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道路结构疏水能力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3827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道路结构疏水能力的施工方法,涉及老旧道路改造升级疏水功能技术领域。通过乳化沥青层与防水土工布形成结构层上下、道路结构层与两侧原地面的水体分离,并利用砼路面碎石化层、填充碎石、排水土工隔栅、人行道毛石、反滤层包与排水管形成快速疏水结构,实现道路结构的快速疏水功能,确保老旧路面改造的道路结构层稳定性,消减因地下水等因素带来的差异沉降,避免对道路产生扰动产生反射裂缝。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人行道和道路的交界处的疏水性能提升,降低水扰问题发生。降低水扰问题发生。降低水扰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道路结构疏水能力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道路结构疏水能力的施工方法,涉及老旧道路改造升级疏水功能


技术介绍

[0002]在重荷载交通荷载且水域丰富的老旧混凝土道路改造过程中,水扰问题,对道路改造质量影响严重,以往采用井点降水、地基加深换填处理等方法造价高、施工周期长,如何经济、高质量的在重荷载交通荷载且水域丰富的老旧混凝土道路改造过程中减轻或消除水扰问题带来的质量隐患是一难题。
[0003]现有技术中会在道路上安装排水设备,排水设备是指排水的收集、输送、水质的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用以除涝、防渍、防盐的各级排水沟(管)道及建筑物的总称,它主要由田间排水调节网、各级排水沟、蓄涝湖泊、排水闸、抽排泵站和排水容泄区等组成,排水区的多余水量首先汇入田间排水调节网,然后经各级排水沟或经湖泊滞蓄后再由排水闸或抽排站排至容泄区。
[0004]但是在老旧路面改造中,对于路面和人行道之间的交接处的疏水能力较差,这也是交接处容易积水的原因,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道路结构疏水能力的施工方法,解决人行道和道路的交界处的疏水性能提升,降低水扰问题发生。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7]一种提高道路结构疏水能力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首先,将道路原有基层的上侧老旧路面进行行砼路面碎石化,形成砼路面碎石化层,原有道路外侧路缘石位置用碎石填充,形成碎石填充区,碎石化且碾压完成原路面;
[0009]步骤2,在道路两侧搭接排水土工隔栅并延伸至人行道毛石层,喷洒乳化沥青,形成乳化沥青层;
[0010]步骤3,再在道路两侧搭接防水土工布并延伸至人行道毛石层侧面,
[0011]步骤4,通过乳化沥青与防水土工布形成结构层上下、道路结构层与两侧原地面的水体分离,并利用砼路面碎石化层、填充碎石、排水土工隔栅、人行道毛石、反滤层包与排水管形成快速疏水结构;
[0012]步骤5,在乳化沥青层上形成新建路面结构层,在防水土工布上铺设形成人行道结构层。
[0013]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水土工布和排水土工格栅均搭接在乳化沥青层上。
[0014]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反滤层包包括底部架,所述底部架上开设有支边部,所述支边部适于抵接在人行道毛石层的底部,所述底部架远离支边部的一侧安装有排水接口,所述排水接口与排水管相连接。
[0015]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部架还包括U型板,所述U型板相对人行道毛石层的一侧还设置有卡口片,所述卡口片适于插入人行道毛石层;
[0016]所述U型板内设置有承载条且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承载条之间可拆卸安装有筛网板,所述筛网板的底部设置有下水口,所述下水口与排水接口相连通。
[0017]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排水土工格栅至少包括格栅板一和格栅板二,所述格栅板二位于人行道毛石层上侧,所述格栅板一位于贴合碎石填充区的一侧;所述格栅板一和格栅板二相铰接。
[0018]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格栅板二上设置有泄水流道,且格栅板二的底部设置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适于将位于贴合碎石填充区的一侧调高。
[0019]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架包括下部板和伸缩筒,所述伸缩筒的底部与下部板固定连接,所述格栅板二的底部设置有铰接耳,所述伸缩筒的顶部与铰接耳相转动连接;
[0020]所述伸缩筒包括固定筒体和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固定筒体相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部与铰接耳相连接。
[0021]有益效果:
[0022]乳化沥青同防水土工布将人行道结构及两侧的水体隔绝在外,减少路基水扰进入的途径,从外部解决水扰中水的来源;(2)砼路面碎石化层、填充碎石、排水土工隔栅、人行道毛石、反滤层包与排水管形成的快速疏水结构将道路路基中的水迅速排除道路范围,碎石化层、填充碎石、人行道毛石层形成第一层外排水的结构,反滤层包作为第二层外排水的结构,实现快速道路路基疏水。
[0023]该方式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质量有保证,能够大幅度降低重荷载交通荷载且水域丰富的老旧混凝土道路改造过程中因水扰问题带来的沉降、反射裂缝等质量隐患处理带来的成本投入。
[0024]本专利技术的底部架呈U型,且底部设置筛网板进行水土分离,底部的下水口及排水接口实现管道连接,斜向下排出积水。卡口片和支边部均实现插入在人行道毛石层内形成固定。
[0025]本专利技术设置安装格栅板二压实碎石填充区和人行道毛石层,并通过格栅板一侧向加固碎石填充区,格栅板一上安装插条拆入碎石填充区,为了降低阶梯处的雨水累积,需要倾斜向下排水,设置底部的调节架可以实现,靠近碎石填充区的一侧加高,实现泄水流道的倾斜向下,泄水流道远离碎石填充区的一端不封闭,实现斜向下排水,顺着防水土工布向下将累计雨水并排出。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剖面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底部架结构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剖面示意图;
[0032]图6为图5的B部放大图;
[0033]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格栅板二俯视图。
[0034]图中:1、防水土工布;2、排水土工格栅;3、反滤层包;4、排水管;31、支边部;32、排水接口;33、U型板;34、卡口片;35、承载条;36、筛网板;37、下水口;21、格栅板一;22、格栅板二;221、泄水流道;222、下部板;223、铰接耳;224、固定筒体;225、螺纹杆;100、道路原有基层;200、砼路面碎石化层;300、乳化沥青层;400、新建路面结构层;700、人行道毛石层;600、碎石填充区;500、人行道结构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37]实施例1
[0038]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一种提高道路结构疏水能力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步骤1,首先,将道路原有基层100的上侧老旧路面进行行砼路面碎石化,形成砼路面碎石化层200,原有道路外侧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道路结构疏水能力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首先,将道路原有基层(100)的上侧老旧路面进行行砼路面碎石化,形成砼路面碎石化层(200),原有道路外侧路缘石位置用碎石填充,形成碎石填充区(600),碎石化且碾压完成原路面;步骤2,在道路两侧搭接排水土工隔栅(2)并延伸至人行道毛石层(700),喷洒乳化沥青,形成乳化沥青层(300);步骤3,再在道路两侧搭接防水土工布(1)并延伸至人行道毛石层(700)侧面,步骤4,通过乳化沥青与防水土工布(1)形成结构层上下、道路结构层与两侧原地面的水体分离,并利用砼路面碎石化层(200)、填充碎石、排水土工隔栅(2)、人行道毛石、反滤层包(3)与排水管(4)形成快速疏水结构;步骤5,在乳化沥青层(300)上形成新建路面结构层(400),在防水土工布(1)上铺设形成人行道结构层(5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道路结构疏水能力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土工布(1)和排水土工格栅(2)均搭接在乳化沥青层(300)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道路结构疏水能力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层包(3)包括底部架,所述底部架上开设有支边部(31),所述支边部(31)适于抵接在人行道毛石层(700)的底部,所述底部架远离支边部(31)的一侧安装有排水接口(32),所述排水接口(32)与排水管(4)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道路结构疏水能力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隆宇孙纯周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