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机构、车身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945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撞机构、车身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防撞机构包括:防撞梁,适于连接在车架的前端和/或后端;副防撞梁,适于连接于车架,且对应防撞梁设置;副防撞梁在伸出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可移动,车架下方设置有车轮,相对于伸出位置,副防撞梁在回缩位置时更靠近车轮。这种防撞机构,在即将撞到障碍物上时可以通过将副防撞梁驱动至伸出位置,防撞机构与障碍物之间的有效碰撞重叠面积增加,提升碰撞兼容性,从而降低碰撞伤害。在无撞击风险时,通过将副防撞梁驱动至回缩位置,可以提高安装该防撞机构的交通工具通过性。安装该防撞机构的交通工具通过性。安装该防撞机构的交通工具通过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机构、车身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基于申请号为2022202411357(申请日为2022

01

28)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并要求上述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上述中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本申请作为参考。


[0003]本技术涉及防撞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撞机构、车身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4]在交通工具的防撞领域中,防撞梁是用于在交通工具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结构,防撞梁可以尽可能减小碰撞力对交通工具的损害,降低乘员的危险性,保护交通工具和乘员的安全。
[0005]防撞梁存在一定不足,以车辆为例,由于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不相容的情况,导致碰撞中弱势的一方承受更多的碰撞冲击载荷,从而造成较为严重的乘员损伤情况。国内外汽车研究机构先后开展相关的试验研究,在国内C

NCAP 2021版中也将采用MPDB试验,来评价车辆自身的保护性能,同时也评价对对方车辆的攻击性能。当今国内市场硬派越野、皮卡等车辆越来越受欢迎,而这一类型车辆由于采用非承载式车身,整备质量及离地间隙较高,对对方车辆的攻击性更大,且这类车型由于要兼顾越野性能,保证其通过性,在碰撞兼容性方面临的挑战比较大。
[0006]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碰撞兼容性的车辆前防撞梁总,利用前防撞梁本体的上部和/或下部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与所述前防撞梁本体的前表面齐平,实现增加前防撞梁总成与壁障的有效重叠面积。但该结构存在缺点,例如对于整车姿态高的车辆而言,此防撞梁不能有效改善防撞梁总成与壁障的有效重叠面积。又例如对于整车姿态高的车辆而言,由于防撞梁本体更靠近车下,此防撞梁总成结构在防撞梁本体下增加缓冲块,无法保证车辆的通过性,从而影响车辆的越野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防撞机构,可以解决交通工具通过性问题,同时保证与障碍物的有效重叠面积。
[0008]本技术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防撞机构的车身总成。
[0009]本技术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身总成的车辆。
[00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撞机构,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适于连接在车架的前端和/或后端;副防撞梁,所述副防撞梁适于连接于所述车架,且对应所述防撞梁设置;所述副防撞梁在伸出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车架下方设置有车轮,相对于所述伸出位置,所述副防撞梁在所述回缩位置时更靠近所述车轮。
[00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撞机构,在即将撞到障碍物上时可以通过将副防撞梁驱动至伸出位置,使其位于防撞梁下方,副防撞梁相当于另一个防撞梁,防撞机构与障碍物之间的有效碰撞重叠面积增加,提升了碰撞兼容性,从而降低碰撞伤害。在无撞击风险时,通过将副防撞梁驱动至回缩位置,可以提高安装该防撞机构的交通工具的通过性,例如可以提高车辆的越野性能。
[0012]具体地,在所述副防撞梁位于伸出位置时,所述副防撞梁与所述防撞梁平齐设置。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撞机构还包括:伸缩驱动件,所述伸缩驱动件与所述副防撞梁相连,所述伸缩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副防撞梁在回缩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撞机构还包括:连接梁和至少两个可收展的连杆组件,所述连接梁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连杆组件用于连接所述副防撞梁和所述连接梁,所述连杆组件沿所述副防撞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伸缩驱动件连接在所述连接梁和所述连杆组件之间以驱动所述连杆组件收展,所述连杆组件收展时带动所述副防撞梁在回缩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
[0015]具体地,每个所述连杆组件均包括:第一折杆和第二折杆,所述第一折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梁上,所述第二折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折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折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副防撞梁上。每个所述连杆组件上均连接有一所述伸缩驱动件,所述伸缩驱动件分别与所述连杆组件和所述连接梁转动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副防撞梁和所述连接梁中至少一个上设有收纳槽,所述副防撞梁位于回缩位置时所述连杆组件位于所述收纳槽内。
[0017]进一步地,所述伸缩驱动件为气缸或者油缸。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撞机构还包括:碰撞测控组件,所述碰撞测控组件用于感应所述交通工具是否发生碰撞,所述碰撞测控组件与所述伸缩驱动件相连,以通过感应结果控制所述伸缩驱动件的动作。
[0019]具体地,所述碰撞测控组件包括: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交通工具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
[00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总成,包括:车架和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为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梁和所述副防撞梁均连接所述车架。
[002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总成,可以提高通过性,兼顾防撞能力。
[002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身总成。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兼顾防撞能力。
[002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4]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5]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防撞机构的结构立体图。
[0026]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防撞机构的俯视图。
[0027]图3示出了图2所示防撞机构在副防撞梁处于伸出位置时的俯视图。
[0028]图4示出了图2所示防撞机构在副防撞梁处于回缩位置时的俯视图。
[0029]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碰撞测控组件、伸缩驱动件的模块连接图。
[0030]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车身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车身总成在副防撞梁处于回缩位置时的局部图。
[0032]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车身总成在副防撞梁处于伸出位置时的局部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1000

车身总成,
[0035]10

车架,
[0036]20

防撞梁,
[0037]30

防撞机构,
[0038]301

副防撞梁,
[0039]302

连杆组件,302a

第一折杆,302b

第二折杆,302c

容纳槽,
[0040]304

伸缩驱动件,
[0041]303

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适于连接在车架的前端和/或后端;副防撞梁,所述副防撞梁适于连接于所述车架,且对应所述防撞梁设置;所述副防撞梁在伸出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车架下方设置有车轮,相对于所述伸出位置,所述副防撞梁在所述回缩位置时更靠近所述车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防撞梁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副防撞梁与所述防撞梁平齐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缩驱动件,所述伸缩驱动件与所述副防撞梁相连,所述伸缩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副防撞梁在所述回缩位置和所述伸出位置之间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梁,所述连接梁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车架;至少两个可收展的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用于连接所述副防撞梁和所述连接梁,所述连杆组件沿所述副防撞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伸缩驱动件连接在所述连接梁和所述连杆组件之间以驱动所述连杆组件收展,所述连杆组件收展时带动所述副防撞梁在回缩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杆组件均包括:第一折杆和第二折杆,所述第一折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梁上,所述第二折杆的一端转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婉旭曾董蔡娅妮郭观勇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