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肌灌注冠状动脉的再灌注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609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入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心肌灌注冠状动脉的再灌注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主机和机外管组;机外管组包括主机引流管、主机返流管、三通接头、导管鞘和加压再灌注导管;三通接头一端口连接主机引流管,主机引流管另一端与主机相连,二端口连接导管鞘,导管鞘内同轴穿过加压再灌注导管,且加压再灌注导管首端于三端口伸出,主机返流管连接主机与加压再灌注导管;导管末端设压力传感器和输注孔;主机内设温控箱、蠕动泵和控制器;主机引流管与蠕动泵入口相连,出口与温控箱入口相连,出口与主机返流管相连;控制器与蠕动泵、温控箱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精准控制加压对心脏冠状动脉进行再灌注。灌注。灌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肌灌注冠状动脉的再灌注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入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心肌灌注冠状动脉的再灌注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急性心肌梗死(AMI)通常是心脏被血栓堵塞,长时间缺血和缺氧造成的,这种堵塞如果不能快速恢复,将对心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25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标准治疗方法,但仍有超过30%的AMI患者在治疗后五年内出现心力衰竭,究其原因主流观点认为是没有“复流”导致的,即微小血管没有恢复血流。
[0003]目前为血液加压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0004]第一种:以控制电机旋转来带动血液流动并实现加压的方式。以Impella5.0为例,它的控制原理是在工作时,导管经皮插入,远端有网孔部分置于左心室内,轴流泵置于主动脉瓣位置,近端置于主动脉内,接口外接控制系统。将左心室内血液通过导管远端上的网孔吸入导管内,再从轴流泵出口将血液排到主动脉内,实现辅助供血,形成压力。该方法中,患者需要胸前开刀手术,轴流泵由医生为患者安置在心脏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肌灌注冠状动脉的再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和机外管组;所述的机外管组包括主机引流管(11)、主机返流管(12)、三通接头(6)、导管鞘(9)和加压再灌注导管(8);三通接头(6)的第一端口连接主机引流管(11)的一端,所述的主机引流管(11)的另一端与主机相连,三通接头(6)的第二端口连接导管鞘(9),所述的导管鞘(9)内同轴穿过加压再灌注导管(8),且加压再灌注导管(8)的首端于三通接头(6)的第三端口伸出,所述的主机返流管(12)连接主机与加压再灌注导管(8);所述的加压再灌注导管(8)的导管末端(10)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4)和输注孔(13);所述的主机内设置有温控箱(1)、蠕动泵(3)和控制器(2);主机引流管(11)与蠕动泵(3)的入口端相连,蠕动泵(3)的出口端与温控箱(1)的入口端相连,温控箱(1)的出口端与主机返流管(12)相连;所述的控制器(2)与蠕动泵(3)、温控箱(1)和压力传感器(14)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肌灌注冠状动脉的再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箱(1)包括换热组件和散热组件;所述的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导管(15)、第一温度传感器(16)、换热夹板(17)和帕尔贴半导体(21);所述的换热导管(15)连接蠕动泵(3)与主机返流管(12);所述的换热导管(15)夹设于换热夹板(17)之间;所述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6)设置于换热导管(15)内,并与控制器(2)电气连接;所述的帕尔贴半导体(21)的冷端贴合换热夹板(17)设置,所述的散热组件设置于帕尔贴半导体(21)的热端,所述的帕尔贴半导体(21)与控制器(2)电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肌灌注冠状动脉的再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鳍片(24)、风扇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5);所述的散热鳍片(24)一侧贴合帕尔贴半导体(21)的热端,另一侧设置风扇;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25)设置于散热鳍片(24)之中,并与控制器(2)电气连接;所述的风扇与控制器(2)电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肌灌注冠状动脉的再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导管(15)为医用316L不锈钢材质,呈蛇管结构排列;所述的换热夹板(17)由一对换热板(20)组成,所述的换热板(20)表面设有与换热导管(15)相匹配的凹槽(18),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惠闫小响孙天宇钱志文何龙喜於天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