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板、换热板对、换热板束及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7080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9 16:5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板、换热板对、换热板束及热交换器,换热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短边设有第一介质流道进口,所述板体的长边设有第二介质流道进口,所述板体沿宽度方向间隔设有多排第一波纹;每排所述第一波纹包括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凹槽,沿所述长度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连接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相邻两排所述第一波纹之间连接有第二波纹,所述第二波纹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本申请提供的换热板、换热板对、换热板束及热交换器,结构简单,制作工艺方便,生产成本低,可以有效提高换热效果的同时降低积垢与磨蚀影响,延长产品运行的清洗周期,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尤其涉及一种换热板、换热板对、换热板束及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1、板式热交换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应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等领域,目前的板式热交换器,根据密封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垫片式热交换器和焊接式热交换器,焊接式热交换器的换热板间采用焊接密封,克服了垫片式热交换器的垫片耐温问题,宽通道板式焊接热交换器因其较宽的流道间距,适合于含有固体颗粒及纤维状杂质的流体间换热,最大限度地延长了热交换器的清洗周期,降低了维护成本,广泛地应用于氧化铝、燃料乙醇、石油化工等行业。

2、现有的宽通道焊接板式热交换器产品,多设置阵列排布的圆形窝结构,进行支撑和扰流,但一方面传热效果相较于传统的可拆卸垫片板式热交换器还是较差,另一方面,流体颗粒容易在圆形窝结构内积垢与磨蚀,使得产品清洗周期短,降低使用寿命,一些技术中设计了敞口式的换热板,会在端口处设置不同高度的圆形窝结构,改善端口的磨蚀影响,但会降低端口处的扰流效果,降低换热性能,并且对于板体整体来讲,仍然容易在圆形窝结构内积垢,因此,亟需一种可以提高换热效果、降低积垢与磨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短边设有第一介质流道进口,所述板体的长边设有第二介质流道进口,所述板体沿宽度方向间隔设有多排第一波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3mm至7mm,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为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的0.4倍至0.8倍,所述第二波纹的深度大于或等于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长度方向相对的侧壁与所述板体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宽度方向相对的侧壁与所述板体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短边设有第一介质流道进口,所述板体的长边设有第二介质流道进口,所述板体沿宽度方向间隔设有多排第一波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3mm至7mm,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为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的0.4倍至0.8倍,所述第二波纹的深度大于或等于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长度方向相对的侧壁与所述板体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宽度方向相对的侧壁与所述板体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底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相对的侧边向所述第二凹槽的中心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纹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连接,每个所述第三凹槽倾斜于所述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排所述第三凹槽的倾斜方向相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瑞朱晓鹏李官张云周耿言隆李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