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及鞋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489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和承重件,其中承重件包括第一承重件和第二承重件,第一承重件设置于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置,第二承重件设置于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第一承重件设置有第一减震孔;和/或,第二承重件设置有第二减震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鞋底,通过在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置的第一承重件设置第一减震孔,和/或,在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的第二承重件设置第二减震孔,让鞋底镂空,人体重量分布在四方,增加鞋底材料的性能,使鞋底更软,提高减震效果及人体穿着的舒适性。高减震效果及人体穿着的舒适性。高减震效果及人体穿着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鞋底及鞋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鞋子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鞋底及鞋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运动鞋市场的鞋底都是平的,而脚是有弧度的,后跟是圆的,脚后跟落地踩在鞋底上,是单点接触;虽然鞋底制作有镂空鞋底,但镂空位置面积不大,结构简单,减震性能低,降低了舒适性。
[0003]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鞋底,在提高减震性能的同时提高人体穿着的舒适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以提高减震性能,提高人体穿着的舒适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鞋底的鞋子。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和承重件;
[0008]所述承重件包括第一承重件和第二承重件,所述第一承重件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置,所述第二承重件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
[0009]所述第一承重件设置有第一减震孔,和/或,所述第二承重件设置有第二减震孔。
[0010]可选地,在上述鞋底中,所述鞋底本体包括上底和下底,所述第一承重件设置于所述上底和所述下底之间,所述下底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后跟部形成有支撑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承重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安装空间内。
[0011]可选地,在上述鞋底中,所述下底对应所述第一减震孔的位置设置有对应的第一通孔;和/或,
[0012]所述下底对应所述第二减震孔的位置设置有对应的第二通孔。
[0013]可选地,在上述鞋底中,所述第一承重件与所述鞋底本体之间形成第三减震孔和第四减震孔,所述第二承重件与所述鞋底本体之间形成第五减震孔。
[0014]可选地,在上述鞋底中,所述第三减震孔由前端至后端孔径扩大;
[0015]所述第四减震孔由前端至后端孔径缩小。
[0016]可选地,在上述鞋底中,所述第一承重件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前掌部重心点前后10mm

70mm之间;和/或,
[0017]所述第二承重件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后跟部重心点前后10mm

45mm之间。
[0018]可选地,在上述鞋底中,所述上底为弧形结构,且所述上底的厚度由所述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向所述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置逐渐变薄。
[0019]可选地,在上述鞋底中,所述下底设置有鞋底片,所述鞋底片由耐磨材料制成。
[0020]可选地,在上述鞋底中,所述鞋底片上设置有斜纹。
[0021]一种鞋子,包括鞋底,所述鞋底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鞋底。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和承重件,其中承重件包括第一承重件和第二承重件,第一承重件设置于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置,第二承重件设置于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第一承重件设置有第一减震孔;和/或,第二承重件设置有第二减震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鞋底,通过在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置的第一承重件设置第一减震孔,和/或,在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的第二承重件设置第二减震孔,让鞋底镂空,人体重量分布在四方,增加鞋底材料的性能,使鞋底更软,提高减震效果及人体穿着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鞋底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鞋底本体的前掌部和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鞋底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鞋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1

图4中的各项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0029]10为鞋底本体的前掌部;
[0030]20为鞋底本体的后跟部;
[0031]101为上底;
[0032]102为承重件,1021为第一承重件,1022为第二承重件;
[0033]103为第一减震孔;
[0034]104为第二减震孔;
[0035]105为下底;
[0036]106为第三减震孔;
[0037]107为第四减震孔;
[0038]108为第五减震孔;
[0039]109为鞋底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0]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鞋底,以提高减震性能,提高人体穿着的舒适性;
[004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鞋底的鞋子。
[004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3]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和承重件102。
[0044]需要说明的是,人脚分为后跟部、中腰部和前掌部,图2示出了鞋底本体的前掌部
10和鞋底本体的后跟部20的大体位置范围。为了方便说明,鞋底本体的前掌部10定义为前端,鞋底本体的后跟部20定义为后端。
[0045]鞋底本体为人脚与鞋底直接接触的部分,同时为鞋底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部分,鞋底本体的具体材质可以为硬质材料,也可以为软质材料,根据实际需要选定具体的材质类型。
[0046]承重件102包括第一承重件1021和第二承重件1022,其中第一承重件1021设置于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置,第二承重件1022设置于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保证了前掌部和后跟部的支撑性能。
[0047]如图3所示,为了提升缓震功能,第一承重件1021设置有第一减震孔103;和/或,第二承重件1022设置有第二减震孔104。即第一承重件1021和第二承重件1022中至少一者设置有减震孔。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减震孔103和第二减震孔104的具体形状和大小不做限定,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004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和承重件102,其中承重件102包括第一承重件1021和第二承重件1022,第一承重件1021设置于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置,第二承重件1022设置于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第一承重件1021设置有第一减震孔103;和/或,第二承重件1022设置有第二减震孔1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鞋底,通过在鞋底本体前掌部位置的第一承重件1021设置第一减震孔103,和/或,在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的第二承重件1022设置第二减震孔104,让鞋底镂空,人体重量分布在四方,使得承重件102的承重加大,增加鞋底材料的性能,让鞋底的材料更充分发挥弹性功能,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本体和承重件(102);所述承重件(102)包括第一承重件(1021)和第二承重件(1022),所述第一承重件(1021)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置,所述第二承重件(1022)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所述第一承重件(1021)设置有第一减震孔(103),和/或,所述第二承重件(1022)设置有第二减震孔(10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包括上底(101)和下底(105),所述第一承重件(1021)设置于所述上底(101)和所述下底(105)之间,所述下底(105)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后跟部形成有支撑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承重件(1022)设置于所述支撑安装空间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105)对应所述第一减震孔(103)的位置设置有对应的第一通孔;和/或,所述下底(105)对应所述第二减震孔(104)的位置设置有对应的第二通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件(1021)与所述鞋底本体之间形成第三减震孔(106)和第四减震孔(1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渊博苏加明焦提成李云刘超郑志艺曾全寿董斌黄守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