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带除雪功能的连栋大棚,该连栋大棚在天沟上方安装V型开合机构,V型开合机构包括第一活动体、第二活动体、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其中,第一活动体与第二活动体呈V型排布,设置在连栋大棚天沟的上方,第一活动体、第二活动体的上端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大棚骨架上,与大棚骨架棚顶上的覆盖物对接,且相对大棚骨架能够转动,第一活动体、第二活动体的下端分别与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连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活动体、第二活动体动作;该连栋大棚通过控制V型开合机构开/合,使V型开合机构内的雪落入天沟内,利用天沟内流动的水融雪除雪,具有建造成本低,除雪操作简单,除雪成本低等优势。优势。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带除雪功能的连栋大棚
[0001]本技术属于温室大棚
,具体涉及一种自带除雪功能的连栋大棚。
技术介绍
[0002]连栋大棚具有土地面积利用率高,整体空间大,保温效果好及内部环境容易统一管理、造价低等优势,在我国北方地区已被广泛推广。然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多雪,棚顶覆盖的雪既影响棚内光照,同时还会对大棚造成机械损坏,过多的雪甚至会压跨大棚,将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及时对连栋大棚除雪尤为重要。
[0003]现有连栋大棚主要通过在大棚上安装抗/除雪设备实现除雪,但抗/除雪设备存在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容易损坏大棚塑料膜等不足。国外连栋温室冬季除雪是通过在棚顶内侧安装热水管道来进行融雪除雪,但此种方式效率低,运行不顺畅,在我国北方使用时融雪管易冻裂,若加防冻液,则会造成前期投入太高。国内曾有人尝试在连栋大棚天沟内安装电磁加热带,利用电加热的方式来进行融雪除雪,但此种方式存在前期投入高,运行时耗电量大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带除雪功能的连栋大棚,该连栋大棚在天沟上方安装V型开合机构,通过控制V型开合机构开/合,使V型开合机构内的雪落入天沟内,之后利用天沟内流动的水融雪,实现除雪的目的,该连栋大棚可直接在现有连栋大棚上改造,具有建造成本低,除雪操作简单,除雪成本低等优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自带除雪功能的连栋大棚,该连栋大棚包括大棚骨架、覆盖物、天沟;所做的改进是,所述天沟的上方安装V型开合机构,所述V型开合机构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大棚骨架棚顶上的覆盖物对接,V型开合机构用于完成开、合的动作;所述天沟的一端与进水管连通。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V型开合机构包括第一活动体、第二活动体、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体与第二活动体均设置在连栋大棚天沟的上方,且呈V型排布,第一活动体的上端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大棚骨架上,与大棚骨架棚顶上的覆盖物对接,其相对大棚骨架能够转动,第一活动体的下端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活动体动作;所述第二活动体的上端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大棚骨架上,与大棚骨架棚顶上的覆盖物对接,其相对大棚骨架能够转动;第二活动体的下端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活动体动作。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天沟的两端均安装封板,闭合后的V型开合机构与天沟两端的封板形成封闭罩盖,所述天沟及内部流动的水封存在封闭罩盖的内部,所述封闭罩盖的内部与连栋大棚的棚内连通。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天沟的另一端与出水管连通。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连栋大棚棚顶上的覆盖物为透光覆盖物,包括棚膜、阳光板、玻璃板,所述透光覆盖物安装在大棚骨架上。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活动体、第二活动体为一体式透光体。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活动体与至少两个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活动体与至少两个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为双向驱动机构,包括收卷拉绳模组。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活动体、第二活动体为由棚膜与连杆或拉紧的拉线或钢丝构成的一体式透光体,所述棚膜的上端通过卡膜槽安装固定在大棚骨架上,所述棚膜的下端缠绕固定在连杆或拉紧的拉线或钢丝上,通过连杆或拉紧的拉线或钢丝使棚膜保持一定的整体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与连杆或拉紧的拉线或钢丝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活动体、第二活动体为由阳光板或玻璃板与安装框构成的一体式透光体,所述阳光板或玻璃板安装固定在安装框上,所述安装框的上端通过铰链安装在大棚骨架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与安装框的下端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连栋大棚内在大棚骨架上还安装有振动装置、通风窗,所述连栋大棚内还设置保温被。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提供的连栋大棚在连栋大棚天沟(排水槽)上方安装V型开合机构,通过控制V型开合机构开/合,使V型开合机构内的雪分批落入天沟内,通过向天沟内通入水,利用天沟内流动的水分批融雪,实现除雪的目的,该连栋大棚可直接在现有连栋大棚上改造,具有建造成本低,除雪操作简单,容易实现,除雪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势。
[0018](2)本技术提供的连栋大棚在下雪过程中即可实现除雪,保证连栋大棚棚顶不覆盖积雪,有效避免积雪对连栋大棚造成的机械损坏和光照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避免因积雪融化造成的棚内温度低的问题,从根源上解决雪对温室大棚造成的影响;另外,该连栋大棚在除雪时对棚膜不会造成损坏,不会影响大棚的使用寿命。
[0019](3)本技术在天沟上方安装V型开合机构,当V型开合机构闭合时,V型开合机构与天沟两端的封板形成封闭罩盖,天沟及内部流动的水恰好封存在封闭罩盖内部,因此V型开合机构不仅能够合理控制落入天沟内的雪量,同时还能对天沟内部流动的水起到保温的作用,避免天沟内的水冻结,影响除雪效果。
[0020](4)本技术的V型开合机构的第一活动体、第二活动体采用的为一体式透光体,可以直接利用现有连栋大棚常用的棚膜、阳光板或玻璃板,这样既能够保证正常天气下连栋大棚内的光照充足,同时还能保证棚顶覆盖物的一致性,保证连栋大棚的美观。
[0021](5)本技术的V型开合机构在建造大棚时直接安装在大棚骨架上即可,即便在春秋等没有雪的季节也不用拆除,因为V型开合机构的安装不会影响雨水的排放,春秋雨季同样可以通过控制V型开合机构张开,使雨水落入天沟内然后排放。
[0022](6)本技术通过控制V型开合机构的第一活动体、第二活动体的活动行程(使其处于半开半合状态),可以在第一活动体、第二活动体与大棚骨架之间形成一条长而窄的通风口,利用通风口对连栋大棚通风,解决现有连栋大棚通风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0023](7)本技术的V型开合机构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其开/合动作,人工根据雪量的大小来调控开合的频率,之后利用控制器便可实现自动化除雪,除雪方式简单。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安装V型开合机构的连栋大棚的示意图;
[0025]图2是驱动机构为收卷拉绳模组时V型开合机构在连栋大棚上的安装示意图;
[0026]图3是天沟在封闭罩盖内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第一活动体1、第二活动体2、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大棚骨架5、天沟6、封板7。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除雪功能的连栋大棚,该连栋大棚包括大棚骨架、覆盖物、天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沟的上方安装V型开合机构,所述V型开合机构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大棚骨架棚顶上的覆盖物对接,V型开合机构用于完成开、合的动作;所述天沟的一端与进水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除雪功能的连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开合机构包括第一活动体、第二活动体、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体与第二活动体均设置在连栋大棚天沟的上方,且呈V型排布,第一活动体的上端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大棚骨架上,与大棚骨架棚顶上的覆盖物对接,其相对大棚骨架能够转动,第一活动体的下端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活动体动作;所述第二活动体的上端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大棚骨架上,与大棚骨架棚顶上的覆盖物对接,其相对大棚骨架能够转动;第二活动体的下端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活动体动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除雪功能的连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沟的两端均安装封板,闭合后的V型开合机构与天沟两端的封板形成封闭罩盖,所述天沟及内部流动的水封存在封闭罩盖的内部,所述封闭罩盖的内部与连栋大棚的棚内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除雪功能的连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沟的另一端与出水管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除雪功能的连栋大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殿奎,宋洪雨,刘奇峰,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艺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