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除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458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循环除菌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蒸汽排放机构对水进行加热并将蒸汽排放至建筑室内;(11)第一加温部件对蒸汽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产生蒸汽;(12)蒸汽经过进气管道流向壳体;(13)当蒸汽流向蒸汽通道时,第二加温部件对蒸汽进行第二次加热;(14)经过第二次加热的蒸汽通过壳体的出气端排放至建筑室内;(2)蒸汽在建筑室内流动;(3)当蒸汽接触到壁面时,干燥吸附层将蒸汽吸附;(4)抽风组件启动,将室内的空气抽出;(5)当蒸汽流向抽风组件的方向时,抽风组件将蒸汽抽至蒸汽冷凝机构;(51)蒸汽冷凝机构将蒸汽冷凝成水实现回收;(6)蒸汽冷凝机构将水输送至蒸汽排放机构。(6)蒸汽冷凝机构将水输送至蒸汽排放机构。(6)蒸汽冷凝机构将水输送至蒸汽排放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除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内杀菌
,具体涉及一种循环除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室内空间的建筑结构和环境绿化的进步,室内自体的杀菌措施开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如何在室内空间中自体化除菌灭菌,已经成为了一个建筑与医疗、环境与工业设计的交叉学科。对于室内杀菌方式的蒸汽除菌仪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0003]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可产生蒸汽供用户熏蒸的熏蒸仪器。现有的熏蒸仪器一般是在锅炉内加水,通过加热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通过与锅炉连通的输送管输出。也有一些现有技术通过在加湿器上增加杀菌的功能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20493531.X,公告日为2014.3.26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功率自调的抗病毒熏蒸仪,包括出风装置和蒸汽发生装置,出风装置通过进风结构吸入空气,产生风,并从出风结构吹出;蒸汽发生装置与蒸汽腔连通,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带杀菌药分子的蒸汽顺着吹风方向从出风结构吹出,能快速充满室内,进行空间杀菌,为用户提供一个能抵抗病毒的环境;在蒸汽腔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在机壳内设有温控芯片,温控芯片与加热装置的工作电路电性连接,大功率加热使水沸腾产生蒸汽,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蒸汽温度信号后,发送给温控芯片,温控芯片对接收到温度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对加热装置的工作电路输出功率控制信号,使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降低,实现蒸汽输出前、后的加热功率的自动调节,降低耗电。
[0004]但是,像该申请文献的蒸汽除菌仪,其都是采用能够进行移动的装置,而这样对于一些排放功率不高的除菌仪,其排放出来的蒸汽只能在除菌仪附近,因此,可移动的装置才能够照顾到室内的不同地方的除菌需求,这种除菌方式非常不方便,且对于室内的高处,这种排放方式也较难将蒸汽排放到高处,从而导致室内的杀菌不充分,降低除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循环除菌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使得蒸汽能够在室内流动,从而使得节能的同时除菌效果好。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除菌方法,所述蒸汽除菌方法通过蒸汽循环系统实现,所述蒸汽循环系统包括蒸汽排放机构、干燥吸附层和蒸汽冷凝机构,所述蒸汽排放机构设置在建筑的顶部,所述蒸汽冷凝机构位于建筑室外的底部,在建筑室内还设有与蒸汽冷凝机构连接的抽风组件,在建筑室内的壁面上铺设有干燥吸附层;蒸汽冷凝机构通过液体管道连接蒸汽排放机构;所述蒸汽排放机构包括壳体、蒸汽水箱、第一加温部件和第二加温部件,所述壳体设置在建筑的顶部,所述壳体的进气端位于建筑室外,壳体的出气端设置在建筑室内,在建筑室外设有蒸汽水箱,所述蒸汽水箱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通过进气管道连接壳体的进气端,在蒸汽水箱内设有第一加温部件;在壳体内设有连接壳体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的蒸汽通道,在蒸汽通道上设有第二加温部件,所述液体管道连接蒸
汽水箱;具体步骤包括:(1)蒸汽排放机构对水进行加热并将蒸汽排放至建筑室内。具体包括步骤(11)

(13)。
[0007](11)第一加温部件对蒸汽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产生蒸汽。
[0008](12)蒸汽经过进气管道流向壳体。
[0009](13)当蒸汽流向蒸汽通道时,第二加温部件对蒸汽进行第二次加热。
[0010](14)经过第二次加热的蒸汽通过壳体的出气端排放至建筑室内。
[0011](2)蒸汽在建筑室内流动。
[0012](3)当蒸汽接触到壁面时,干燥吸附层将蒸汽吸附。
[0013](4)抽风组件启动,将室内的空气抽出。
[0014](5)当蒸汽流向抽风组件的方向时,抽风组件将蒸汽抽至蒸汽冷凝机构。
[0015](51)蒸汽冷凝机构将蒸汽冷凝成水实现回收。
[0016](6)蒸汽冷凝机构将水输送至蒸汽排放机构。
[0017]以上设置,通过设置蒸汽排放机构将水进行加热形成蒸汽并排放到室内从而实现室内的杀菌,通过抽风组件对室内的蒸汽进行抽动,使得在室内形成一个蒸汽的流动方向,使得蒸汽能够更好的在室内进行流动,杀菌效果更好,同时通过设置蒸汽冷凝机构可对蒸汽进行冷凝成水在输送回蒸汽排放机构从而实现水的循环利用,从而节省能源,通过先通过第一加温部件对蒸汽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然后再通过第二加温部件对第一加温部件产生的蒸汽进行进一步加热,从而使得蒸汽被加热更加均匀可靠,提高蒸汽产生的效率,先使得蒸汽在建筑室内进行流通然后再启动抽风组件进行抽风,能确保蒸汽在建筑室内流通完全之后再进行抽风,确保蒸汽能进入到整个室内,室内蒸汽除菌效果好。
[0018]进一步的,在液体管道内设有抽水组件,步骤(6)具体包括水通过抽水组件输送至蒸汽排放机构。
[0019]进一步的,在壳体内的中心设有工字型隔板,所述工字型隔板包括主隔板、设置在主隔板顶端的顶隔板和设置在主隔板底端的底隔板,所述蒸汽通道通过工字型隔板形成第一蒸汽通道和第二蒸汽通道,第一蒸汽通道和第二蒸汽通道分别位于主隔板的两侧,在主隔板的两侧设有第二加温部件。
[0020]以上设置,通过设置工字型隔板,使得进入蒸汽通道的蒸汽能够分成两路进行流动,进而使得第二加温部件能够对蒸汽进行更加充分的加热。
[0021]进一步的,步骤(1)还包括:(11)第一加温部件对蒸汽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产生蒸汽。
[0022](12)蒸汽经过进气管道流向壳体内的第一蒸汽通道和第二蒸汽通道。
[0023](13)当蒸汽流向第一蒸汽通道和第二蒸汽通道时,第二加温部件对蒸汽进行第二次加热。
[0024](14)经过第二次加热的蒸汽通过壳体的出气端排放至建筑室内。
[0025]以上方法,使得进入到壳体内的蒸汽通过第一蒸汽通道和第二蒸汽通道进行第二次加热,由于第一蒸汽通道和第二蒸汽通道是通过工字隔板形成的迂回通道,从而增长了蒸汽加热通道的长度,使得其蒸汽被加热效果更好。
[0026]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冷凝机构包括冷凝箱、储水箱、冷凝部件和冷凝风扇,所述冷
凝箱设置在建筑室外,在冷凝箱内设有储水箱,在储水箱和冷凝箱之间形成冷凝通道,所述抽风组件连接冷凝通道,所述冷凝部件设置在储水箱内,液体管道穿过冷凝箱并延伸至储水箱内;所述储水箱为侧壁和底面通过防水透气层相互拼接形成上方设有开口的箱体结构,在箱体的开口处设有冷凝部件,在冷凝部件上方设有冷凝风扇。
[0027]以上设置,通过冷凝部件对蒸汽进行冷凝,从而实现对蒸汽的回收利用,节省能源。
[0028]进一步的,所述防水透气层通过密度大于大气的密度且小于水的密度的材料制成。
[0029]以上设置,通过采用防水透气的材料制成的储水箱,由于气体的密度小于防水透气层的密度,使得蒸汽能够进入储水箱内,当气体被冷凝部件冷凝成水后,由于水的密度大于防水透气层的密度,从而即可使得水无法渗透出储水箱外,从而即可实现对气体冷凝的同时能够防止气体冷凝后的水储存在储水箱内。
[0030]进一步的,步骤(51)具体包括:(511)蒸汽被抽风组件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除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除菌方法通过蒸汽循环系统实现建筑除菌,所述蒸汽循环系统包括蒸汽排放机构、干燥吸附层和蒸汽冷凝机构,所述蒸汽排放机构设置在建筑的顶部,所述蒸汽冷凝机构位于建筑室外的底部,在建筑室内还设有与蒸汽冷凝机构连接的抽风组件,在建筑室内的壁面上铺设有干燥吸附层;蒸汽冷凝机构通过液体管道连接蒸汽排放机构;所述蒸汽排放机构包括壳体、蒸汽水箱、第一加温部件和第二加温部件,所述壳体设置在建筑的顶部,所述壳体的进气端位于建筑室外,壳体的出气端设置在建筑室内,在建筑室外设有蒸汽水箱,所述蒸汽水箱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通过进气管道连接壳体的进气端,在蒸汽水箱内设有第一加温部件;在壳体内设有连接壳体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的蒸汽通道,在蒸汽通道上设有第二加温部件,所述液体管道连接蒸汽水箱;具体步骤包括:(1)蒸汽排放机构对水进行加热并将蒸汽排放至建筑室内;(11)第一加温部件对蒸汽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产生蒸汽;(12)蒸汽经过进气管道流向壳体;(13)当蒸汽流向蒸汽通道时,第二加温部件对蒸汽进行第二次加热;(14)经过第二次加热的蒸汽通过壳体的出气端排放至建筑室内;(2)蒸汽在建筑室内流动;(3)当蒸汽接触到壁面时,干燥吸附层将蒸汽吸附;(4)抽风组件启动,将室内的空气抽出;(5)当蒸汽流向抽风组件的方向时,抽风组件将蒸汽抽至蒸汽冷凝机构;(51)蒸汽冷凝机构将蒸汽冷凝成水实现回收;(6)蒸汽冷凝机构将水输送至蒸汽排放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除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液体管道内设有抽水组件,步骤(6)具体包括水通过抽水组件输送至蒸汽排放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除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的中心设有工字型隔板,所述工字型隔板包括主隔板、设置在主隔板顶端的顶隔板和设置在主隔板底端的底隔板,所述蒸汽通道通过工字型隔板形成第一蒸汽通道和第二蒸汽通道,第一蒸汽通道和第二蒸汽通道分别位于主隔板的两侧,在主隔板的两侧设有第二加温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蓓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