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CMO管道变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75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ECMO管道变径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ECMO管道变径器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固定座、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设置且两者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管槽,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一夹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板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固定座与第二夹板之间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二固定座和第二夹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板的方向上移动。该ECMO管道变径器相较于点状钳夹能够显著降低剪切力,可以避免点状钳夹所诱导的血凝块形成及肺栓塞风险。导的血凝块形成及肺栓塞风险。导的血凝块形成及肺栓塞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ECMO管道变径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ECMO管道变径器。

技术介绍

[0002]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短期心肺支持装置,可以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康复赢得黄金救援时间。对于单纯心功能衰竭、肺功能正常患者,应用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

A ECMO)模式进行辅助;对于心肺功能同时衰竭患者,尤其是肺功能衰竭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需要将V

A ECMO模式调整为静脉动脉静脉ECMO(V

AV ECMO)模式,V

AV ECMO结合了VV

ECMO和VA

ECMO的优点和特点,提供循环和呼吸支持。在这种新模式中,股静脉血通过静脉引流管引出,经氧合器氧合后,通过动脉回流管回流体内,动脉回流管分为两条,一条流向股动脉,一条流向颈内静脉。
[0003]但是,由于ECMO管道中离心泵是对后负荷和前负荷敏感的装置,而且股动脉的后负荷高于颈内静脉,在应用V

AV ECMO模式辅助时,如果动脉回流管分流不当,70%的血流分流向静脉系统。静脉系统负荷过重可导致右心室前负荷增加,脑静脉压增加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可调节外钳(Hoffman夹)和在颈静脉线上使用流量传感器来平衡两条回流管之间的流量。Hoffman夹是一种点状钳夹,剪切力大,血细胞破坏多,可诱导血小板活化、血凝块形成和凝血因子消耗,容易形成血栓,这些并发症可导致更高的肺栓塞风险。
[0004]因此,如何降低V

A ECMO模式调整为V

AV ECMO模式时使用Hoffman夹所导致的血凝块形成及肺栓塞风险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将V

A ECMO模式调整为V

AV ECMO模式时使用Hoffman夹容易导致血凝块形成及肺栓塞风险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ECMO管道变径器。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ECMO管道变径器,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固定座、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设置且两者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管槽,
[0007]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一夹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板的方向上移动;
[0008]所述第二固定座与第二夹板之间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二固定座和第二夹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板的方向上移动或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夹板。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板背离所述第二夹板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间隙配合的凹槽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夹板背离所述第一夹板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槽间隙配合的凹槽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和/或第二卡槽的结构为T形槽。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ECMO管道变径器还包括:第一顶丝和/或第二顶丝,所述第一顶丝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卡合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顶丝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卡合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通过连接臂相连,所述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连接臂之间一体成型。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顶丝和第二顶丝安装和拆卸的窗口。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固定座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螺纹连接;或者
[0015]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固定座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不与所述第一夹板连接的一端连接有旋转手柄;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杆不与所述第二夹板连接的一端连接有旋转手柄。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
[0018]进一步地,沿所述管槽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管槽由位于管槽两端的过渡段和连接两个过渡段的中间段组成,所述过渡段沿靠近所述中间段的方向上截面逐渐减小;所述中间段的槽宽为8

15mm,槽深为2

4mm,长度为40

100mm,所述过渡段远离所述中间段一端的槽宽为10

20mm,槽深为2

6mm,两个过渡段的长度均为10

20mm。
[0019]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0]1、本技术提供的ECMO管道变径器,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固定座、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二固定座,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设置且两者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管槽,第一固定座和第一夹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相连,第一连接杆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板的方向上移动;第二固定座与第二夹板之间固定连接,或者第二固定座和第二夹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相连,第二连接杆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板的方向上移动。通过调节第一连接杆,或者同时调节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使其带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相对靠近,从而对位于管槽内的ECMO管道进行挤压来控制管道流量,实现对回流管道流量的有效分配,保证肺部氧供改善的同时,避免右心室负荷过高及循环血压不稳定。该ECMO管道变径器属于线性变径器,相较于Hoffman夹这种点状钳夹能够显著降低剪切力,可以避免点状外部钳夹所诱导的血凝块形成及肺栓塞风险。
[0021]2、本技术提供的ECMO管道变径器,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之间通过卡槽间隙配合,并且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之间螺纹连接,同时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旋转手柄,可以实现通过旋转手柄带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相较于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相对运动来改变管道的直径和流量,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0022]3、本技术提供的ECMO管道变径器,设置沿管槽的轴向方向上管槽两端的截面积大于中部的截面积,即管槽一端至中心位的截面形状是渐变化的,这能够防止受挤压的管道截面积在端口处突然扩大或突然缩小,确保管内流体的压力随管径的逐渐变化而变
化,从而降低管内流体压力波动和冲击作用。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CMO管道变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固定座、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设置且两者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管槽,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一夹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板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固定座与第二夹板之间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二固定座和第二夹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板的方向上移动或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夹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MO管道变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背离所述第二夹板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间隙配合的凹槽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夹板背离所述第一夹板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槽间隙配合的凹槽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CMO管道变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或第二卡槽的结构为T形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CMO管道变径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顶丝和/或第二顶丝,所述第一顶丝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卡合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顶丝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卡合在所述第二卡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ECMO管道变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通过连接臂相连,所述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连接臂之间一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ECM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卿李彤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