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和负能耗除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3674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和负能耗除尘系统,它包括:一电炉烟气一次除尘和余热回收系统,连接电炉排烟孔,吸收电炉在熔炼阶段产生的高温烟气;以及一电炉烟气二次除尘系统,吸收电炉在加料和出钢阶段产生的烟气。所述电炉烟气一次除尘和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一水冷移动管、一汽化冷却装置、一耐高温除尘器、一余热锅炉、一除尘风机以及一烟囱。汽化冷却装置替代了原有的水冷烟道和燃烧室。所述电炉烟气二次除尘系统包括一收集罩、一常温除尘器、一除尘风机以及一烟囱。本发明专利技术除尘效率高,蒸汽回收量高,省去了一次冷却和二次冷却设备,节省了设备投资和维护费用,提高了除尘器滤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炉烟气处理和热回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冶金钢厂 电炉炼钢过程中的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和负能耗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钢厂电炉生产节奏普遍加快,兌铁水比例加大,由此造成电炉冶炼时 烟气量大幅度增加。对于电炉除尘,主要涉及到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和余热不回 收的问题。现有的绝大多数电炉烟气余热不回收,采用将电炉熔炼时产生的高温烟气 一次除尘与电炉加料、出钢时的烟气二次除尘合并设置为一套电炉除尘系统。 其中,电炉熔炼时从电炉排气孔排出的一次高温烟气,采用先降温冷却、后除 尘的方式。高温烟气通常采用二次冷却,即采用水冷烟道一次冷却和采用强制 风冷器或自然空冷器二次冷却。但是这种方式中,电炉高温烟气余热未得到回 收,因此造成了热能的浪费。目前,极少数的电炉烟气勉强采用了余热回收。例如将电炉熔炼时从电炉排气孔排出的140(TC以上的一次高温烟气,采用先混入大量空气冷却到 70(TC以下,然后用热管式余热锅炉回收蒸汽、降温冷却后的一次烟气与电炉加 料和出钢时的二次烟气混合后再除尘。但在这种方式中,因混入大量空气而浪费了很大的能量并使系统变得庞大,更为重要的是电炉烟气未经除尘,高温气 体中含有大量细微的粘结性粉尘并将粘结在热管受热面上,从而增加了维护工作量和运行阻力,同时降低了热管受热面的传热效率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电炉烟气余热 回收和负能耗除尘系统,它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将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和负能耗除尘系统分为两部分,分别吸收电炉在熔炼阶段和加料、出钢 阶段产生的不同的烟气,同时具备烟气除尘效率高、蒸汽回收量大、系统安全 稳定运行、能耗低的特点,实现了电炉负能耗除尘。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和负能耗除尘系统,它包括 一电炉烟气一次除尘 和余热回收系统,连接电炉排烟孔,吸收电炉在熔炼阶段产生的高温烟气;以 及一电炉烟气二次除尘系统,吸收电炉在加料和出钢阶段产生的烟气;所述电炉烟气一次除尘和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一水冷移动管、 一汽化冷却装 置、 一耐高温除尘器、 一余热锅炉、 一除尘风机以及一烟囱;所述汽化冷却装 置替代了原有的水冷烟道和燃烧室,汽化冷却装置的入口通过水冷移动管连通 电炉排烟孔,汽化冷却装置的出口连通耐高温除尘器;所述耐高温除尘器的出 口连通余热锅炉的入口管道,使除尘后的烟气送入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的 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烟囱,余热锅炉吸收烟气的热量;所述除尘风机装设在余热 锅炉与烟囱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电炉烟气二次除尘系统包括一收集罩、 一常温除尘器、 一除尘风机以 及一烟囱;所述收集罩通过管道连通常温除尘器;所述常温除尘器的出口连通 烟囱;所述除尘风机设置在常温除尘器与烟囱之间的管道上。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进一步的技术措施所述电炉烟气一次除尘和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 一旁通管,其两端分别连通余热锅炉入口和出口的管道;以及一切换阀,设置在旁通管上,以启闭旁通管; 一混风阀,设置在旁通管上。所述电炉烟气一次除尘和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 一压力调节阀,设置在余 热锅炉的入口管道上,以控制电炉炉口压力。所述电炉烟气一次除尘和余热回收系统中的耐高温除尘器包括 一保温与 过滤装置、 一脉冲喷吹装置、 一输灰装置、 一控制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管 路;所述保温装置设置在除尘器壳体上,过滤装置均匀地过滤由滤袋外面向滤 袋内部穿过的烟气中的粉尘;所述脉冲喷吹装置接收控制系统发出的启动指 令,对滤袋进行自动清灰;所述输灰装置连通至耐高温除尘器的底部以收集粉5所述电炉烟气一次除尘和余热回收系统中的耐高温除尘器还包括一JT:灰 仓,连接输灰装置,以储存粉尘。所述电炉烟气一次除尘和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 一变频器,连接除尘风机, 以控制除尘风机的转速。所述电炉烟气二次除尘系统中的常温除尘器包括一过滤装置、 一脉冲喷吹 装置、 一输灰装置、 一贮灰仓、 一控制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管路;所述过 滤装置均匀地过滤由滤袋外面向滤袋内部穿过的烟气中的粉尘;所述脉冲喷吹 装置接收控制系统发出的启动指令,对滤袋进行自动清灰;所述输灰装置连通 至常温除尘器的底部以收集粉尘。所述电炉烟气二次除尘系统中的常温除尘器还包括 一贮灰仓,连接输灰 装置,以储存粉尘。所述电炉烟气二次除尘系统还包括 一变频器,连接除尘风机,以控制除 尘风机的转速。所述电炉烟气二次除尘系统中的收集罩包括 一密闭罩,包围电炉;以及 屋顶罩,罩盖于电炉上方。所述电炉烟气二次除尘系统还包括两调节阀,分别设置在密闭罩与常温 除尘器、层顶罩与常温除尘器之间的管道上,以控制管道流量。本专利技术的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和负能耗除尘系统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和 技术措施,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除尘效率高;蒸汽回收量高;在电炉烟气一次除尘系统中省去了水 冷烟道一次冷却和强制风冷器或自然空冷器等二次冷却设备,节省了多次冷却 的设备投资和增压风机叶轮的磨损维护费用;在余热锅炉前先对烟气除尘,保 证了余热锅炉正常稳定的运行和传热效率;设置旁通管,可适应电炉工况变化 以及余热锅炉设备维护不影响环保和生产的需要;并使电炉烟气二次除尘系统 规模庞大的除尘器滤袋的使用寿命提高一倍以上,节省了大量的运行维护费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和负能耗除尘系统,将回收的蒸汽折算成 每年的电能,则远高于电炉除尘系统包括余热锅炉每年所付出的电能耗。附图说明图1是按本专利技术的电炉烟气一次除尘和余热回收系统示意图。 图2是按本专利技术的电炉烟气二次除尘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号l为电炉排烟孔,2为水冷移动管,3为汽化冷却装置,4为耐高温除尘器, 5为压力调节阀,6为余热锅炉,7为旁通管,8为切换阀,9为混风阀,10为 除尘风机,11为变频器或偶合器,12为烟囱,13为输灰装置,14为贮灰仓, 15为控制系统,16为电炉,17为密闭罩或半密闭导流罩,18为屋顶罩,19为 调节阀,20为常温除尘器,21为除尘风机,22为变频器或偶合器,23为烟囱, 24为输灰装置,25为贮灰仓,26为控制系统。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 2来具体介绍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 本专利技术将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和负能耗除尘系统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用于 吸收电炉在熔炼阶段产生的高温烟气的电炉烟气一次除尘和余热回收系统;另 一部分是用于吸收电炉在加料和出钢阶段产生的烟气(含熔炼阶段从电炉炉盖 上逸出的部分烟气)的电炉烟气二次除尘系统。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中的电炉烟气一次除尘和余热回收系统连接电炉排烟孔 1,所述电炉烟气一次除尘和余热回收系统主要由一水冷移动管2、 一汽化冷却 装置3、 一耐高温除尘器4、 一压力调节阀5、 一余热锅炉6、 一旁通管7、 一 切换阀8、混风阀9、 一除尘风机10、 一变频器或偶合器11以及一烟囱12等 组成。其中,汽化冷却装置3在该位置处替代了原有布设的水冷烟道和燃烧室, 汽化冷却装置3的入口通过水冷移动管2连通电炉排烟孔1,汽化冷却装置3 的出口连通耐高温除尘器4。耐高温除尘器4的出口连通余热锅炉6的入口管 道,将除尘后的烟气送入余热锅炉6。压力调节阀5设置在余热锅炉6的入口 管道上,以控制电炉炉口压力。余热锅炉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和负能耗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电炉烟气一次除尘和余热回收系统,连接电炉排烟孔,吸收电炉在熔炼阶段产生的高温烟气;以及一电炉烟气二次除尘系统,吸收电炉在加料和出钢阶段产生的烟气; 所述电炉烟气一次除尘和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一水冷移动管、一汽化冷却装置、一耐高温除尘器、一余热锅炉、一除尘风机以及一烟囱;所述汽化冷却装置替代了原有的水冷烟道和燃烧室,汽化冷却装置的入口通过水冷移动管连通电炉排烟孔,汽化冷却装置的出口连通耐高温除尘器;所述耐高温除尘器的出口连通余热锅炉的入口管道,使除尘后的烟气送入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烟囱,余热锅炉吸收烟气的热量;所述除尘风机装设在余热锅炉与烟囱之间的管道上; 所述电炉烟气二次除尘系统包括一收集罩、一常温除尘器、一除尘风机以及一烟囱;所述收集罩通过管道连通常温除尘器;所述常温除尘器的出口连通烟囱;所述除尘风机设置在常温除尘器与烟囱之间的管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忠戴鸿宽沈晓红朱军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