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汽轮机用柔性密封环的现场快速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3760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电汽轮机用柔性密封环的现场快速修复方法,具体步骤包括:S1:将柔性密封环需要修补的位置及周边清洗并干燥;S2:检查损伤程度,准备所需材料并对受损区域预处理;S3:准备高强度、耐磨的直径为0.5mm~1.5mm的缝合线,将缝合线浸渍于加载有35~40KHZ超声波的室温硫化硅橡胶溶液浸渍40~60min;S4:将处理完成后的缝合线穿接进缝合针并对柔性密封环受损处进行缝合;S5:将柔性密封环缝合后的区域浸渍于加载有35~40KHZ超声波的室温硫化硅橡胶溶液浸渍30~70min;S6:将处理完成后的柔性密封环取出,空气中静置20~36h;S7:采用橡胶板对缝合区进行补强。本发明专利技术运用物理缝合连接和化学连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快速修复核电汽轮机用柔性密封环。现了快速修复核电汽轮机用柔性密封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电汽轮机用柔性密封环的现场快速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核电汽轮机用柔性密封环的现场快速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核电汽轮机用柔性密封环装在核电汽轮机低压内、外缸之间,将两者连接到一起,以防止低压缸外的空气通过低压内外缸之间的缝隙进入低压缸内,保持机组运行时低压缸及凝汽器的真空。核电汽轮机用柔性密封环一般采用三元乙丙橡胶制成。同时,由于柔性密封环为挠性件,机组运行时,低压外缸与低压内缸之间的相对位移由柔性密封环吸收,保证机组真空变化不会影响到低压内缸变形及轴系稳定运行。
[0003]首次安装时该密封环为整圈结构,核电汽轮机运行前需将轴系连接,直接导致后续维护时无法将柔性密封环取出,柔性密封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损坏,也无法返回原制造厂进行修复。核电站的任何工业安全事故不仅会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更有其难以估量的间接损失。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都将使对电站的工业危害事故、风险等降低到合理、可行、尽可能低的水平。因此,在核电项目运行过程中柔性密封环一旦损坏则必须修复,以避免其影响核电汽轮机的运行安全。然而,柔性密封环在原始制造厂中的生产是采用模具并经热硫化制成,核电运行现场并不具备上述生产条件,简单的冷粘并不能解决柔性密封环的服役稳定性,进而影响核电汽轮机的安全、稳定和受控运行。一旦运行过程中,柔性密封环损伤部位扩大,将直接导致机组真空度下降,出现机组非计划内停机,带来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有待研发一种能够完全满足柔性密封环现场快速可靠的修复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运用物理缝合连接和化学连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快速修复核电汽轮机用柔性密封环的现场修复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核电汽轮机用柔性密封环的现场快速修复方法,具体步骤包括:S1:将柔性密封环需要修补的位置及周边清洗并干燥;S2:检查损伤程度,准备所需材料并对受损区域预处理;S3:准备高强度、耐磨的直径为0.5mm~1.5mm的缝合线,将缝合线浸渍于加载有35~40KHZ超声波的室温硫化硅橡胶溶液浸渍40~60min;S4:将处理完成后的缝合线穿接进缝合针并对柔性密封环受损处进行缝合;S5:将柔性密封环缝合后的区域浸渍于加载有35~40KHZ超声波的室温硫化硅橡胶溶液浸渍30~70min;S6:将处理完成后的柔性密封环取出,空气中静置20~36h;S7:采用橡胶板对缝合区进行补强。
[0006]所述S2中,检查损伤程度包括检查密封环是否有缺失;准备所需材料包括对缺失部分进行补全的修补材料;对受损区域预处理包括清洗干燥后的密封环沿着损坏处的边缘
切去损坏处的表面、将切边打毛并清扫干净以及按切割尺寸、厚度准确切割好修补材料,并将其打毛、清扫干净。
[0007]所述S3中的缝合线为聚酰胺纤维或聚酯纤维。
[0008]所述橡胶板是硅橡胶板,其硬度为60~75邵尔A。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运用物理缝合连接和化学连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快速修复核电汽轮机用柔性密封环。采用缝合和粘接补强的技术方案,有效提升了冷粘技术带来的强度不足。对缝合线与缝合区域的浸渍和超声分散,提高了缝合线、损坏区域与室温硫化橡胶液的结合,通过橡胶板对缝合区补强,有效提高了受损区域的强度,确保了长期安全运行。
[0010]2. 本专利技术的缝合线为聚酰胺纤维或聚酯纤维,采用该技术措施,能保证修复后的柔性密封环的耐磨性、强度和使用寿命。
[0011]3. 本专利技术的橡胶板为耐腐蚀、耐高温高压的硅橡胶板,采用该技术措施,能进一步保证修复后的柔性密封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核电汽轮机用柔性密封环的现场快速修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4]实施例1一种核电汽轮机用柔性密封环的现场快速修复方法,将直径为1.0 mm的聚酰胺纤维材质的缝合线浸渍于加载有36KHZ超声波的室温硫化硅橡胶液中40min后,手工将损伤柔性密封环缺口处进行缝合,缝合完成后将缝合部位整体置于36KHZ超声波的室温硫化硅橡胶液中50min后取出,空气中静置36h后,采用橡胶板对缝合区域进行补强。在实际使用时,橡胶板采用硬度为65邵尔A的硅橡胶板。缝合线采用机械强度、耐磨性及较好的耐腐蚀性的聚酰胺纤维,能保证修复后的柔性密封环的耐磨性、强度和使用寿命。
[0015]如图1所示,核电汽轮机用柔性密封环的现场快速修复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S1:将柔性密封环需要修补的位置及周边清洗并干燥;S2:检查损伤程度,准备所需材料并对受损区域预处理;S3:准备高强度、耐磨的直径为1.0mm的聚酰胺纤维材质的缝合线,将缝合线浸渍于加载有36KHZ超声波的室温硫化硅橡胶溶液浸渍40min;S4:将处理完成后的缝合线穿接进缝合针并对柔性密封环受损处进行缝合;S5:将柔性密封环缝合后的区域浸渍于加载有36KHZ超声波的室温硫化硅橡胶溶液浸渍50min;S6:将处理完成后的柔性密封环取出,空气中静置36h;S7:采用硬度为65邵尔A的硅橡胶板对缝合区进行补强。
[0016]在S7中,采用硅橡胶板对缝合区进行补强的具体步骤包括:根据缝合区的形状、大
小,准备能覆盖缝合区的硅橡胶板,并将硅橡胶板的粘接面打毛、清扫干净;然后采用室温硫化硅橡胶对缝合区粘接补强。
[0017]采用上述的现场修复方法能有效提升冷粘技术带来的强度不足。对缝合线与缝合区域的浸渍和超声分散,提高了缝合线、损坏区域与室温硫化橡胶液的结合,通过橡胶板对缝合区的补强,有效提高了受损区域的强度,确保了长期安全运行。
[0018]实施例2一种核电汽轮机用柔性密封环的现场快速修复方法,将直径为1.5mm的聚酰胺纤维材质的缝合线浸渍于加载有40KHZ超声波的室温硫化硅橡胶液中50min后,手工将损伤柔性密封环缺口处进行缝合,缝合完成后将缝合部位整体置于40KHZ超声波的室温硫化硅橡胶液中70min后取出,空气中静置30h后,采用硬度为72(邵尔A)的硅橡胶板对缝合区域进行补强。
[0019]如图1所示,核电汽轮机用柔性密封环的现场快速修复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S1:将柔性密封环需要修补的位置及周边清洗并干燥;S2:检查损伤程度,准备所需材料并对受损区域预处理;S3:准备高强度、耐磨的直径为1.5mm的聚酰胺纤维材质的缝合线,将缝合线浸渍于加载有40KHZ超声波的室温硫化硅橡胶溶液浸渍50min;S4:将处理完成后的缝合线穿接进缝合针并对柔性密封环受损处进行缝合;S5:将柔性密封环缝合后的区域浸渍于加载有40KHZ超声波的室温硫化硅橡胶溶液浸渍70min;S6:将处理完成后的柔性密封环取出,空气中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汽轮机用柔性密封环的现场快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S1:将柔性密封环需要修补的位置及周边清洗并干燥;S2:检查损伤程度,准备所需材料并对受损区域预处理;S3:准备高强度、耐磨的直径为0.5mm~1.5mm的缝合线,将缝合线浸渍于加载有35~40KHZ超声波的室温硫化硅橡胶溶液浸渍40~60min;S4:将处理完成后的缝合线穿接进缝合针并对柔性密封环受损处进行缝合;S5:将柔性密封环缝合后的区域浸渍于加载有35~40KHZ超声波的室温硫化硅橡胶溶液浸渍30~70min;S6:将处理完成后的柔性密封环取出,空气中静置20~36h;S7:采用橡胶板对缝合区进行补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德倪荣龚显龙戴君隆彬巩秀芳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