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全圆弧型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4228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轻量化全圆弧型车厢,包括:顶部保护板,其末端固定连接于前板的顶部,且前板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侧板,并且侧板与前板的底部之间安装有底板;还包括:底板,其整体倾斜设置,且底板与所述前板的连接夹角大于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量化全圆弧型车厢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用自卸车车厢
,具体为轻量化全圆弧型车厢。

技术介绍

[0002]矿用自卸卡车具有效率高、运量大、灵活性强等优点,在大型矿产资源运输中被普遍性应用;矿用自卸卡车的工作特点是运程短、承载重,常用大型电铲配合装载,工作环境多变及行驶路况恶劣,由于其体积庞大,且载重量大,自卸车在路面激励下产生的随机振动会引起自卸车结构部件的破坏失效,特别是装载货物的车厢;而传统的原设计等体积空寂的车厢厢斗重量一般为55吨,加上现在矿用车所用的发动机为有近10吨重的康明斯18缸柴油发动机,以及其使用的52升的排量,每小时要消耗230升柴油,在不包含上下坡更加消耗油量的情况下,整体使用耗油量过高,导致其使用成本加大,且产生的燃油废弃物排量多,不利于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车辆轻量化的发展势在必行,车厢的轻量化,意味着减少燃油消耗和动力上的性能提升,在经济新和节能环保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是大型矿车设计中被广泛重视的提升点,减轻车厢整体使用重量,增大容积和承载力,方便其物料卸载。
[0003]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车载车厢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轻量化全圆弧型车厢,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现有的矿用自卸车车厢整体使用重量过大,承载强度不大,不便于使用运输及物料卸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轻量化全圆弧型车厢,包括:顶部保护板,其末端固定连接于前板的顶部,且前板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侧板,并且侧板与前板的底部之间安装有底板;还包括:底板,其整体倾斜设置,且底板与所述前板的连接夹角大于90
°
安装,并且其连接处位置还加盖圆弧盖板设置;顶部保护板、前板、底板和两个侧板,其整体均为弧形面设计,并且所述底板与侧板之间采用一体化圆弧柔性过度设计,提高过渡和承载力。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力学布置角度考虑采用柔性圆弧过渡设计,充分利用了圆弧形对结构应力的完美过渡和承载,且容积加大,圆弧流线型符合流体力学结构对于卸载更加有利优选的,所述侧板的自由高度高达200mm,距所述底板尾部的自由长度为200mm时的锥形堆装容积为190m3,每铲物料实际重量为:58m3×
1.73t/m3×
0.857≈87t。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其使用的装载容积,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0008]优选的,前板与其底部的圆弧盖板之间固定连接,且前板的边缘位置与底板和侧
板之间均为贴合的相对滑动安装,并且底板和侧板及顶部保护板靠向前板的连接缝隙位置设置有密封件;同时前板的外侧与底板和侧板的外侧壁之间安装有连接件,前板的背面与连接件之间通过连接扣安装定位。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化前板安装,通过其移动,在狭小空间内,方便下料。
[0010]优选的,侧板的顶部外侧壁上还固定有收纳管,收纳管与侧板的顶部预加横条之间滑动安装有连接块,并且连接块的末端与前板的内侧壁顶部边角位置之间固定有紧固拉索;其中连接块首端与收纳管外侧壁之间构成贯穿的卡合滑动连接,且收纳管内设置有第一索绳,第一索绳的一端固定于连接块首端,其另一端贯穿收纳管连接于收卷辊的外壁上。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索绳的收卷,实现前板的移动调节。
[0012]优选的,所述收卷辊活动安装于定位支架上,定位支架通过螺栓定位于底板的底部外壁上,并且定位支架上还固定有电机组件,电机组件的输出轴与收卷辊轴端固定,而且收卷辊整体设置为多段式结构,其中段的辊轴直径小于边段的辊轴直径,所述第一索绳的另一端连接于收卷辊的边段辊轴外壁。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收卷辊的旋转驱动,在旋转驱动时,具有多样的使用特性。
[0014]优选的,所述前板的前侧还设置有侧定位板,并且侧定位板的底部固定有受力底座,侧定位板和受力底座与底板和侧板外壁之间均设置有加强筋,而且侧定位板的中部之间通过连接中轴活动安装有液压推进组件,液压推进组件的输出轴末端转动安装有滑块,该滑块活动连接于前板外侧壁上的支撑滑轨上,同时液压推进组件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底座,支撑底座与受力底座之间滑动连接。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液压推进组件的装配安装,以及使用时的底部支撑受力。
[0016]优选的,所述受力底座整体呈弧形结构设置,其弧形的弧心位于连接中轴的中轴线上,并且受力底座和支撑底座构成卡合的滑动安装结构。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液压推进组件在旋转角度调节,及整体的伸缩驱动时,均能够良好使用。
[0018]优选的,所述连接中轴的轴端安装有收卷轮,收卷轮的外壁与收卷辊中段辊轴之间安装有第二索绳,并且第二索绳通过底板上预设的转向轮移动转向。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索绳的装配,在收卷辊旋转启动时,带动液压推进组件的角度偏转。
[0020]优选的,所述第二索绳的中段由外置外壳和弹性件组成设置,且外置外壳固定于底板的底部外壁上,第二索绳在外置外壳内断开设置,其断开截面之间安装有弹性件,而且第二索绳与外置外壳构成相对伸缩结构。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索绳在使用时能够进行拉绳驱动液压推进组件角度偏转,也可以改变自身伸缩,不影响液压推进组件的使用。
[0022]优选的,所述侧定位板的外壁上还可直接安装固定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与连接中轴的轴端安装有相互啮合的齿轮组件,并且驱动电机和电机组件并联设置。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电机达到连接中轴和液压推进组件旋转改变驱动角度的目的。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轻量化全圆弧型车厢,满载时装载量大,可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保证车辆强度、寿命同时,减少了装载货物时对车厢局部的冲击应力,减少了倾泻物料时粘粘在车厢上的几率,大幅减少车厢自重;提升车辆装载系数,节约燃油消耗,降低轮胎磨损,降低车辆运行成本;同时,圆弧流线型设计有利于车辆卸载速度和卸载后减少厢斗内部残留物料,既经济环保又高效,方便狭窄区域环境中,物料的卸载,其具体方式如下:1、顶部保护板、前板、底板和两个侧板均为弧形面设计,底板与侧板采用一体化圆弧柔性过渡设计,前板与底板连接处采用大于90度连接并加盖圆弧盖板的设计,从力学布置角度考虑采用柔性圆弧过渡设计,充分利用了圆弧形对结构应力的完美过渡和承载,且容积加大,圆弧流线型符合流体力学结构对于卸载更加有利,传统原设计等体积厢斗重量为55吨,本技术采用后的厢斗仅有重量36吨,降重比例达到34.5%;同时车厢连接位置圆滑过渡,装载大吨位物料时对板块连接处冲击载荷更小,长期使用在连接处易相对于现有的车厢各板块连接时均采用两块板材90
°
拼焊,不易发生使用的结构变形、焊缝开裂,并且也不会出现相对于传统电动轮自卸车车厢整体方正,车厢各板块连接时均采用两块板材9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轻量化全圆弧型车厢,包括:顶部保护板(1),其末端固定连接于前板(2)的顶部,且前板(2)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侧板(4),并且侧板(4)与前板(2)的底部之间安装有底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3),其整体倾斜设置,且底板(3)与所述前板(2)的连接夹角大于90
°
安装,并且其连接处位置还加盖圆弧盖板设置;顶部保护板(1)、前板(2)、底板(3)和两个侧板(4),其整体均为弧形面设计,并且所述底板(3)与侧板(4)之间采用一体化圆弧柔性过度设计,提高过渡和承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全圆弧型车厢,其特征在于:物料距所述侧板(4)的自由高度高达200mm,距所述底板(3)尾部的自由长度为200mm时的锥形堆装容积为190m3,每铲物料实际重量为:58m3
×
1.73t/m3
×
0.857≈87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全圆弧型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2)与其底部的圆弧盖板之间固定连接,且前板(2)的边缘位置与底板(3)和侧板(4)之间均为贴合的相对滑动安装,并且底板(3)和侧板(4)及顶部保护板(1)靠向前板(2)的连接缝隙位置设置有密封件;同时前板(2)的外侧与底板(3)和侧板(4)的外侧壁之间安装有连接件(5),前板(2)的背面与连接件(5)之间通过连接扣安装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量化全圆弧型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4)的顶部外侧壁上还固定有收纳管(6),收纳管(6)与侧板(4)的顶部预加横条之间滑动安装有连接块(7),并且连接块(7)的末端与前板(2)的内侧壁顶部边角位置之间固定有紧固拉索(8);其中连接块(7)首端与收纳管(6)外侧壁之间构成贯穿的卡合滑动连接,且收纳管(6)内设置有第一索绳(9),第一索绳(9)的一端固定于连接块(7)首端,其另一端贯穿收纳管(6)连接于收卷辊(10)的外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量化全圆弧型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辊(10)活动安装于定位支架(1001)上,定位支架(1001)通过螺栓定位于底板(3)的底部外壁上,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昱硕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