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可旋转轮盘的刷式密封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旋转机械中的密封结构,特别提供了一种带有可旋转轮盘的刷式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刷式密封是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汽轮机、压缩机等透平机械领域的关键密封技术,其由前挡板、刷丝束与后挡板组成。刷式密封因泄漏量只有传统迷宫密封的10~20%,因此作为迷宫密封的替代品而被广泛应用。刷式密封是一种柔性接触式动密封技术,柔性刷丝可以跟随偏心状态的转子运动,可改善转子动力学特性,具有较好的动态封严性能,有利于保证航空发动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刷式密封对航空航天等行业的透平机械密封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0003]然而,刷式密封存在滞后效应与吹下效应。轴向压差的存在使刷丝束与后挡板间产生摩擦力,降低刷丝束与转子的动态跟随性能,使刷丝束运动滞后于转子,在刷丝尖端与转子面之间产生额外泄漏间隙,对整体封严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刷丝束上下端面间的径向压差将导致吹下效应,致使刷丝束尖端紧贴于转子表面,增大两者间接触力,加剧刷丝束尖端与转子面摩擦生热问题,容易导致刷丝束高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可旋转轮盘的刷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刷式密封件、第一级轮盘(2)、第二级轮盘(3)和第三级轮盘(4),其中,所述刷式密封件包括前挡板(11)、刷丝束(12)和后挡板(13),所述后挡板(13)沿其径向由内向外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圈轴向均压孔(131)、第二圈轴向均压孔(132)和第三圈轴向均压孔(133),所述后挡板(13)的前端设置有三个环形的压力平衡腔(134),所述压力平衡腔(134)与所述第一圈轴向均压孔(131)、第二圈轴向均压孔(132)和第三圈轴向均压孔(133)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一级轮盘(2)、第二级轮盘(3)、第三级轮盘(4)由内向外依次配合套设于所述后挡板(13)的后端,所述第一级轮盘(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圈轴向均压孔(131)配合的第一圈对应孔(21),所述第二级轮盘(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圈轴向均压孔(132)配合的第二圈对应孔(31),所述第三级轮盘(4)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圈轴向均压孔(133)配合的第三圈对应孔(41),所述第一级轮盘(2)的外周与所述第二级轮盘(3)的内周对应设置有电磁铁阵列I(22)和电磁铁阵列II(32),所述第二级轮盘(3)的外周与所述第三级轮盘(4)的内周对应设置有电磁铁阵列III(33)和电磁铁阵列IV(42),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级轮盘(2)、第二级轮盘(3)、第三级轮盘(4)对应关闭所述第一圈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丹,杨艺潇,赵欢,李玉,任国哲,温帅方,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