及智能断路器的取电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泛在电力物联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四层结构)概念的形成和启动,爆发了智能断路器的产品需求,因此很多低压电器企业加快了智能断路器的开发进程,各种智能化的断路器产品在不断涌现。
[0003]如公开号为“CN217280639U”的专利所示,目前的智能断路器的采样时大多是直接在采样线路板上设置一个金属片进行电连接,在采样线路板安装时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提供智能断路器的取电结构,主要解决目前智能断路器在采样线路板安装时存在不便的问题。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智能断路器的取电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转接板和带电片,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取电片,所述转接板外壁设有沉槽,所述沉槽内设有取电部,所述取电片上设有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沉槽内且与所述沉槽内壁相配合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取电部电接触且所述取电片的一端与所述带电片电接触。
[0007]所述连接部为所述取电片上一体设置的具有弹性的U形片,所述U形片的两侧外壁与所述沉槽的两侧内壁抵压配合。
[0008]设于所述电压转接板上的所述沉槽的横截面为长边在外短边在内的等腰梯形。
[0009]所述转接板包括漏电转接板,所述带电片包括用于接线的接线片,所述取电片包括第一取电片,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限位所述第一取电片的第一限位结构。
[0010]所述漏电转接板上还设有与所述沉槽相对设置的避让槽。
[0011]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所述壳体内设有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两侧内壁设有凸台,两侧所述凸台用于对第一取电片的前后侧面进行限位。
[0012]所述转接板包括电压转接板,所述带电片包括引弧板,所述取电片包括第二取电片,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限位所述第二取电片的第二限位结构。
[0013]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的凸起,所述凸起内设有放置槽,所述第二取电片部分设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第二壳体内壁设有用于压紧所述第二取电片的压座。
[0014]所述凸起内还设有用于所述电压转接板部分伸入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放置槽相对设置。
[0015]所述取电片包括主片,所述主片上设有至少一段折弯片,所述折弯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为所述连接提供伸入所述沉槽的弹力。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智能断路器的取电结构,具有相配合的沉槽和连接部,在转接板前后活动时更容易得知到位与否,更利于装配;另一方面,该结构节省空间,在有限的空间里解决多种保护模块的取电问题;而且节省成本,减少常规焊接工序,生产装配灵活便捷。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一。
[0019]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漏电转接板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压转接板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取电片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取电片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二。
[0024]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三。
[0025]图9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智能断路器的取电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内设有转接板2和带电片3,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取电片4,所述转接板外壁设有沉槽21,所述沉槽内设有取电部211,所述取电片上设有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沉槽内且与所述沉槽内壁相配合的连接部40,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取电部电接触且所述取电片的一端与所述带电片电接触。需要说明的是,转接板可以为漏电转接板或者电压转接板或者电流转接板等等任何需要采集信号的转接板,其与主控板电连接,作为优选的,取电片选用具有良好弹性又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材料(如铍青铜),另外,沉槽可以设在转接板的侧壁,当转接板装入后连接部落入到沉槽内会有明显的顿挫感,能够判断转接板已经安装到位,现有的装入由于都是平面不存在沉槽,难以判断是否安装到位了,不便安装,另一方面,相对采用导线连接的结构,该结构节省空间,在有限的空间里解决多种保护模块的取电问题;而且节省成本,减少常规焊接工序,生产装配灵活便捷,另外,断路器为多极时(2P

NP),每极都设置一个取电片及多个沉槽和取电部。
[002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连接部为所述取电片上一体设置的具有弹性的U形片,所述U形片的两侧外壁与所述沉槽的两侧内壁抵压配合。可以更好的落位,起到限位的作用,安装更加稳定。
[002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设于所述电压转接板上的所述沉槽的横截面为长边在外短边在内的等腰梯形。沉槽为上宽下窄的梯形口,便于电压转接板插入和抽出。
[002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转接板包括漏电转接板23,所述带电片包括用于接线的接线片31,所述取电片包括第一取电片41,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限位所述第一取电片的第一限位结构。该接线片上可以安装螺钉等来实现外接导线的作用,并且对第一取电片
进行限位,防止其位移,而不是常用常规的焊接的方式。
[003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漏电转接板上还设有与所述沉槽相对设置的避让槽。漏电转接板安装可以从上往下先放入,此时取电部设在较大的避让槽内,然后推动使其活动到沉槽内,更加方便安装。
[003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所述壳体内设有的第一通槽51,所述第一通槽两侧内壁设有凸台52,两侧所述凸台用于对第一取电片的前后侧面进行限位。该第一通槽用于第一取电片装入,并通过凸台进行前后侧面进行限位防止其前后移动,该第一通槽可以由壳体内的两个壁之间形成,其左右侧面可以通过壳体内壁实现限位。
[003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转接板包括电压转接板22,所述带电片包括引弧板32,所述取电片包括第二取电片42,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限位所述第二取电片的第二限位结构。
[003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的凸起,所述凸起内设有放置槽62,所述第二取电片部分设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第二壳体内壁设有用于压紧所述第二取电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断路器的取电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内设有转接板(2)和带电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取电片(4),所述转接板外壁设有沉槽(21),所述沉槽内设有取电部(211),所述取电片上设有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沉槽内且与所述沉槽内壁相配合的连接部(40),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取电部电接触且所述取电片的一端与所述带电片电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断路器的取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所述取电片上一体设置的具有弹性的U形片,所述U形片的两侧外壁与所述沉槽的两侧内壁抵压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断路器的取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包括漏电转接板(23),所述带电片包括用于接线的接线片(31),所述取电片包括第一取电片(41),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限位所述第一取电片的第一限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断路器的取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所述壳体内设有的第一通槽(51),所述第一通槽两侧内壁设有凸台(52),两侧所述凸台用于对第一取电片的前后侧面进行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断路器的取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转接板上还设有与所述沉槽相对设置的避让槽(2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波李海丽王凌峰文小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毅行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