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道结构、气缸盖及米勒型线的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364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道结构、气缸盖及米勒型线的发动机,包括设置于气缸盖的进气侧的进气道及与进气道匹配的进气门,设置于气缸盖的排气侧的排气道及排气侧棚顶,其中,进气门的进气门杆的轴线相对气缸盖的装配底面的倾斜角度为a1,进气门的进气门盘的回转锥面相对进气门杆的轴线的夹角为a2,排气侧棚顶所在平面与气缸盖的装配底面所呈夹角为a3,进气道靠近其进气喉口的下导流面相对装配底面呈倾斜下冲布置,且下导流面相对装配底面的倾斜角度为a4;气道结构满足:a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道结构、气缸盖及米勒型线的发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道结构、气缸盖及米勒型线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常规型线的发动机而言,其进气过程中,在气门打开末期,气门完全打开,此时气流完全由气道决定。传统的气道设计注重的是气道出口与入口的相对面积关系,一般来说,气道呈渐缩结构。该种气道结构应用至常规型线的发动机下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应用至米勒型线的发动机时,由于米勒型线的发动机的显著特点是气门在进气过程终了之前就会关闭,且气门开度会明显小于常规型线,由于气门打开高度会大大降低,导致气流被气门遮挡,使得进气能量利用不充分,降低进气效率及滚流比。
[0003]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米勒型线的发动机存在进气效率及滚流比低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道结构、气缸盖及米勒型线的发动机,以解决米勒型线的发动机存在进气效率及滚流比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道结构,应用于米勒型线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道(1)及与其匹配的进气门(2),设置于气缸盖的进气侧;排气道(3)及排气侧棚顶(4),设置于所述气缸盖的排气侧;其中,所述进气门(2)的进气门杆(21)的轴线相对所述气缸盖的装配底面(5)的倾斜角度为a1,所述进气门(2)的进气门盘(22)的回转锥面相对所述进气门杆(21)的轴线的夹角为a2,所述排气侧棚顶(4)所在平面与气缸盖的装配底面(5)所呈夹角为a3,所述进气道(1)靠近其进气喉口的下导流面(11)相对所述装配底面(5)呈倾斜下冲布置,且所述下导流面(11)相对所述装配底面(5)的倾斜角度为a4;所述气道结构满足:a3
‑3°
≤a1

a2≤a3+3
°
;和/或, a4
‑3°
≤a1

a2≤a4+3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流面(11)的末端轮廓出口相对所述装配底面(5)的距离为H;所述进气道(1)的进气流引入缸内所形成的滚流强度达到预设滚流强度节点时,所述进气门(2)的气门开启高度为预设气门开启高度;所述进气门(2)的进气门杆(21)的轴线与所述排气侧的排气门的排气门杆的轴线所构成的平面为辅助平面,所述进气门(2)的进气门盘(22)的回转锥面与所述辅助平面在所述进气门(2)的出流侧(12)相交所形成的棱线为辅助棱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雨李卫谷允成张善永张建姣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