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板及换热器
[0001]本申请涉及板式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板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板式换热器由多张叠置相抵的换热板构成,在换热板间采用密封垫密封,形成了冷、热流体的换热流道,实现冷、热流体间的间隔式换热,其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获得了广泛应用,随着板式换热器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工况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尤其是高温高压的工况,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泄露已经是常见的技术难题,而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效果除了与密封垫的材质和结构设计相关以外,还与换热板的结构、材质等因素息息相关。
[0003]密封垫安装在换热板的密封槽内,通过相邻换热板的挤压使得密封垫压缩充满密封槽达到密封效果,现有的密封槽通常为底面密封结构,如图1所示,其密封槽的深度与换热流道的波纹深度相等,但在夹紧换热器时,密封垫对密封槽的支撑边的挤压力较大,使密封槽的底部容易向上弯曲变形,影响拆装精度和密封能力,导致密封垫摩檫力和法向接触压力减小,密封垫产生滑移,发生泄露事故。
[0004]一些密封槽为了改善密封槽弯曲变形的问题,采用了中面密封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密封区和换热区,所述密封区内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用于安装密封垫,所述换热区位于所述密封区的内侧,所述换热区内设有换热流道,所述密封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换热流道的深度,且大于所述换热流道的深度的一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的深度与所述换热流道的深度的比值为0.6
‑
0.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的一侧为接触换热流体的受压侧,另一侧为不接触换热流体的非受压侧,所述非受压侧外的所述板体上交替布置有第一脊和第一谷,所述密封槽的底面向所述第一谷延伸形成有第一平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的长度为1mm至3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侧外的所述板体上交替布置有第二脊和第二谷,所述密封槽的底面向所述第二谷延伸形成有第二平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伟,李官,耿言隆,吕雪平,米晓东,周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