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片以及双侧极耳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99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片,包括主体部、极耳连接部和极柱连接部;主体部的边缘设置有成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极耳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第一侧边可翻折连接;极柱连接部与一第二侧边可翻折连接。该连接片的极耳连接部对应连接电芯的极耳,翻折极耳连接部与极耳的端部,直至极耳连接部、极耳的折弯部与主体部相叠;极柱连接部与顶盖的极柱连接后,翻折极柱连接部直至与极耳的折弯部相叠;与层叠聚集后“7形”折弯的单侧极耳相比,连接片的使用利于减小极耳的折弯高度,减小极耳折弯高度所占用的壳体内部空间,进而利于提高壳体内部空间利用率和提升电池容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连接片的双侧极耳的电池。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连接片的双侧极耳的电池。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连接片的双侧极耳的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片以及双侧极耳的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片以及双侧极耳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双侧极耳电池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设于电池两端。基于相同体积的电池,同一壳体中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电芯,能减少壳体对于电池空间的占用,提升电池容量。
[0003]双电芯双侧极耳电池的极耳引出结构如CN215600419U中所公开的,两个电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先层叠聚集后“7形”折弯,再与顶盖的极柱连接,如图1所示。以上极耳结构的缺陷在于,两个卷芯的多极耳层叠厚度较大,导致折弯后极耳高度成倍增加,极耳折弯高度(图1中H)占用壳体内部空间更大,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和电池容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连接片,可翻折的极耳连接部连接同一壳体中的两个电芯同极性极耳,可翻折的极柱连接部连接顶盖的极柱,减小极耳高度占据的壳体内部空间,提高电池容量。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连接片,包括:
[0006]主体部,边缘设置有成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
[0007]极耳连接部,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可翻折连接;
[0008]极柱连接部,与一所述第二侧边可翻折连接。
[0009]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主体部与极耳连接部、极柱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一体连接。
[00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主体段和第二主体段,所述极耳连接部与第一主体段连接,所述第二主体段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段和极柱连接部之间。
[00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主体部具有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极柱连接部朝向第一表面翻折设置,或者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极柱连接部朝向第二表面翻折设置。
[00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成对的所述第一侧边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相互垂直。
[0013]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双侧极耳的电池,包括:
[0014]电芯,为双侧极耳电芯,包括电芯主体、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
[0015]壳体,具有相对的端部开口;
[0016]正极顶盖和负极顶盖,分别密封设置于所述端部开口;
[0017]两个所述电芯的电芯主体叠合设置于所述壳体中,还包括上述的连接片;
[0018]两个电芯的所述正极极耳通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正极顶盖连接,和/或两个电芯的所述负极极耳通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负极顶盖连接。
[0019]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正极极耳和/或负极极耳包括与所述电芯主体依次连接的引出段和折弯段;
[0020]所述主体部设置于两个所述电芯的引出段之间,所述极耳连接部翻折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和折弯段之间;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电芯的折弯段焊接连接,所述极柱连接部翻折设置于所述折弯段与同极性的所述正极顶盖和/或负极顶盖之间。
[0021]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电池为方形电池;所述端部开口具有成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的长度大于第四侧边;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三侧边一致。
[0022]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正极极耳和/或负极极耳超声波焊接连接。
[0023]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电芯为多极耳电芯,所述正极极耳和/或负极极耳分别层叠聚拢固定于各自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电芯主体极耳引出端面的正侧方;
[0024]两个电芯主体的排列方向为叠合方向,沿叠合方向所述第一位置远离所述电芯主体的叠合面。
[0025]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0026]该连接片设置有可翻折的极耳连接部和极柱连接部,极耳连接部对应连接电芯的极耳,翻折极耳连接部与极耳的端部,直至极耳连接部、极耳的折弯部与主体部相叠;极柱连接部与顶盖的极柱连接后,翻折极柱连接部直至与极耳的折弯部相叠;
[0027]与层叠聚集后“7形”折弯的单侧极耳相比,连接片的使用利于减小极耳的折弯高度,减小极耳折弯高度所占用的壳体内部空间,进而利于提高壳体内部空间利用率和提升电池容量。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现有技术中极耳“7形”折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实施例连接片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实施例连接片的翻折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实施例双侧极耳的电池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实施例双侧极耳的电池的另一组装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实施例双侧极耳的电池的又一组装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实施例双侧极耳的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8是电池中双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1、连接片;11、主体部;101、第一侧边;102、第二侧边;111、第一主体段;112、第二主体段;12、极耳连接部;13、极柱连接部;
[0037]2、电芯;21、电芯主体;22、正极极耳;23、负极极耳;
[0038]3、壳体;31、端部开口;301、第三侧边;302、第四侧边;
[0039]4、正极顶盖;5、负极顶盖;
[0040]a、引出段;b、折弯段;c、叠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42]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0044]如图2

3所示,实施例连接片1包括主体部11、极耳连接部12和极柱连接部13;主体部11的边缘设置有成对的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极耳连接部1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第一侧边101可翻折连接;极柱连接部13与一第二侧边102可翻折连接。
[0045]极耳连接部12用于与极耳连接,具体的,连接片1中的两个极耳连接部12与同一壳体中的两个电芯的同极性极耳一一对应连接;极柱连接部13用于极柱连接。当连接片1设置于电池的正极时,连接片1的一极耳连接部12与一个电芯的正极极耳连接,另一极耳连接部12与另一个电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边缘设置有成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极耳连接部,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可翻折连接;极柱连接部,与一所述第二侧边可翻折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极耳连接部、极柱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一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主体段和第二主体段,所述极耳连接部与第一主体段连接,所述第二主体段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段和极柱连接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极柱连接部朝向第一表面翻折设置,或者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极柱连接部朝向第二表面翻折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成对的所述第一侧边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相互垂直。6.一种双侧极耳的电池,包括:电芯,为双侧极耳电芯,包括电芯主体、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壳体,具有相对的端部开口;正极顶盖和负极顶盖,分别密封设置于所述端部开口;两个所述电芯的电芯主体叠合设置于所述壳体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片;两个电芯的所述正极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霞霞
申请(专利权)人:联动天翼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