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部共涂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291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部共涂制备工艺,于支承体上涂布光学功能涂液,再于支承体搬运方向的边部涂布弹性树脂涂液,使弹性树脂涂液与光学功能涂液的共涂区域的宽度设置为0.9~1.1cm,再加热制得干膜,去除支承体后,即得边部共涂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边部共涂的方式,将弹性树脂涂液的干膜位于光学功能涂液干膜的边缘两侧,两者的共涂区域(即重叠区域)形成拼接区,使之在拉伸前切边时,仅切掉部分弹性树脂涂液的干膜,切边不会形成切口,拉伸时不会破膜,有利于薄膜的批量生产。有利于薄膜的批量生产。有利于薄膜的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部共涂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边部共涂制备工艺,具体涉及一种为制备光学补偿膜的边部共涂制备工艺,属于光学薄膜的制备


技术介绍

[0002]光学补偿膜通常是采用挤出的方式进行制作,将树脂注入挤出机中进行加热熔融后,由T型模头排出,经铸轧辊后,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实施拉伸加工即得双向拉伸薄膜。由于挤出方式存在设备成本高、工艺复杂等缺点,且挤出的气泡缺陷不易去除。近年来,出现了以涂布方式来制作光学补偿膜的方法。具体是将高分子树脂粉体或颗粒溶解于有机溶剂而制成树脂涂液,再将该树脂涂液采用狭缝涂布方式均匀的涂布于支承体上,经烘烤、剥离支承体后得到树脂薄膜,然后再对树脂薄膜进行双向拉伸而制得光学补偿膜。但在狭缝涂布的过程中,树脂薄膜的边部往往会存在厚度不均匀及收边不齐的情况,因此需要在拉伸前进行切边,但由于树脂薄膜脆性较大,在切边过程中容易形成切口,继而导致拉伸时出现破膜,影响光学补偿膜的成品质量。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6415340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在制作相位差膜时,首先在支承体膜上涂布树脂溶液,然后利用加热来干燥树脂溶液,并形成在支承体膜上密合层叠了涂膜的层叠体,然后对该层叠体在拉伸工序中向至少一个方向拉伸,并对涂膜赋予光学各向异性,再从拉伸后的层叠体上剥离支承体,即得所述相位差膜。上述方法采用的涂膜方式不限于刀辊涂布、辊舐式涂布、凹版涂布、反转涂布、喷雾涂布、线棒涂布等各种方法,可以通过在涂料中添加流平剂、劣化防止剂等添加剂,设定制膜厚度,控制干燥加热温度等方式,来提升薄膜的外观性能,虽然可以不用进行切边就进行拉伸,但仍然存在操作难度大及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4]公开号为TW202237377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薄膜在进行修整制程时及修整制程后不会出现断裂,具体是在薄膜的斜向拉伸过程中,其借由一对把持具把持薄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使其中一方的把持具相对地先行移动而使另一方的把持具相对延迟移动来搬运薄膜,将薄膜对宽度方向朝倾斜方向拉伸,该方式是将薄膜斜向拉伸后再进行修整,使之具有优良的薄膜之切断面的品质。
[0005]由上述内容可知,在光学膜的制备过程中,为提高涂布后树脂薄膜的外观性能,并解决其进行切边时易出现的破裂情况,通常是对切边前的制膜工序(包括涂布液、干燥或拉伸等)进行调整,但这些方法往往对工艺的精准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薄膜生产的难度加大,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因此,为解决当前面临的狭缝涂布方式的薄膜存在的切边问题,在满足薄膜工业化高效及高质量生产的前提下,势必需要提供一种简单易实现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边部共涂制备工艺,通过在支承体上依次涂布光学功能
涂液和弹性树脂涂液,经烘烤后制得干膜,使弹性树脂涂液的干膜位于光学功能涂液干膜的边缘两侧,两者的共涂区域(即重叠区域)形成拼接区,使之在拉伸前切边时,仅切掉部分弹性树脂涂液的干膜,切边不会形成切口,拉伸时不会破膜,有利于薄膜的批量生产。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边部共涂制备工艺,于支承体上涂布光学功能涂液,再于支承体搬运方向的边部涂布弹性树脂涂液,使弹性树脂涂液与光学功能涂液的共涂区域的宽度设置为0.9~1.1cm,再加热制得干膜,去除支承体后,即得边部共涂薄膜。
[0008]所述光学功能涂液包括光学补偿膜树脂涂液,所述弹性树脂涂液包括光学补偿膜树脂涂液和有机弹性颗粒。
[0009]所述光学补偿膜树脂涂液至少含有补偿膜用树脂、流平剂和有机溶剂。
[0010]所述补偿膜用树脂包括(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环烯烃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酯碳酸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烯烃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所述有机弹性颗粒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颗粒 、聚丙烯颗粒、聚酰亚胺树脂颗粒、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树脂颗粒、碳原子数为8以上的聚酯树脂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所述有机弹性颗粒占弹性树脂涂液的1~5w/w%。
[0013]所述弹性树脂涂液的固含量为10~20%。
[0014]所述光学功能涂液或弹性树脂涂液的涂布方式包括狭缝涂布、辊式涂布、刮刀涂布、反转涂布、凹版涂布、喷雾涂布、气刀涂布或线棒涂布。
[0015]所述加热包括预烘烤和预烘烤后的煅烧,设置预烘烤的温度为50~100℃,时间为15s~10min;设置煅烧温度为100~200℃,时间为5~200min。
[0016]所述边部共涂薄膜上共涂区域的薄膜厚度为20~50μm。
[00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薄膜在切边时易形成切口及其切边后拉伸时易出现破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边部共涂工艺,其实质是在具有光学功能涂液层的支承体的边部再次涂布一层弹性树脂涂液层,使弹性树脂涂液层覆盖于光学功能涂液层的边部,两者的共涂区域为拼接区,由此制得的边部共涂薄膜在进行切边时,仅切掉部分弹性树脂涂液层,切边不会形成切口,切边后的薄膜在进入拉伸工序后,也不会出现破膜,而影响薄膜的光学性能,能够保证成品质量。
[0018](2)本专利技术在对薄膜进行切边时,由于仅切掉部分弹性树脂涂液层而保留共涂区域的部分,通过限定共涂区域的宽度,便于光学功能涂液层和弹性树脂涂液层无缝连接,以利于后续剥离及拉伸工序进行。
[0019](3)本专利技术可在支承体的搬送过程中实现光学功能涂液和弹性树脂涂液的连续涂布,其涂布方式可采用已知的狭缝涂布、辊式涂布等装置,可将弹性树脂涂液的涂布装置设置在光学功能涂液涂布装置的下游位置,只需在现有装置上进行改进即可,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0020](4)本专利技术方法只需对涂布装置进行调节或控制,即可得到所需厚度或涂布宽度的边部共涂层,即共涂区域形成的涂层结构,对薄膜制备工艺中的拉伸工序、烘干工序的要
求不做限定,按照原有工艺操作即可,操作简单易控制。
[00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接通过涂布即可改变光学薄膜切边时出现切口及其拉伸易破膜的制备工艺,制备工艺简单,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和提升了产品良率,且可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边部共涂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涂布装置的俯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狭缝涂布模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薄膜切边后的切口照片。
[0026]其中,A为的光学补偿膜的宽度,B为的边部涂膜的宽度,C为共涂区域的宽度;1—支承体,2—狭缝涂布模头,3—边部涂布模头,4—前夹块,5—后夹块,6—间隙垫片,7—储料仓,8—进料口,9—唇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部共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于支承体(1)上涂布光学功能涂液,再于支承体(1)搬运方向的边部涂布弹性树脂涂液,使弹性树脂涂液与光学功能涂液的共涂区域的宽度设置为0.9~1.1cm,再加热制得干膜,去除支承体(1)后,即得边部共涂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部共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功能涂液包括光学补偿膜树脂涂液,所述弹性树脂涂液包括光学补偿膜树脂涂液和有机弹性颗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部共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补偿膜树脂涂液至少含有补偿膜用树脂、流平剂和有机溶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部共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膜用树脂包括(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环烯烃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酯碳酸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烯烃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部共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弹性颗粒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颗粒 、聚丙烯颗粒、聚酰亚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锐敏彭钦华李杰罗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