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控通腰风防滴水降湿温室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304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温室领域,涉及一种可自控通腰风防滴水降湿温室大棚,包括大棚骨架、卡膜槽固定器、高卡膜槽、上棚膜、下棚膜;卡膜槽固定器安装在大棚骨架上,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内凹的密封槽;高卡膜槽安装在卡膜槽固定器上,与大棚骨架间隔一定距离;上棚膜的下面设置封口膜,封口膜的上端与上棚膜的下端固定在高卡膜槽内,封口膜的下端绕过密封槽,固定在第一钢丝上,封口膜的上端向上延伸设有第二延伸膜,第二延伸膜与上棚膜之间形成容纳水滴的容纳空间;下棚膜上端与刚性纵向件连接,通过升降驱动组件驱动刚性纵向件动作,实现密封或通腰风。该大棚可以实现自控通腰风,还可利用封口膜的上半部接水,解决棚内滴水及棚内因滴水湿度大的问题。度大的问题。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控通腰风防滴水降湿温室大棚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温室大棚
,具体涉及一种可自控通腰风防滴水降湿温室大棚。

技术介绍

[0002]温室大棚内空间狭小,搭棚地比较避风,再加上农药的使用和肥料的作用,致使温室大棚小环境内二氧化碳含量不断降低,越来越多地聚积起有害气体,造成温室大棚内农作物病害的发生,给温室大棚内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当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成分含量达不到棚内作物的生长需求时,必须进行通风处理,排除棚内的污浊空气,同时,将棚外的新鲜空气置换进来。但是,现阶段我国温室大棚的通风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1)若采用底部通风+顶部通风方式,两者均可实现自动化控制,但底部通风时,主要是利用卷膜器将膜从底部不断向上卷起通风,此时外面进来的冷空气直接吹在作物上,容易对作物造成伤害;(2)若采用腰部通风+顶部通风方式,腰部通风可以有效解决底部通风伤苗的问题,但由于压膜线压在棚膜上时,对腰部施加的作用力大,导致现有卷膜器很难将棚膜卷起,因此很难实现自控通风,通常需要人工手动将棚膜打开。
[0003]另外,现有温室大棚虽然推广使用无滴膜,但滴水现象仍然发生,未得到彻底解决。由于下落的水滴具有较强的冲击力,溅落到幼苗上容易造成幼苗损伤,而且大部分水滴主要在温室大棚内两侧滴下,导致棚内两侧的土壤水分过多,很容易造成死苗,严重降低植物的成活率,且棚内因滴水湿度过大,植物发病率较高。
[0004]中国专利CN 205491913 U于2016年8月24日公开了“一种育苗棚防滴水装置”,中国专利CN 204762470 U于2015年11月18日公开了“一种温室大棚防滴水结构”, 中国专利CN 204762490 U于2015年11月18日公开了“一种烟苗棚防滴水结构”,上述专利主要通过在大棚本体内两侧设支架,支架上设滴水膜或挡板,利用滴水膜或挡板接住水滴,避免棚顶部的水滴直接落到苗上。但此种设计存在以下缺点:(1)需要在棚内额外安装支架,安装不便,且占用棚内空间,使温室大棚不适合种植高的农作物;(2)棚顶部的水滴顺着棚膜滴落时,水滴会渗透到卡膜槽内,造成卡膜槽生锈;(3)滴水膜或挡板接住的水滴会顺着滴水膜或挡板流到大棚两侧,棚内因滴水湿度大,植物发病率高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0005]因此,如何对现有温室大棚结构进行改进,从而同时解决无法自控通腰风以及棚内滴水问题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技术问题和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控通腰风防滴水降湿温室大棚,该大棚搭建时,打破传统卡膜槽紧贴大棚骨架的搭建形式,通过自行设计的卡膜槽固定器将位于腰部的卡膜槽抬高一定距离,使上棚膜与下棚膜错位设置,之后利用一张封口膜,解决下棚膜与上棚膜之间的密封及棚内滴水问题,该大棚既可以通过升降驱动组件驱动下棚膜进行升降动作,实现自控通腰风,还可利用封口膜的上半部接水,解决棚内滴
水以及棚内因滴水湿度大的问题,同时解决现有大棚存在的两个关键性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控通腰风防滴水降湿温室大棚,包括大棚骨架、卡膜槽固定器、高卡膜槽、上棚膜、下棚膜、升降驱动组件;其中,所述卡膜槽固定器安装在大棚骨架的拱梁上,距离地面1.6

2.2m的位置,卡膜槽固定器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内凹的密封槽;所述高卡膜槽安装在卡膜槽固定器上,高卡膜槽沿大棚骨架纵向设置,与大棚骨架的拱梁间隔一定距离;所述上棚膜铺设在大棚骨架上,上端通过卡簧固定在大棚骨架顶部的卡膜槽内,下端通过卡簧固定在高卡膜槽内;所述上棚膜的下面设置封口膜,所述封口膜的上端与上棚膜的下端通过卡簧一同固定在高卡膜槽内,所述封口膜的下端绕过卡膜槽固定器的密封槽,固定在大棚骨架内的第一钢丝或第一拉线上;所述封口膜的上端向上延伸设有与封口膜一体的第二延伸膜,所述第二延伸膜的上端固定在大棚骨架内的第二钢丝或第二拉线上,第二延伸膜倾斜设置,第二延伸膜的顶端与上棚膜之间的间距大于1cm,使第二延伸膜与上棚膜之间形成容纳水滴的容纳空间;所述下棚膜铺设在大棚骨架上,下端埋在地下,上端与刚性纵向件连接;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刚性纵向件进行升降动作,使下棚膜的上端部伸入卡膜槽固定器的密封槽内,与上棚膜之间实现密封;使下棚膜的上端远离卡膜槽固定器的密封槽,与上棚膜之间留出通风口,实现通腰风。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卡膜槽固定器为金属片冲压而成的一体式结构,卡膜槽固定器包括拱梁固定部、卡膜槽安装部,所述拱梁固定部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大棚骨架的拱梁上,拱梁固定部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内凹的密封槽;所述卡膜槽安装部设置在拱梁固定部的上方,卡膜槽安装部为与高卡膜槽仿形的结构,高卡膜槽穿插并固定在卡膜槽安装部内。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大棚骨架的每根拱梁上均安装卡膜槽固定器,调整卡膜槽固定器在拱梁上的安装位置,使高卡膜槽的底部与大棚骨架的拱梁间隔1.5

5cm。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滑轮、分驱动线、总驱动线、电机、旋转杆;其中,所述滑轮固定在大棚骨架上,且设置在卡膜槽固定器的上方;所述分驱动线与下棚膜上端的刚性纵向件固连,分驱动线绕过滑轮与总驱动线连接;所述总驱动线的端部缠绕在旋转杆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杆连接,用于驱动旋转杆旋转,从而带动分驱动线、刚性纵向件及下棚膜进行升降动作,实现通腰风。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刚性纵向件为卡膜槽或纵杆,所述下棚膜的上端通过卡簧固定在卡膜槽内;或,通过胶粘在纵杆上,通过升降驱动组件驱动卡膜槽或纵杆进行升降动作,从而实现对下棚膜的驱动。
[0012]作为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卡膜槽固定器与封口膜接触的部位为圆角过渡结构,与第二延伸膜接触的部位为圆角过渡结构;所述封口膜的下端通过缝纫、粘接或热合的方式设置第一连接套,大棚骨架内的第一钢丝或第一拉线穿过下端的第一连接套两端固定在大棚骨架上;所述第二延伸膜的上端通过缝纫、粘接或热合的方式设置第二连接套,大棚骨架内的第二钢丝或第二拉线穿过上端的第二连接套两端固定在大棚骨架上。
[0013]作为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封口膜的下端绕过第一钢丝或第一拉线通过书钉或
粘接的方式将封口膜的下端固定;所述第二延伸膜的上端绕过第二钢丝或第二拉线通过书钉或粘接的方式将第二延伸膜的上端固定。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大棚骨架的顶端设置顶部通风口,所述顶部通风口处设置升降式通风窗,大棚骨架的两侧设置山墙,内部安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升降驱动组件和升降式通风窗。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可自控通腰风防滴水降湿温室大棚,包括大棚骨架、卡膜槽固定器、高卡膜槽、上棚膜、下棚膜、升降驱动组件;其中,所述卡膜槽固定器安装在大棚骨架的拱梁上,距离地面1.6

2.2m的位置,卡膜槽固定器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控通腰风防滴水降湿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骨架、卡膜槽固定器、高卡膜槽、上棚膜、下棚膜、升降驱动组件;其中,所述卡膜槽固定器安装在大棚骨架的拱梁上,距离地面1.6

2.2m的位置,卡膜槽固定器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内凹的密封槽;所述高卡膜槽安装在卡膜槽固定器上,高卡膜槽沿大棚骨架纵向设置,与大棚骨架的拱梁间隔一定距离;所述上棚膜铺设在大棚骨架上,上端通过卡簧固定在大棚骨架顶部的卡膜槽内,下端通过卡簧固定在高卡膜槽内;所述上棚膜的下面设置封口膜,所述封口膜的上端与上棚膜的下端通过卡簧一同固定在高卡膜槽内,所述封口膜的下端绕过卡膜槽固定器的密封槽,固定在大棚骨架内的第一钢丝或第一拉线上;所述封口膜的上端向上延伸设有与封口膜一体的第二延伸膜,所述第二延伸膜的上端固定在大棚骨架内的第二钢丝或第二拉线上,第二延伸膜倾斜设置,第二延伸膜的顶端与上棚膜之间的间距大于1cm,使第二延伸膜与上棚膜之间形成容纳水滴的容纳空间;所述下棚膜铺设在大棚骨架上,下端埋在地下,上端与刚性纵向件连接;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刚性纵向件进行升降动作,使下棚膜的上端部伸入卡膜槽固定器的密封槽内,与上棚膜之间实现密封;使下棚膜的上端远离卡膜槽固定器的密封槽,与上棚膜之间留出通风口,实现通腰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控通腰风防滴水降湿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膜槽固定器为金属片冲压而成的一体式结构,卡膜槽固定器包括拱梁固定部、卡膜槽安装部,所述拱梁固定部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大棚骨架的拱梁上,拱梁固定部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内凹的密封槽;所述卡膜槽安装部设置在拱梁固定部的上方,卡膜槽安装部为与高卡膜槽仿形的结构,高卡膜槽穿插并固定在卡膜槽安装部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控通腰风防滴水降湿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骨架的每根拱梁上均安装卡膜槽固定器,调整卡膜槽固定器在拱梁上的安装位置,使高卡膜槽的底部与大棚骨架的拱梁间隔1.5

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控通腰风防滴水降湿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滑轮、分驱动线、总驱动线、电机、旋转杆;其中,所述滑轮固定在大棚骨架上,且设置在卡膜槽固定器的上方;所述分驱动线与下棚膜上端的刚性纵向件固连,分驱动线绕过滑轮与总驱动线连接;所述总驱动线的端部缠绕在旋转杆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杆连接,用于驱动旋转杆旋转,从而带动分驱动线、刚性纵向件及下棚膜进行升降动作,实现通腰风。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控通腰风防滴水降湿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纵向件为卡膜槽或纵杆,所述下棚膜的上端通过卡簧固定在卡膜槽内;或,通过胶粘在纵杆上,通过升降驱动组件驱动卡膜槽或纵杆进行升降动作,从而实现对下棚膜的驱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控通腰风防滴水降湿温室大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殿奎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艺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