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653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5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测温装置。该红外测温装置内设置有供红外线通过的通道,内部包括若干透光组件,即至少具有第一透光组件和第二透光组件,第一透光组件和第二透光组件沿红外线通过的方向依次排列且密封设置在通道内。第一透光组件起到了透光、密封的效果,第二透光组件起到了透光和保护的效果,且能够在第一透光组件破碎时,进一步发挥密封和防止破碎产生的碎渣随气体冲出的效果,既能够避免安装在红外测温装置一端的红外测温仪损坏,也能够避免碎渣进一步飞散时导致的人员损伤。避免碎渣进一步飞散时导致的人员损伤。避免碎渣进一步飞散时导致的人员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外测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温度测量
,尤其涉及一种红外测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烧结炉领域中,烧结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炉内温度影响,而炉内温度能达到2000℃及以上,在这种温度下,热电偶不再适用,行业内通常采用红外测温仪进行测温。红外测温仪通过聚集物体发射出来的红外光能量并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并按照仪器内部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因此,它具有测量精度高、非接触测温、测距范围广等特点。
[0003]红外测温仪在使用时往往需要搭配一块视镜玻璃,用来阻隔炉内压力和温度。由于炉内气体高温、高压且带有大量粉尘,因此,视镜玻璃要能耐温耐压,并要保持清洁。
[0004]申请号为202023090092.7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带保护气体吹扫的红外测温设备,其中,通过设置吹扫装置,在温区温度通过红外套管传递时,打开氩气节流阀,通过氩气吹扫干净红外套管内(红外线传输通道)上的挥发性污染物或者空气污染物,防止此污染物吸收温区传递过来的红外辐射,使得视窗玻璃外的红外测温仪接收到满足测量精度的足够红外能量,进而能够测取到温区相对准确的温度。但是该红外测温设备在高压高温下使用时,由于玻璃材料本身的脆性、高压环境下的压力、温度变化时金属外壳与玻璃材料的膨胀系数差异等多种原因,导致红外测温设备的玻璃视镜存在破碎、爆炸的风险,易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受伤。
[0005]因此,亟需一种红外测温装置,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红外测温装置,既能够形成红外线传输通道,满足高压、高温下的温度测量需求,且不易因破碎、爆炸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受伤。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红外测温装置,所述红外测温装置用于安装在炉体上,且设置有供红外线通过的通道,所述红外测温装置包括若干透光组件,若干所述透光组件沿所述红外线通过的方向依次排列且密封设置在所述通道内。
[0009]可选地,所述红外测温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三连接件依次连接以形成所述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夹持固定有一所述透光组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之间夹持固定有另一所述透光组件。
[0010]可选地,所述透光组件包括垫板、视镜玻璃和密封垫片,所述视镜玻璃夹持固定在所述垫板和所述密封垫片之间。
[0011]可选地,所述红外测温装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吹扫口,用于气流通入,以至少对一所述透光组件进行吹扫清洁。
[0012]可选地,所述红外测温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通道内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朝向所述炉体,并与所述通道的壁面密封连接,所述筒体的另一端朝向一所述透光组件,并与所述通道的壁面之间形成有加速缝隙,一所述吹扫口连通所述加速缝隙。
[0013]可选地,所述筒体背离所述炉体的一端渐扩设置,以使所述加速缝隙中的气流通过面积逐渐减小。
[0014]可选地,所述吹扫口设有至少两个;
[0015]所述红外测温装置还包括连接气管,所述通道位于相邻两所述透光组件之间的壁面设有出气口和一所述吹扫口;另一所述吹扫口设于所述通道位于所述炉体和所述透光组件之间的壁面,并通过所述连接气管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0016]可选地,所述连接气管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防止所述气流沿所述连接气管进入两所述透光组件之间。
[0017]可选地,红外测温装置还包括总进气管路、第一进气管路以及第二进气管路,所述总进气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吹扫口,所述总进气管路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路和所述第二进气管路,所述第一进气管路和所述第二进气管路分别设有开关阀,以控制气流由所述第一进气管路或所述第二进气管路进入所述通道

[0018]可选地,所述第二进气管路设置有质量流量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一进气管路的容许流量上限大于所述第二进气管路的容许流量上限。
[0019]可选地,所述红外测温装置还包括水冷外管和水冷内管,所述水冷内管穿设于所述水冷外管中,所述水冷内管的壁面形成所述通道的其中一部分,所述水冷外管和所述水冷内管之间用于通入冷却液。
[0020]本技术的红外测温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通过设置第一透光组件和第二透光组件,第一透光组件起到了透光、密封的效果,第二透光组件起到了透光和保护的效果,且能够在第一透光组件破碎时,进一步发挥密封和防止破碎产生的碎渣随气体冲出的效果,既能够避免安装在红外测温装置一端的红外测温仪损坏,也能够避免碎渣进一步飞散时导致的人员损伤。
[002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红外测温装置的立体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红外测温装置的正视图;
[0025]图3是沿图2中A

A的剖视图;
[0026]图4是本技术的红外测温装置的固定部的内部结构图;
[0027]图5是本技术的红外测温装置的密封部的内部结构图;
[0028]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7是本技术的红外测温装置的连接部的内部结构图;
[0030]图8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9是本技术的红外测温装置的进气管路连接示意图。
[0032]图中:
[0033]11、固定座;12、红外测温仪;
[0034]201、第一透光组件;202、第二透光组件;21、第三连接件;221、垫板;222、视镜玻璃;223、密封垫片;23、第二连接件;231、充气接头;232、出气接头;233、第二吹扫口;234、出气口;24、连接气管;241、单向阀;25、第一连接件;251、吹扫接头;252、第一吹扫口;26、筒体;261、加速缝隙;
[0035]31、上法兰;32、水冷套管;321、水冷外管;322、水冷内管;33、下法兰;34、陶瓷垫环;35、陶瓷座;36、陶瓷套;37、软毡套;38、金属保护套;
[0036]41、第一进气管路;411、第一气动阀;42、第二进气管路;421、第二气动阀;422、质量流量控制器;431、总气动阀;
[0037]51、螺栓;5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红外测温装置,所述红外测温装置用于安装在炉体上,且设置有供红外线通过的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温装置包括若干透光组件,若干所述透光组件沿所述红外线通过的方向依次排列且密封设置在所述通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温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三连接件依次连接以形成所述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夹持固定有一所述透光组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之间夹持固定有另一所述透光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组件包括垫板、视镜玻璃和密封垫片,所述视镜玻璃夹持固定在所述垫板和所述密封垫片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温装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吹扫口,用于气流通入,以至少对一所述透光组件进行吹扫清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温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通道内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朝向所述炉体,并与所述通道的壁面密封连接,所述筒体的另一端朝向一所述透光组件,并与所述通道的壁面之间形成有加速缝隙,一所述吹扫口连通所述加速缝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背离所述炉体的一端渐扩设置,以使所述加速缝隙中的气流通过面积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占勇陈梓展林佳继
申请(专利权)人:拉普拉斯广州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