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流换热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070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1
本申请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逆流换热芯,包括芯体,所述芯体上设有若干翅片,每块所述翅片的正反面上均设有流体旋转条纹。述流体旋转条纹包括凹槽A和凹槽B,所述翅片的左段和右段均设置所述凹槽B,所述翅片的中段设置所述凹槽A,所述凹槽B与所述翅片的左右两段之间的连接线段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凹槽B在所述翅片上的投影为直线性,所述凹槽B的轴线与两块所述翅片之间的流体的进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凹槽A在所述翅片上的投影为V字型,所述翅片的左右两段之间的连接线段为所述V字型的角平分线,位于所述芯体上相邻的两块翅片上且相互朝向的一面上的所述V字型的开口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80度。解决了现有的热换芯张在流体出口处的流体的流向与条纹平行,不能起到紊流的作用的问题。起到紊流的作用的问题。起到紊流的作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流换热芯


[0001]本申请属于换热
,具体为一种逆流换热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热交换器的换热翅片的上下两面都有凹凸的条纹来强化换热。但是现有的条纹都是平行于外轮廓的直条纹,如图1所示,当把换热翅片叠加起来制成换热芯后,其通道的上下两壁形成横向条纹,起到了一定的加强换热的效果,但是在流体出口处,流体流向和条纹平行,不能起到紊流的作用。因此,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流体在换热翅片内任意一处都能够产生紊流的逆流换热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采用在翅片上设置流体旋转条纹的方式,设计了一种逆流换热芯,能够使得逆流换热芯内的流体均能发生旋转紊流,从而增加了换热系数,加强了换热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热换芯张在流体出口处的流体的流向与条纹平行,不能起到紊流的作用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逆流换热芯,包括芯体,所述芯体上设有若干翅片,每块所述翅片的正反面上均设有流体旋转条纹。
[0006]优选的,所述流体旋转条纹包括凹槽A和凹槽B,所述翅片的左段和右段均设置所述凹槽B,所述翅片的中段设置所述凹槽A,所述凹槽B与所述翅片的左右两段之间的连接线段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凹槽B在所述翅片上的投影为直线性,所述凹槽B的轴线与两块所述翅片之间的流体的进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凹槽A在所述翅片上的投影为V字型,所述翅片的左右两段之间的连接线段为所述V字型的角平分线,位于所述芯体上相邻的两块翅片上且相互朝向的一面上的所述V字型的开口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80度。
[0007]优选的,所述翅片的表面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导热层、纳米抗菌层、金属镀层。
[0008]优选的,所述导热层的厚度在3μm

10μm之间,所述纳米抗菌层的厚度在1μm

7μm之间,金属镀层的厚度在1μm

10μm之间。
[0009]优选的,金属镀层背向纳米抗菌层的一面设置芳香层或负离子释放层,所述芳香层或负离子释放层的厚度在0.5μm

5μm之间。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申请采用在翅片上设置流体旋转条纹的方式,设计了一种逆流换热芯,能够使得逆流换热芯内的流体均能发生旋转紊流,从而增加了换热系数,强了换热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热换芯张在流体出口处的流体的流向与条纹平行,不能起到紊流的作用的问题。
[0012]2、本申请中相邻的两块翅片上且相互朝向的一面上的所述V字型的开口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80,也就是假设以流体为基准,位于流体顶壁的翅片的V字型的开口向左,则位于流体底壁的翅片的V字型的开口向由,这样使得紊流更加充分。
[0013]3、本申请中的导热层有助于提高翅片的热传导性,纳米抗菌层有助于提高翅片的抗菌性,避免长期使用后滋生细菌等,金属镀层助于提高换翅片1的抗腐蚀性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申请中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翅片的局部示意图。
[0017]其中,1、翅片;2、凹槽A;3、凹槽B;4、导热层;5、纳米抗菌层;6、金属镀层;7、芳香层或负离子释放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照图1

3,一种逆流换热芯,包括芯体,所述芯体上设有若干翅片1,每块所述翅片1的正反面上均设有流体旋转条纹。
[0019]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流体进入到两块翅片1之间,由于设置的流体旋转条纹的存在,流体会在两块翅片1之间内产生紊流,如果是热流体,则热流体会在两块翅片1之间产生紊流,从而使得热流体得到充分的利用,同理,如果是冷流体,则冷流体会在两块翅片1之间产生紊流,从而使得冷流体得到充分的利用。
[002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流体旋转条纹包括凹槽A2和凹槽B3,所述翅片1的左段和右段均设置所述凹槽B3,所述翅片的中段设置所述凹槽A2,所述凹槽B3与所述翅片1的左右两段之间的连接线段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凹槽B3在所述翅片1上的投影为直线性,所述凹槽B3的轴线与两块所述翅片1之间的流体的进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凹槽A2在所述翅片1上的投影为V字型,所述翅片1的左右两段之间的连接线段为所述V字型的角平分线,位于所述芯体上相邻的两块翅片1上且相互朝向的一面上的所述V字型的开口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80度。这样设置之后,安装时,使得相邻的两块翅片1上且相互朝向的一面上的所述V字型的开口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80,也就是假设以流体为基准,位于流体顶壁的翅片1的V字型的开口向左,则位于流体底壁的翅片1的V字型的开口向由,这样使得紊流更加充分。
[002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翅片1的表面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导热层4、纳米抗菌层5、金属镀层6。导热层4有助于提高翅片1的热传导性,纳米抗菌层5有助于提高翅片1的抗菌性,避免长期使用后滋生细菌等,金属镀层6助于提高换翅片1的抗腐蚀性能。
[002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导热层4的厚度在3μm

10μm之间,所述纳米抗菌层5的厚度在1μm

7μm之间,金属镀层6的厚度在1μm

10μm之间。
[002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金属镀层6背向纳米抗菌层5的一面设置芳香层或负离子释放层7,所述芳香层或负离子释放层7的厚度在0.5μm

5μm之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流换热芯,其特征在于,包括芯体,所述芯体上设有若干翅片(1),每块所述翅片(1)的正反面上均设有流体旋转条纹;所述流体旋转条纹包括凹槽A(2)和凹槽B(3),所述翅片(1)的左段和右段均设置所述凹槽B(3),所述翅片的中段设置所述凹槽A(2),所述凹槽B(3)与所述翅片(1)的左右两段之间的连接线段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凹槽B(3)在所述翅片(1)上的投影为直线性,所述凹槽B(3)的轴线与两块所述翅片(1)之间的流体的进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凹槽A(2)在所述翅片(1)上的投影为V字型,所述翅片(1)的左右两段之间的连接线段为所述V字型的角平分线,位于所述芯体上相邻的两块翅片(1)上且相互朝向的一面上的所述V字型的开口方向之间的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华李子智李其鸿梁玉猛
申请(专利权)人:迪邦仕冷却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