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式追尾保护装置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主动式追尾保护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均车辆保有量不断提升,交通事故的发生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0003]在各类交通事故中,追尾碰撞是一种常见的事故类型,具体是指后车车头和前车车尾相撞击的行为。这种行为除了可能会对车内人员(驾驶者、乘客等)造成伤害外,还容易对车辆本身造成损伤,给用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以减少车辆在追尾碰撞时的损伤,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动式追尾保护装置及车辆,其中,该主动式追尾保护装置可以主动地切换使用形态,能够对传统的后保险杆、后防撞梁等部件进行防护,进而可以减少车辆在追尾碰撞中的损伤。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主动式追尾保护装置,安装于车辆的车体,包括:驱转部件;转动部件,包括转动杆和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安装于所述转动杆,所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式追尾保护装置,安装于车辆的车体(5),其特征在于,包括:驱转部件(1);转动部件(2),包括转动杆(21)和转动盘(22),所述转动盘(22)安装于所述转动杆(21),所述转动杆(21)和所述驱转部件(1)相连、并在所述驱转部件(1)的驱使下进行转动;带齿部件(3),所述带齿部件(3)固定安装于所述车体(5),且所述带齿部件(3)设置有外齿(31);吸能部件(4),包括相连接的齿条部(41)和吸能部(42),所述齿条部(41)滑动装配于所述转动盘(22),所述齿条部(41)能够随所述转动盘(22)进行转动,且所述齿条部(41)和所述外齿(31)相啮合;所述吸能部件(4)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下,所述齿条部(41)沿垂向布置;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下,所述齿条部(41)沿纵向布置,且所述吸能部(42)能够自所述车体(5)的后端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主动式追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22)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转动盘(22)沿轴向相间隔地安装于所述转动杆(21),各所述转动盘(22)均安装有所述齿条部(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主动式追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42)包括防撞板(421)和吸能盒(422),所述吸能盒(422)安装于所述齿条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荣贵,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