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双棚育苗设施,涉及农业培育技术领域,该设施包括外棚和内棚,所述外棚包括第一棚顶和棚壁,且所述第一棚顶设置于棚壁的上方;所述内棚包括第二棚顶和棚壁,所述第二棚顶一端的顶部设有卷膜器,且所述内棚设置于外棚的内部。所述第一棚顶整体呈拱形,所述棚顶的两侧设有电动天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风性好、保温性强、节能环保,适宜大多数育苗品种,可实现种苗周年供应,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用性强。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双棚育苗设施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培育
,具体涉及一种简易双棚育苗设施。
技术介绍
[0002]蔬菜大棚是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框架覆膜结构,它可以使农作物在更加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提高幼苗成活率。传统蔬菜大棚往往只能用作温室,只能在冬季给农作物提供一个较为温暖的环境,主要依靠密闭的空间来延缓热量流失,升温效果有限,而且在夏季大棚内的温度容易过高、光照过强,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传统蔬菜大棚只有单层结构,主要依靠单层塑料薄膜来保温,保温性能较差,且适用性较狭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双棚育苗设施,通风性好、保温性强、节能环保、实用性强,且适用于不同的气候和季节。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
[0005]外棚,所述外棚包括第一棚顶和棚壁,且所述第一棚顶设置于棚壁的上方;
[0006]内棚,所述内棚包括第二棚顶和棚壁,所述第二棚顶一端的顶部设有卷膜器,且所述内棚设置于外棚的内部。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棚顶整体呈拱形,所述棚顶的两侧设有电动天窗。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棚壁和电动天窗的内侧设有防虫网。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棚壁外侧的下端设有横向布置的电动卷膜器和纵向布置的电动卷膜器。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棚顶的下方设有多根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与第一棚顶底端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棚顶底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棚顶与横杆之间设有多根支撑杆。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横杆的下方设有多根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上方铺设有可收卷式的遮阳网。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棚顶设于支撑条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棚顶的内顶面设有内循环风机。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棚顶的下方设有横向布置可收卷式保温棉卷帘和纵向布置的可收卷式保温棉卷帘。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棚的底部设有多个苗床。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苗床的上方设有多个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的底端与苗床相连接,且所述苗床之间设有多个移动式电热加温机。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本技术具有双层棚顶结构,可根据需要展开或收起第二棚顶上方的薄膜,针
对气温较低时,本技术设有保温和加热的装置,具有节能环保、密封性好、保温性强且升温迅速的优点;针对气温较高时,本技术设有通风散热、降温和遮阳的装置,具有通风型强、降温显著的优点。本技术中的喷淋装置,可用于喷洒水分和肥料,喷洒水分的同时具有显著的降温效果,节省人力物力、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简易双棚育苗设施的侧视图;
[0020]图中:1
‑
第一棚顶,2
‑
横杆,3
‑
电动卷膜器,4
‑
第二棚顶,5
‑
卷膜器,6
‑
保温棉卷帘,7
‑
喷淋装置,8
‑
苗床,9
‑
支撑条,10
‑
棚壁,11
‑
电动天窗,12
‑
内循环风机,13
‑
电热加温机,14
‑
水平保温棉卷帘。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简易双棚育苗设施,包括外棚和内棚,所述外棚包括第一棚顶1和棚壁10,且所述第一棚顶1设置于棚壁10的上方;所述内棚包括第二棚顶4和棚壁10,所述第二棚顶4一端的顶部设有卷膜器5,且所述内棚设置于外棚的内部。
[0023]即外棚由所述第一棚顶1的底部与所述棚壁10的顶端紧密连接组成,所述外棚的长度为40米,外棚的宽度为8米,外棚的顶高为5米,外棚的肩高为3.5米;内棚由所述第二棚顶4的侧边与所述棚壁10的内侧连接组成,所述内棚的棚长为40米,内棚的宽度为8米,内棚的顶高为2.8米,内棚的肩高为1.7米,且所述第二棚顶4顶面的右边设有一个手动式卷膜器5,可根据实际需要展开或收起第二棚顶4上的薄膜。
[0024]当通过手动式卷膜器5展开第二棚顶4上的薄膜时,内棚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当通过手动式卷膜器5收起第二棚顶4上的薄膜时,所述内棚的第二棚顶4是开放的,此时内棚与外棚的空气流通。
[0025]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棚顶1整体呈拱形,所述棚顶的两侧设有电动天窗11。
[0026]即所述第一棚顶1的顶部呈拱形结构,该拱形结构可以使雨水随着拱形的弧度流向两边、风力平滑,有利于分散压力,抗压能力强。所述第一棚顶1的长度为40米,第一棚顶1的宽度为8米,所述第一棚顶1的顶面两侧开设有与其长度相同的电动天窗11,有利于棚内和棚外的空气流通。
[0027]本技术中,所述棚壁10和电动天窗11的内侧设有防虫网。
[0028]即外棚四周的棚壁10的内侧和第一棚顶1两侧的电动天窗11的内侧都设置有防虫网,可有效防止害虫侵害棚内种植的作物。
[0029]本技术中,所述棚壁10外侧的下端设有横向布置的电动卷膜器3和纵向布置的电动卷膜器3。
[0030]即外棚四周的棚壁10外侧的下端共设有两个横向布置的电动卷膜器3和两个纵向布置的电动卷膜器3,该横向布置的电动卷膜器3的长度与外棚的长度相同,都为40米,该纵向布置的电动卷膜器3的长度与外棚的宽度相同,都为8米。电动卷膜器3具体设置在棚壁10外侧的下边缘处,可将外棚四周的薄膜沿着棚壁10从下往上卷至3.5米高,使棚内和棚外的空气流通。
[0031]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棚顶1的下方设有多根横杆2,所述横杆2的一端与第一棚顶1底端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杆2的另一端与第一棚顶1底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棚顶1与横杆2之间设有多根支撑杆。
[0032]即所述横杆2的长度与外棚的宽度相同,都为8米,横杆2设置于第一棚顶1的下方,横杆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棚顶1的底端的两边相连接,所述第一棚顶1与横杆2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棚顶1的内顶面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横杆2相连接,横杆2和支撑杆用于加固外棚的棚顶,有利于提高外棚的承重、抗压能力。
[0033]本技术中,所述横杆2的下方设有多根支撑条9,所述支撑条9上方铺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双棚育苗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棚,所述外棚包括第一棚顶(1)和棚壁(10),且所述第一棚顶(1)设置于棚壁(10)的上方;内棚,所述内棚包括第二棚顶(4)和棚壁(10),所述第二棚顶(4)一端的顶部设有卷膜器(5),且所述内棚设置于外棚的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双棚育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棚顶(1)整体呈拱形,所述棚顶(1)的两侧设有电动天窗(1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双棚育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棚壁(10)和电动天窗(11)的内侧设有防虫网。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双棚育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棚壁(10)外侧的下端设有横向布置的电动卷膜器(3)和纵向布置的电动卷膜器(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双棚育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棚顶(1)的下方设有多根横杆(2),所述横杆(2)的一端与第一棚顶(1)底端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杆(2)的另一端与第一棚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菊红,施先锋,梁欢,王德欢,葛米红,李爱成,陈祖平,周谟兵,宋晶,黄萍,宋奎林,胡江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