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6750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稳定和高效的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工艺及装置,其系统主要包括集水井、调节槽、计量槽、曝气槽、沉淀槽和处理出水槽。废水首先通过收集管道进入集水井,由其中的提升泵将废水提升至调节槽,再通过管道及设于其内的提升泵与计量槽的进水口相连,通过计量槽计量原水流量。计量槽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及水泵与曝气槽的进口相连。曝气槽部分出水通过计量槽及管道定量回流至调节槽,其余出水通过管道进入竖流式沉淀槽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由管道进入处理出水槽,达标水通过出水管外排;底泥通过排泥管外排。处理出水槽内的部分水经回水管回流至调节槽。出水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或相关行业的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工艺及装置,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废水 及其他一些有机物废水,如畜禽废水、淀粉类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属于环境保 护和废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技术介绍
垃圾填埋场、垃圾堆肥厂和垃圾焚烧发电厂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液废 水,这些废水BOD、 COD和氨氮浓度高,使之成为废水处理行业的一大难点。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所普遍采用的渗滤液处理工 艺不外是生化处理和一些物化技术相结合,厌氧、好氧-兼氧以及增加氨吹脱等 工序的互相搭配,虽然最终能够达到水质排放标准要求,但必须要建造一系列的 处理构筑物,以致占地面积较大,土建投入较高而且建设周期较长。此外,对于 处理站管理及操作人员的能力及经验的要求也比较高,管理人员数也相应增加。 而且生化处理还会面对两大难题, 一是要求进水水质要相对稳定,以减少因冲击 负荷过大可能会造成对生化过程中所必需的微生物的大量损害,二是生化过程中 所产出的污泥仍只能回到垃圾填埋场作填埋处理。而经验证明大量的渗滤液生化 处理站要在垃圾填埋场建成后的头一 、二年内就达到所要求的排放水水质标准是 相当困难的。运用反渗透膜的水处理技术以往多实际运用在饮用水提高水质的深度处理 上,德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已开始将这种技术成功运用在渗滤液处理上,但运 用反渗透技术依然会产生10~20%的浓縮液处理难以解决,成为后患之忧。同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环保标准不断提高,采用常规的废水处理工艺更 难以满足目前的出水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和高效的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工艺及装置,从 而达到减少高氨氮有机废水排放对环境污染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装备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废水处 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井,集水井通过管道及设于其内的提升泵与调节 槽的进水口相连,调节槽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及进水泵与第一计量槽的进口相连, 第一计量槽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曝气槽的进口相连,第一曝气槽出口与第二曝 气槽进口相连,第二曝气槽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沉淀槽的进水口相连,曝气池内的 回流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调节槽的回流进水管相连,沉淀槽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处 理出水槽的进口相连,处理出水槽的出口连接有达标排放管,达标排放管与下水 道相连,其中,调节槽和曝气池分别与风机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系统的工艺,其特 征在于,步骤为步骤1.原废水首先通过收集管道进入集水井,集水井内的提升泵将原废水 提升至调节槽内,并在调节槽内通过预曝气系统连续曝气,曝气强度宜为l 2m7l00m3(水) min以上,后由进水泵提升至第一计量槽,通过第一计量槽计量 水流量;步骤2.第一计量槽出水进入第一曝气槽进行生化处理,并通过其内的活性 剂装置对废水进行处理;步骤3.第一曝气槽出水进入第二曝气槽,第二曝气槽后端水通过回流泵及 第二计量槽定量回流至调节槽;步骤4.经过生化处理的废水在后续的竖流式沉淀槽内沉淀lh以上,进行 泥水分离,其底泥外排,上清液自流入处理出水槽;步骤5.处理出水槽内的部分达标水回流至调节槽,其余外排。本专利技术与普通曝气池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其内设置了一个活性剂装 置,其中混装了两种不同块状物质, 一种以土壤菌群为主,另一种以活性物质硅 酸盐等为主,装置底部给予微量曝气,使其缓慢溶解释放。在废水的环境中,活 性物质的作用下,土壤微生物活性大大增强,提高了生物反应的速度和效果。同 时,本专利技术采用流程简单的生化处理工艺,能去除废水内的SS、有机物和氨氮 等。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活性剂装置的技术原理是由好氧性微生物的活动而引起有 机物的分解、气体化、低分子化,最终到达了腐植化的过程。腐植化指的是通过 土壤菌群的活动,来分解动植物遗体等新鲜的营养源,起到高分子凝集化的作用。 土壤菌群在有硅酸盐等存在的条件及在接近厌氧环境条件下,经过发酵、酶反应 促进有机物的高分子凝集化。该技术正是灵活运用了土壤菌群的活动原理来进行 排水处理的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工艺的主体工艺高效,进水量可以调节控制, 运行方式更灵活;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活性剂能大大提高废水处理效率,且该活性 剂具有除臭功能,有效避免垃圾渗滤液造成的对大气的污染;3.工艺简洁,占 地少,基建投资省;4.运行费用低廉;5.基建投资低,设备投资规模小;6.出 水水质好且稳定达到GB8978-1996的标准或相关行业的排放标准,并且不产生二 次污染。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系统,集水井1通过 管道及设于其内的提升泵13与调节槽2的进水口相连,调节槽2的出水口通过 管道及进水泵14与第一计量槽6-1的进口相连,第一计量槽6-l的出口通过管 道与第一曝气槽3-1的进口相连,第一曝气槽3-1的出口与第二曝气槽3-2进口 相连,第二爆气槽3-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沉淀槽4的进水口相连,第二曝气槽 3-2内的回流泵15的出口管通过第二计量槽6-2与调节槽2的回流进水管相连, 沉淀槽4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处理出水槽5的进口相连,处理出水槽5的出口连接 有达标排放管,达标排放管与下水道相连。其中调节槽2、第一曝气槽3-l和第二曝气槽3-2都需由第一风机12-1及第二风机12-2提供空气源为其鼓风曝气, 预曝气系统8为穿孔曝气器,生化曝气系统10为微孔曝气器。在集水井1内设有格栅或格网7,可以对废水内的较大粒径的颗粒、碎石和 漂浮物进行拦截。出水通过提升泵13进入调节槽2,调节槽2内设有预曝气系 统,通过穿孔管的水力搅动作用,不仅可以使水质得以均匀,还可以使得废水内 的纤维及SS等不致于在调节槽2内淤积。调节槽2出水通过进水泵4提升进入 第一曝气槽3-1及第二曝气槽3-2,在曝气槽内可去除掉废水内大部分悬浮物、 有机物和氨氮。在第一曝气槽3-l内设有活性剂装置9,以其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同时具有除臭功能,避免了垃圾渗滤液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危害。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具体步骤为步骤1.原废水首先通过收集管道进入集水井1,集水井1内的提升泵13 将原废水提升至调节槽2内,并在调节槽2内通过预曝气系统8连续曝气后由进 水泵14提升至第一计量槽6-1,曝气强度为lmVl00m3(水) min (曝气强度也可 以为2 m7l00m3(水) min或者1 m3/100m30!K) min至2 m3/100m3^JO min之 间的任意数)通过第一计量槽6-1计量水流量;步骤2.第一计量槽6-l出水进入第一曝气槽3-l进行生化处理,并通过其 内的活性剂装置9对废水进行处理。活性剂为两种数量相同类型不同的块状物, 可均匀混装并分层装填,其中块状物A以土壤微生物为主,块状物B为活性物质 硅酸盐等,并在装置底部给予微量曝气,使其缓慢溶解释放,在活性物质的作用 下,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达到废水中污染物净化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 使用的是WTM株式会社生产的牌号为rozai-a或牌号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井(1),集水井(1)通过管道及设于其内的提升泵(13)与调节槽(2)的进水口相连,调节槽(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及进水泵(14)与第一计量槽(6-1)的进口相连,第一计量槽(6-1)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曝气槽(3-1)的进口相连,第一曝气槽(3-1)的出口与第二曝气槽(3-2)进口相连,第二曝气槽(3-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沉淀槽(4)的进水口相连,第二曝气槽(3-2)内的回流泵(15)的出口管通过第二计量槽(6-2)与调节槽(2)的回流进水管相连,沉淀槽(4)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处理出水槽(5)的进口相连,处理出水槽(5)的出口连接有达标排放管,达标排放管与下水道相连,其中,调节槽(2)和第一曝气槽(3-1)和第二曝气槽(3-2)分别与风机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志平陆斌熊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同济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