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板及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640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5 22:2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板及换热器,所述换热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密封区和换热区,所述密封区内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用于安装密封垫,所述换热区位于所述密封区的内侧,所述换热区内设有换热流道,所述密封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换热流道的深度,且大于所述换热流道的深度的一半。所述密封槽的一侧为接触换热流体的受压侧,另一侧为不接触换热流体的非受压侧,所述非受压侧外的所述板体上交替布置有第一脊和第一谷,所述密封槽的底面向所述第一谷延伸形成有第一平台。本申请提供的换热板及换热器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在提高密封槽抗变形能力的同时,可以确保密封垫定位精度和固定可靠性,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板及换热器


[0001]本申请涉及板式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板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板式换热器由多张叠置相抵的换热板构成,在换热板间采用密封垫密封,形成了冷、热流体的换热流道,实现冷、热流体间的间隔式换热,其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获得了广泛应用,随着板式换热器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工况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尤其是高温高压的工况,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泄露已经是常见的技术难题,而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效果除了与密封垫的材质和结构设计相关以外,还与换热板的结构、材质等因素息息相关。
[0003]密封垫安装在换热板的密封槽内,通过相邻换热板的挤压使得密封垫压缩充满密封槽达到密封效果,现有的密封槽通常为底面密封结构,如图1所示,其密封槽的深度与换热流道的波纹深度相等,但在夹紧换热器时,密封垫对密封槽的支撑边的挤压力较大,使密封槽的底部容易向上弯曲变形,影响拆装精度和密封能力,导致密封垫摩檫力和法向接触压力减小,密封垫产生滑移,发生泄露事故。
[0004]一些密封槽为了改善密封槽弯曲变形的问题,采用了中面密封结构,如图2所示,其密封槽的深度等于换热流道的波纹深度的一半,密封槽相当于有了四个侧壁,这样在夹紧换热器时,虽然本层的密封垫会挤压左、右两个上方的侧壁使密封槽向上弯曲变形,但下层的密封垫也会挤压左、右两个下方的侧壁,抵抗密封槽向上弯曲变形,保证密封垫的摩檫力和法向接触压力,从而提高产品的承压能力,但密封垫在该类密封槽内的定位不准,固定不牢靠,在组装换热器时一般会将密封垫和密封槽通过胶水粘贴固定,这会提高制造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并且在拆装维修换热器时,还需要增加密封槽除胶工序,提高维护成本且不便于维修。
[0005]因此,亟需一种密封槽抗变形能力高、同时可确保密封垫定位精度和固定可靠性的换热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热板及换热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相关问题。
[0007]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密封区和换热区,所述密封区内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用于安装密封垫,所述换热区位于所述密封区的内侧,所述换热区内设有换热流道,所述密封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换热流道的深度,且大于所述换热流道的深度的一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槽的深度与所述换热流道的深度的比值为0.6

0.8。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槽的一侧为接触换热流体的受压侧,另一侧为不接触换热流体的非受压侧,所述非受压侧外的所述板体上交替布置有第一脊和第一谷,所述密封槽的底面向所述第一谷延伸形成有第一平台。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台的长度为1mm至3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受压侧外的所述板体上交替布置有第二脊和第二谷,所述密封槽的底面向所述第二谷延伸形成有第二平台。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台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平台的长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槽分为一道密封段密封槽、二道密封段密封槽和二道非密封段密封槽,所述一道密封段密封槽和所述二道密封段密封槽的深度相等,所述二道非密封段密封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一道密封段密封槽或所述二道密封段密封槽的深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一道密封段密封槽或所述二道密封段密封槽的深度与所述二道非密封段密封槽的深度的差为0.2mm至0.6mm。
[0015]一种换热器,包括多个堆叠的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换热板,相邻两个所述换热板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安装在所述密封槽内。
[0016]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换热板的所述密封区相配合,每个所述换热板的第一脊顶面长度与相邻换热板相对位置处的第一谷底面长度的差为

1mm至1mm。
[0017]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换热板及换热器,设置密封区用于板体密封,设置密封槽用于安装密封垫,设置换热区用于换热,设置换热流道用于冷、热流体实现热交换;设置密封槽的深度小于换热流道的深度,相对于密封槽设计为底面密封结构,在密封槽的下方形成了两个新的侧壁,这样在夹紧换热器时,虽然本层的密封垫会挤压左、右两个原有的上方的侧壁,使密封槽向上弯曲变形,但下层的密封垫也会挤压左、右两个新形成的下方的侧壁,以抵抗密封槽向上弯曲变形,尤其是在板体的二道密封区域,换热器组装后该位置处的板体一侧设置有密封垫,另一侧未设置密封垫,无密封垫的密封槽处于悬空状态,虽然该密封槽的底面会受到下层密封垫向上的挤压力,密封槽容易向上弯曲变形,但下层的密封垫同样会挤压该密封槽的左、右两个新形成的下方的侧壁,抵抗密封槽向上弯曲,有助于减小变形,保证密封垫的摩檫力和法向接触压力,从而提高产品的承压能力;设置密封槽的深度大于换热流道的深度的一半,相对于密封槽设计为中面密封结构,提高了密封槽的深度,加大了侧壁的高度,也就增加了组装时密封槽与密封垫下端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密封垫在密封槽内定位和固定,密封垫和密封槽不需要再通过胶水粘贴固定,降低高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拆装维修换热器时避免除胶工序,便于维修;该换热板及换热器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在提高密封槽抗变形能力的同时,可以确保密封垫定位精度和固定可靠性,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换热板与密封垫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相关技术中另一种换热板与密封垫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密封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3中C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3中C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图6中处于第一脊和第二脊处A

A方向的密封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图6中处于第一谷和第二谷处B

B方向的密封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图3中D处的密封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图3中E处的密封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密封垫与图7中的密封槽配合后挤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密封垫与图8中的密封槽配合后挤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为密封垫与图8中的密封槽配合后在受压时发生挤压滑移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换热器在一道密封段密封槽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换热器在二道密封段密封槽或二道非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密封区和换热区,所述密封区内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用于安装密封垫,所述换热区位于所述密封区的内侧,所述换热区内设有换热流道,所述密封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换热流道的深度,且大于所述换热流道的深度的一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的深度与所述换热流道的深度的比值为0.6

0.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的一侧为接触换热流体的受压侧,另一侧为不接触换热流体的非受压侧,所述非受压侧外的所述板体上交替布置有第一脊和第一谷,所述密封槽的底面向所述第一谷延伸形成有第一平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的长度为1mm至3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侧外的所述板体上交替布置有第二脊和第二谷,所述密封槽的底面向所述第二谷延伸形成有第二平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伟李官耿言隆吕雪平米晓东周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