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集成模块化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581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8
一种高集成模块化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输出转接轴固定在减速机下端,无框力矩电机转子固定在减速机输入轴上端,无框力矩电机定子与电机壳内侧过盈配合;制动固定板固定在电机壳上端,电磁制动器固定在制动固定板下方,输入端轴承设置在电磁制动器内部,输入端轴承内圈和制动转接轴配合,制动转接轴固定在无框力矩电机转子上;制动转接轴的上端面安装有编码器外码盘,输出转接轴的上端面安装有编码器内码盘;驱动座固定在制动固定板上端,输出端轴承设置在驱动座内部,输出端轴承内圈与输出转接轴配合,输出端轴承外圈与驱动座配合。本案的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其模块化程度高、安装维护方便、散热性能良好。散热性能良好。散热性能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集成模块化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块化协作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高集成模块化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工业机器人推陈出新,不断寻求变革。而智能化、数字化也渐渐成为行业主流,造就了协作机器人开始崭露头角,备受市场青睐。为加快协作机器人开发进度,实现批量化生产,就有必要对协作机器人的部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关节模组是协作机器人的典型组成部件之一,主要由减速机、无框力矩电机、编码器和驱动器等组成,现有的关节模组普遍存在如下缺陷:
[0003]1.模块化程度低;
[0004]2.不易拆装维护;
[0005]3.运行时发热严重或本体结构散热不好,造成关节模组外表面温度高;
[0006]4.运行过程中稳定性、可靠性差,长期运行会出现连接处螺纹松动和间隙。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集成模块化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一种高集成模块化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输出转接轴固定在减速机下端,无框力矩电机转子固定在减速机输入轴最上端,无框力矩电机定子与电机壳内侧过盈配合;制动固定板固定在电机壳上端,电磁制动器固定在制动固定板下方,输入端轴承设置在电磁制动器内部,输入端轴承内圈和制动转接轴配合,制动转接轴固定在无框力矩电机转子上;制动转接轴的上端面安装有编码器外码盘,输出转接轴的上端面安装有编码器内码盘;所述驱动座固定在制动固定板上端,输出端轴承设置在驱动座内部,输出端轴承内圈与输出转接轴配合,输出端轴承外圈与驱动座配合。
[0010]优选的,所述电机壳外表面上设计有若干第一散热槽,若干第一散热槽形成工字型框架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电机壳上还设置有凸台,凸台外沿上周向均匀设置有一圈第一紧固螺孔。
[0012]优选的,所述无框力矩电机定子的外围包裹一层导热体。
[0013]优选的,所述无框力矩电机转子的端面上沿轴向设置有第二紧固螺孔。
[0014]优选的,所述制动固定板上设计有第二散热槽。
[0015]优选的,所述驱动座上设置有驱动器。
[0016]优选的,所述电机壳和制动固定板采用铝材质制成。
[0017]优选的,所述输出转接轴为中空轴。
[00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1)高集成化、模块化:将原本安装在机器人关节本体内的减速机、无框力矩电机、编码器、制动组件及驱动器等重要部件集成到一关节模组内,从机器人关节中独立出来(与关节本体分开),完成模块化设计。
[0020]2)散热快:由于关节模组的温升来源主要是减速机、电磁制动器和无框力矩电机定子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为了快速热量传导出去,本案的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采用了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散热:
[0021]2.1)无框力矩电机定子外围包裹一层导热体,导热体直接与电机壳贴合,最大限度将热量传递给电机壳,并最终将热量直接导出到模组外空气中;
[0022]2.2)电机壳外表面上设计有若干第一散热槽,从而大大增加散热面积,且若干第一散热槽形成工字型框架结构,工字型框架结构使电机壳壳体强度增加、质量减轻、结构更稳定、受力更均匀,同时较薄的电机壳壁厚可使无框力矩电机定子散热更快;
[0023]2.3)制动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二散热槽,既减轻质量方便散热,当电磁制动器运行产生热量时,电磁制动器自动导热到自身上端,再从自身上端导热到制动固定板,然后通过第二散热槽散热到驱动座,并通过驱动座空腔散热到外空气中。
[0024]3)拆装更换方便,具体体现在:
[0025]3.1)模组设计有凸台,凸台上有一圈第一紧固螺孔,使关节本体和螺丝从模组驱动座往减速机方向套入锁紧,模组与关节本体贴合面仅两处,极大简化了关节本体的加工及其重量,模块化程度高,方便拆装更换;
[0026]3.2)在无框力矩电机转子的端面上沿轴向设置有第二紧固螺孔,第二紧固螺孔用于沿轴向来连接固定无框力矩电机的转子,相比于传统的侧向紧固方式,沿轴向紧固更便于拆装;
[0027]3.3)无框力矩电机定子与电机壳内部采用过盈配合装配,且在过盈配合间隙内包裹一层导热体,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粘胶方式来装配,这样不仅可使无框力矩电机定子和电机壳结合更牢固,而且避免了采用粘胶方式时因热膨胀导致二者粘接失效的风险,也方便了后期拆装维护。
[0028]4)精度高:将双编码器集成到驱动器上,同时使编码器面在同一面上,节约了内部空间,编码器码盘采用螺纹加机米螺丝锁紧方式与输入输出转接轴连接,方便调节与驱动板距离,且码盘长筒状结构保证了较好的同轴度。
[0029]5)连接处结构简单、刚性好、拆装更换方便:制动器转子毂结构融合进制动转接轴中设计成一体化,同时电机转子设计有螺纹孔来固定使结构更紧凑,连接处基本采用螺丝轴向连接、定位圆定位,不易出现连接松动和间隙,连接紧固,刚性强,零件安装更换方便(特别是电机转子),维修成本低,提升整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0030]6)稳定性好:电机输出轴轴承直接与驱动座连接而与输出轴无接触,改善输出轴的稳定性,降低对内编码器码盘的影响。
[0031]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分解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结构剖视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无框力矩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制动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识:
[0038]1‑
输出转接轴、2

减速机、3

无框力矩电机、4

电机壳、5

制动转接轴、6

电磁制动器、7

输入端轴承、8

制动固定板、9

编码器外码盘、10

编码器内码盘、11

输出端轴承、12

驱动座;31

导热体、32

第二紧固螺孔、41

第一散热槽、42

凸台、43

第一紧固螺孔、81

第二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集成模块化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包括模块化同轴装配在一起的输出转接轴(1)、减速机(2)、无框力矩电机(3)、电机壳(4)、制动组件、输入端轴承(7)、编码组件、输出端轴承(11)及驱动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包括:制动转接轴(5)、电磁制动器(6)、制动固定板(8),所述编码组件包括:编码器外码盘(9)、编码器内码盘(10);所述输出转接轴(1)固定在减速机(2)下端,无框力矩电机(3)转子固定在减速机(2)输入轴最上端,无框力矩电机(3)定子与电机壳(4)内侧过盈配合;所述制动固定板(8)固定在电机壳(4)上端,电磁制动器(6)固定在制动固定板(8)下方,输入端轴承(7)设置在电磁制动器(6)内部,输入端轴承(7)内圈和制动转接轴(5)配合,制动转接轴(5)固定在无框力矩电机(3)转子上;所述制动转接轴(5)的上端面安装有编码器外码盘(9),输出转接轴(1)的上端面安装有编码器内码盘(10);所述驱动座(12)固定在制动固定板(8)上端,输出端轴承(11)设置在驱动座(12)内部,输出端轴承(11)内圈与输出转接轴(1)配合,输出端轴承(11)外圈与驱动座(12)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揭州田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伯朗特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