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无漂移的高精度开式静压导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4924 阅读:3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漂移的高精度开式静压导轨,包括浮动导轨(1)和支撑导轨(2),浮动导轨(1)放置在支撑导轨(2)上,所述的浮动导轨(1)与支撑导轨(2)的接触面上开有静压油腔(6)和负压腔(7),供油系统(9)通过节流器(5)连通静压油腔(6),负压腔(7)和真空泵(4)连通,真空泵通过油气分离装置连通供油系统(9),所述的浮动导轨(1)和支撑导轨(2)之间开有和供油系统(9)相通的回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单可行,提高了油膜刚度,并可通过真空泵对油膜厚度进行调节,可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结构类型的开式静压导轨之中,尤其是之前严重受“漂移”问题限制的中小型低载荷精密和超精密机床导轨,如精密轧辊磨床、精密刨床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静压导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式静压导轨。
技术介绍
静压导轨因其有着寿命长、精度高等优点,在机械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开式静压导 轨属于力封闭,即只能依靠运动件的自重或载荷来保持运动件不与支承件分离,其只在导 轨的一个方向上开有油腔,且只能水平或较小倾角的位置上放置,其刚性取决于油膜厚度 的大小,油膜厚度越大,刚性越差,油膜厚度越小,刚性越好。这种静压导轨结构简单, 制造及调整方面。主要用于支承中、低速运动的重型载荷,有时也用于快速往返运动的刨 床和磨床中,但这时必须将直线运动的惯性力限制在比离心运动要小的范围之内,否则就 会出现"漂移"或浮升,从而严重影响其运动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漂移的高精度开式静压导轨,以解决现有技 术中油膜厚度大,刚性差的缺陷。一种无漂移的高精度开式静压导轨,包括浮动导轨和支撑导轨,浮动导轨放置在支撑 导轨上,所述的浮动导轨与支撑导轨的接触面上开有静压油腔和负压腔,供油系统通过节 流器连通静压油腔,负压腔和真空泵连通,真空泵通过油气分离装置连通供油系统,所述 的浮动导轨和支撑导轨之间开有和供油系统相通的回油槽。所述的回油槽由开在浮动导轨表面的横向回油槽和开在支撑导轨上的纵向回油槽组成。所述的静压油腔和负压腔在浮动导轨的表面一对一间隔布置。 所述的真空泵为射流式真空泵。所述的浮动导轨为"V"形导轨,所述的静压油腔和负压腔在"V"的两个平面上对称布置。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导轨接触面上,有效承载面积以外的部分开设负压腔,导轨供油系统工作的 同时,通过真空泵对负压腔进行抽真空,利用真空产生吸力反作用于导轨面间的工作油膜, 使得油膜厚度减小而提高油膜刚度,从而达到防止导轨出现"漂移"和颠覆现象,简单可 行,提高了油膜刚度,并可通过真空泵对油膜厚度进行调节,当油泵停止工作时,仍可依 靠真空泵的工作,使得导轨处于稳定的锁死状态,充分提高了静压油膜的刚度和导轨的运行精度,可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结构类型的开式静压导轨之中,尤其是之前严重受"漂移" 问题限制的中小型低载荷精密和超精密机床导轨,如精密轧辊磨床、精密刨床等。 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歩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 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 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2所示, 一种无漂移的高精度开式静压导轨,包括平面形的浮动导轨1和支撑导 轨2,浮动导轨1放置在支撑导轨2上,所述的浮动导轨1与支撑导轨2的接触面上开有 静压油腔6和圆形的负压腔7,负压腔7开在两个静压油腔6之间,为了保证供油系统9 稳定的提供流量,采用定压式供油系统并通过节流器5连通静压油腔6,负压腔7和射流 式真空泵4连通,真空泵通过油气分离装置连通供油系统9,所述的浮动导轨1和支撑导 轨2之间开有和供油系统9相通的回油槽,所述的回油槽由开在浮动导轨1表面的横向回 油槽8和开在支撑导轨2上的纵向回油槽3组成。供油系统9工作时,将润滑油经节流器5注入导轨面上的油腔4中,此时油腔中的润 滑油所形成的浮力将浮动导轨1浮起,在浮动导轨1和支承导轨2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液 体油膜,而油、气回路出口端6处的真空泵也同时工作,其对负压腔7进行抽真空,从而 在负压腔7形成一定大小的的吸力,促使导轨面间的油膜厚度降低,进而提高油膜刚度。 当浮力和吸力的合力正好与外加的负载(浮动导轨l自重和工作负载)平衡时,系统保持 平衡,油膜厚度也趋于稳定且具有更高的刚度。另外,即使油泵停止工作时,负压腔内的 吸力能够使得结构处于稳定的锁死状态,因此,这种支承结构具有双向的刚度,属于一种 理想的支承方式。工作原理如图l、 2所示,供油系统9产生压强为Ps的液体润滑油经直径为d的节流 器5流入静压油腔6中,此时压降为P,的液体在油腔内产生的浮力F,将浮动导轨支撑起来, 然后从封油面流出。下面以图中右侧油腔作具体说明大部分液体沿S2区域四周的封油 面向外流出,通过浮动导轨1表面的横向回油槽8和支撑导轨2上的纵向回油槽3重新流回到供油系统9的油箱中;另外,真空泵对负压腔7抽真空使得S3区域压强降低,因而液体在流经横向回油槽8时,会有一部分液体从该处溢出流进负压腔7,并连同腔内空气一起被抽至真空泵4回路中,再经过油气分离装置分离后,流回油箱。因此,压强为p,的液体在Sl和S2区域形成正压区,正压液体产生的浮力f,将浮动导轨浮起,使其具有承载能力;而由于真空产生吸力f2,故在S3区域形成负压区。同时,正压使油膜厚度增大,负压使油膜厚度减小,即当正压区f,和负压区F2的合力正好与外加的负载(浮动导轨自重和工作负载)平衡时,系统即保持平衡,油膜厚度h也趋于稳定且具有更高的刚度。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1)相关技术参数及其关系推导采用真空吸浮装置后,当系统处于平衡稳定状态时,油腔油膜产生的浮力F1的值要同时根据油膜所承受载荷F3和负压腔产生的吸力F2来确定。即巧=f2+f3负压腔产生的吸力F2为f2 = "2(a>-aK油腔油膜产生的浮力为由以上三式易得出油膜压力为式中,m——油腔数;n2——负压腔数;Po——外界大气压;Pl——油腔油膜压力;p2——负压腔气压;Av——单油腔有效承载面积;An——单负压腔截面面积;F3——油膜所承受载荷(浮动导轨自重及负载之和)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上式得出的pi来逐步确定最佳节流比e和油泵供油压力Ps,从而选择合适的节流器与供油系统(2)保持系统整体受力稳定性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一种无漂移的高精度开式静压导轨的第2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浮动导轨1和支撑导轨2为V "形"导轨,静压油腔6和负压腔7对称布置在"V"形的两个平面上,负压腔7为方形,所述的回油槽由开在浮动导轨1表面的纵向回油槽8和开在支撑导轨2上的横向回油槽3组成。权利要求1.一种无漂移的高精度开式静压导轨,其特征是包括浮动导轨(1)和支撑导轨(2),浮动导轨(1)放置在支撑导轨(2)上,所述的浮动导轨(1)与支撑导轨(2)的接触面上开有静压油腔(6)和负压腔(7),供油系统(9)通过节流器(5)连通静压油腔(6),负压腔(7)和真空泵(4)连通,真空泵通过油气分离装置连通供油系统(9),所述的浮动导轨(1)和支撑导轨(2)之间开有和供油系统(9)相通的回油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漂移的高精度丌式静压导轨,其特征是所述的回油槽由开在 浮动导轨(1)表面的横向回油槽(8)和开在支撑导轨(2)上的纵向回油槽(3)组成。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漂移的高精度开式静压导轨,其特征是所述的静压油腔 (6)和负压腔(7)在浮动导轨(1)的表面一对一间隔布置。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漂移的高精度开式静压导轨,其特征是所述的真空泵(4)为射 .流式真空泵。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漂移的高精度开式静压导轨,其特征是所述的浮动导轨(l)为"V"形导轨,所述的静压油腔(6)和负压腔(7)在"V"的两个平面上对称布置。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漂移的高精度开式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漂移的高精度开式静压导轨,其特征是:包括浮动导轨(1)和支撑导轨(2),浮动导轨(1)放置在支撑导轨(2)上,所述的浮动导轨(1)与支撑导轨(2)的接触面上开有静压油腔(6)和负压腔(7),供油系统(9)通过节流器(5)连通静压油腔(6),负压腔(7)和真空泵(4)连通,真空泵通过油气分离装置连通供油系统(9),所述的浮动导轨(1)和支撑导轨(2)之间开有和供油系统(9)相通的回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惠良邹鯤周勤之丁振乾朱丰训闫如忠杨延竹马涛张亮刘思仁李兴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