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缝合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656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6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缝合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一端上设有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的单向斜叉,两个单向斜叉之间形成V形导向槽,V形导向槽的一端与外部空间连通,V形导向槽的另一端与线槽连通,线槽内设有若干缠绕片,缠绕片呈平行交错排布,穿线孔位于线槽的下方,穿线孔和线槽之间通过凹槽连通,针体的另一侧上设有针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利于提高缝合效率,保障缝合效果。保障缝合效果。保障缝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缝合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术缝合针。

技术介绍

[0002]医用缝合针主要用于外科手术缝合,多为不锈钢丝在针尾钻孔或开槽制成,外表经打磨,电解处理,应当十分光滑;针型根据实际需要分为:圆针、角针、铲针、直针等,弧度根据实际需要分为:1/2、3/8等;生产工艺十分复杂,属高科技产品,精细打孔甚至用到了激光打孔技术。
[0003]医用缝合针主要用于外科手术缝合,多为不锈钢丝在针尾钻孔或开槽制成,外表经打磨,电解处理,应当十分光滑;针型根据实际需要分为:圆针、角针、铲针、直针等,弧度根据实际需要分为:1/2、3/8等;生产工艺十分复杂,属高科技产品,精细打孔甚至用到了激光打孔技术。到目前,医用缝合针共发展了三代:传统眼针第一代:像弯曲的缝衣针;弹机孔针:在尾部开叉形卡槽;第一代主要用于非吸收性缝合线。第二代,开槽针:尾部开槽,针线连接,主要用于要求不高的部位缝合或是较细的缝合线。第三代,钻孔针:尾部钻孔,针线相连,主要用于微创伤缝合。
[0004]现在的骨科手术剥离肌腱止点后,将肌腱重新缝合回止点解剖重建十分困难,设计一种新型的骨科穿骨固定肌腱止点多功能手术缝合针即可轻松解决上述问题,而且省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利于提高缝合效率的手术缝合针。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手术缝合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一端上设有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的单向斜叉,两个单向斜叉之间形成V形导向槽,V形导向槽的一端与外部空间连通,V形导向槽的另一端与线槽连通,利于缝合线从V形导向槽进入线槽内,线槽内设有若干缠绕片,缠绕片呈平行交错排布,穿线孔位于线槽的下方,穿线孔和线槽之间通过凹槽连通,针体的另一侧上设有针头。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头采用三棱形针头或圆针头,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缝合位置的强度选择合适针头的缝合针进行缝合,利于保障缝合效率和质量,控制缝合成本,且提高了缝合针的适用范围。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体的一端的横截面为弧边矩形,针体的另一端的横截面为圆形,利于形成厚度差,避免了缝合线对缝合针穿过人体组织的通道进行进一步扩大,减小缝合线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保障缝合效果。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体、单方向斜叉和针头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利于提高使用的安全性,避免了缝合针出现生锈导致使用时缝合针对人体造成损害。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体为弧形,减小了对缝合位置进行拉扯
的强度,在缝合时利于缝合针能够由内向外刺出。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线槽、穿线孔以及缠绕片配合使用,使得缝合线穿过穿线孔的一端能够通过缠绕于缠绕片上进行固定,降低缝合过程中缝合线脱离的风险,避免了缝合过程中出现多次穿线和交换持针器的情况。同时,由于缝合针和缝合线能够灵活组合使用,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使用需求进行缝合针或缝合线的更换,利于使用者能够采用单边褥式、水平褥式、“8”字缝合、间断缝合、连续缝合、锁边缝合、双线加强缝合等任意的缝合方法进行缝合,且缩短了缝合用具的准备时长,提高手术效率和保障缝合效果。进一步的,通过V形导向槽的设置,降低了缝合线进入线槽的难度,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利于缝合线的固定,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手术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一种手术缝合针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1中所示针体一端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1中所示针体另一端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一种手术缝合针穿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针体1,单向斜叉2,V形导向槽3,线槽4,缠绕片5,穿线孔6,凹槽7,针头8,缝合线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1]参见图1

图5,本实施例一种手术缝合针,包括针体1,所述针体1的一端上设有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的单向斜叉2,两个单向斜叉2之间形成V形导向槽3,V形导向槽3的一端与外部空间连通,V形导向槽3的另一端与线槽4连通,线槽4内设有若干缠绕片5,缠绕片5呈平行交错排布,穿线孔6位于线槽4的下方,穿线孔6和线槽4之间通过凹槽7连通,针体1的另一侧上设有针头8,所述针头8采用三棱形针头或圆针头,所述针体1的一端的横截面为弧边矩形,针体1的另一端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针体1、单方向斜叉2和针头8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针体1为弧形。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使用方法如下:
[0023]根据缝合针需要穿过的人体组织选择合适的缝合针以及缝合线,缝合线的一端穿过穿线孔适当长度后穿入线槽内,并呈波浪状缠绕于缠绕片上;
[0024]缝合时,通过带有三棱形针头的缝合针将可吸收线穿入骨组织内,并采用水平褥式的缝合方法从另一侧穿出骨组织,随后用另一根同样的针按同样的缝合方法穿入穿出肌腱,断端两侧同时打结完成一次缝合,实现止点解剖重建。
[0025]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
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缝合针,包括针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1)的一端上设有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的单向斜叉(2),两个单向斜叉(2)之间形成V形导向槽(3),V形导向槽(3)的一端与外部空间连通,V形导向槽(3)的另一端与线槽(4)连通,线槽(4)内设有若干缠绕片(5),缠绕片(5)呈平行交错排布,穿线孔(6)位于线槽(4)的下方,穿线孔(6)和线槽(4)之间通过凹槽(7)连通,针体(1)的另一侧上设有针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晨李乾明吴科荣周伟王英明张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