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的铜排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4595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铜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固定的铜排及其制作方法,包括铜排本体,所述铜排本体设置在与其适配的电池表面,所述铜排本体包括用于与电池内部的正极或负极相连的第一铜排、连接铜排以及与电池外部连接的第二铜排,所述连接铜排左右两侧侧壁前端分别设置第一铜排以及第二铜排,所述第二铜排右侧侧壁设置连接铜芯,所述连接铜排以及第二铜排表面设置绝缘层,所述连接铜排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固定装置。通过固定装置的设置,便于对连接铜排进行安装固定,同时通过安装槽对第二铜排进行限位,从而便于对铜排本体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铜排本体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铜排本体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固定的铜排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铜排
,具体为一种便于固定的铜排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电压高、能量高、体积小、质量轻和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尤其应用于电动车领域。
[0003]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由一定数量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组装而成,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又是由一定数量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组装而成的。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与外部的连接通常通过铜排进行连接,铜排的一端与电池内部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池的外部连接,以对外部的操作装置提供电力。然而,现有的铜排连接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的铜排与外部的连接方式通常为螺栓固定的方式,这种方式连接效果不可靠,在电池系统长期振动中,螺栓容易出现松动,会刺破易损的电池壳体或使电池系统的固定结构松动,电池正、负极耳发生碰撞短路,引起安全事故。同时,螺栓连接的松动也会导致电池内阻增加,系统发热、虚压严重,使电池组不能正常工作,导致电池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固定的铜排及其制作方法。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的铜排,包括铜排本体,所述铜排本体设置在与其适配的电池表面,所述铜排本体包括用于与电池内部的正极或负极相连的第一铜排、连接铜排以及与电池外部连接的第二铜排,所述连接铜排左右两侧侧壁前端分别设置第一铜排以及第二铜排,所述第二铜排右侧侧壁设置连接铜芯,所述连接铜排以及第二铜排表面设置绝缘层,所述连接铜排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固定装置。
[0008]为了便于对连接铜排进行安装固定,从而防止连接铜排在电池表面发生松动或者脱落,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固定柱、驱动盘、驱动杆以及扭簧,所述连接铜排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前侧侧壁设置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转动设置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前侧侧壁设置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左右两侧侧壁分别设置第一通槽,所述定位槽左右两侧的竖槽对称一侧侧壁顶端设置弧形的第二通槽,所述电池前侧侧壁与固定柱对应位置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槽底与定位槽对应位置设置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定位槽相适配,所述定位柱左右两侧侧壁顶端分别设置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第二通槽相适配,所述固定块后侧侧壁设置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内转动设置驱动盘,所述驱动盘与固定柱之间设置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表面套装扭簧,所述扭簧两端分别与固定柱以及固定槽槽底连接。
[0009]为了便于使用螺丝刀控制驱动盘进行转动,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驱动盘后侧侧壁
设置十字凹槽。
[0010]为了便于防止操作人员与连接铜芯接触导致危险事故发生,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第二铜排右侧侧壁位于连接铜芯周侧设置防护筒。
[0011]为了便于对第二铜排进行限位,防止第二铜排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电池前侧侧壁与第二铜排对应位置设置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右侧侧壁与防护筒对应位置设置安装通槽。
[0012]为了便于将第一铜排与电池内部的正极或负极进行连接,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第一铜排表面设置安装孔。
[0013]为了便于提升第二铜排以及连接铜排的绝缘性能,从而保证了操作人员在使用铜排时本体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绝缘层采用环氧涂层。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便于固定的铜排及其制作方法,包括:
[0015]步骤一:将连接铜排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铜排以及第二铜排进行连接固定;
[0016]步骤二:在连接铜排以及第二铜排表面刷涂环氧涂层;
[0017]步骤三:将第一铜排与电池内部的正极或负极电性连接;
[0018]步骤四:将第二铜排伸入安装槽内从而使得防护筒通过安装通槽伸出电池;
[0019]步骤五:操作人员使用十字螺丝刀转动驱动盘,从而使得第一通槽与定位块对齐,同时操作人员按压连接铜排使得固定柱伸入第一凹槽,从而使得定位块移动到第一通槽顶端,之后操作人员松开驱动盘,从而使得固定柱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得定位块移动到第二通槽内,从而完成对连接铜排的固定,进而完成对铜排本体的固定。
[0020](三)有益效果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固定的铜排,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2]该便于固定的铜排,通过固定装置的设置,便于对连接铜排进行安装固定,同时通过安装槽对第二铜排进行限位,从而便于对铜排本体进行固定。通过绝缘层的设置,便于提升第二铜排以及连接铜排的绝缘性能,从而保证了操作人员在使用铜排时本体的安全性。通过防护筒的设置,便于防止操作人员与连接铜芯接触导致危险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铜排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铜排本体防护筒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铜排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池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电池;2、第一铜排;3、连接铜排;4、第二铜排;5、连接铜芯;6、固定块;7、固定柱;8、驱动盘;9、驱动杆;10、扭簧;11、定位柱;12、定位块;13、十字凹槽;14、防护筒;15、安装槽;16、安装通槽;17、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

5,一种便于固定的铜排,包括铜排本体,所述铜排本体设置在与其适配的电池1表面,所述铜排本体包括用于与电池1内部的正极或负极相连的第一铜排2、连接铜排3以及与电池1外部连接的第二铜排4,所述连接铜排3左右两侧侧壁前端分别设置第一铜排2以及第二铜排4,所述第二铜排4右侧侧壁设置连接铜芯5,所述连接铜排3以及第二铜排4表面设置绝缘层,所述连接铜排3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将铜排本体固定在电池1表面,同时将铜排本体的第一铜排2与电池1内部的正极相连,而铜排本体的连接铜芯5用于连接在电池1外部的用于被提供电力的部件上;同时,使用相同的另一个铜排本体,将该铜排本体的第一铜排2与电池1内部的负极相连,而该铜排本体铜排的连接铜芯5也用于与电池1外部的用于被提供电力的部件相连,从而实现电池1的电流流通。
[0031]在使用过程中,连接铜排3在电池1表面容易发生松动或者脱落,为此,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6、固定柱7、驱动盘8、驱动杆9以及扭簧10,所述连接铜排3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前侧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固定的铜排,包括铜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本体设置在与其适配的电池(1)表面,所述铜排本体包括用于与电池(1)内部的正极或负极相连的第一铜排(2)、连接铜排(3)以及与电池(1)外部连接的第二铜排(4),所述连接铜排(3)左右两侧侧壁前端分别设置第一铜排(2)以及第二铜排(4),所述第二铜排(4)右侧侧壁设置连接铜芯(5),所述连接铜排(3)以及第二铜排(4)表面设置绝缘层,所述连接铜排(3)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固定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6)、固定柱(7)、驱动盘(8)、驱动杆(9)以及扭簧(10),所述连接铜排(3)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前侧侧壁设置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转动设置固定柱(7),所述固定柱(7)前侧侧壁设置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左右两侧侧壁分别设置第一通槽,所述定位槽左右两侧的竖槽对称一侧侧壁顶端设置弧形的第二通槽,所述电池(1)前侧侧壁与固定柱(7)对应位置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槽底与定位槽对应位置设置定位柱(11),所述定位柱(11)与定位槽相适配,所述定位柱(11)左右两侧侧壁顶端分别设置定位块(12),所述定位块(12)与第二通槽相适配,所述固定块(6)后侧侧壁设置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内转动设置驱动盘(8),所述驱动盘(8)与固定柱(7)之间设置驱动杆(9),所述驱动杆(9)表面套装扭簧(10),所述扭簧(10)两端分别与固定柱(7)以及固定槽槽底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铜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长军叶敏琪郭晓寒徐鸿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鑫力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