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12785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纳滤膜包括支撑底膜和负载于所述支撑底膜上的活性分离层;所述活性分离层包括经后处理改性的多元胺与多元酰氯的界面聚合产物;所述后处理改性包括用含胺溶质和溶胀溶剂的混合溶液后处理。所述复合纳滤膜具有较窄的孔径分布、较高的亲水性和近荷电中性的光滑表面,在纯水渗透通量显著提升的同时,实现了对小分子有机物的高分离选择性,且具有优异的抗污染和长期运行稳定性,所述复合纳滤膜可用于废水脱色、废水脱盐、资源回收或水软化。资源回收或水软化。资源回收或水软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纳滤膜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和全球范围内严重的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纳滤作为一种低能耗分离工艺,通常截留分子量在100~2000Da的物质,对水/盐或水/有机物具有优异分离性能,在水净化和资源回收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在操作过程中进料液中胶体、蛋白质和小分子有机物易导致膜污染的形成,致使跨膜阻力增加、渗透通量降低和分离选择性变化。因此,有必要设计抗污染的高性能纳滤膜,用于精确的溶质分离。
[0003]界面聚合被广泛用于纳滤膜的制备,然而由于水相单体传质的不均一导致形成孔径分布较宽及表面粗糙的活性分离层,致使膜分离选择性和抗污染性较差。因此,CN115350598A公开了一种利用1

甲基咪唑作为水相添加剂制备纳滤膜的方法,1

甲基咪唑与哌嗪形成的氢键抑制哌嗪向反应区更深处扩散,使生成的膜表面更光滑,有利于提高膜的抗污染性。但是,添加剂的引入会降低聚酰胺分离层主体交联程度,扩大膜孔径,同时表面未反应的酰氯基团发生水解形成羧基,导致膜呈强荷负电性,使得膜对小分子和荷正电物质的抗污染能力下降。
[0004]针对成分复杂的纳滤分离体系,常规的单一带电性(荷正电或荷负电)的纳滤膜很难实现耐污染。因此,CN114768561A公开了一种抗污染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利用界面聚合反应后残留的酰氯基团,继续与多元胺的胺基发生反应,使膜表面多胺化带荷正电,然后表面的部分胺基再与多元酸的羧基发生脱水缩合反应,使得膜的最外表面呈荷负电性,形成双层荷电结构保护层从而降低纳滤膜的有机污染。CN114259884A公开了一种基于原位两性离子化的荷正电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界面聚合后使用聚乙烯亚胺和1,4

丁磺酸内酯在膜面进行原位两性离子化,膜等电点向中性的偏移提高了膜对荷正电或荷负电污染物的抗污染性能。然而,这些表面改性方法只改善了分离层表面性质,并且额外分离层的引入增加水传质阻力,降低膜的渗透性。此外,表面改性无法改善分离层的孔径分布,较宽的孔径分布会引起局部渗透通量差异大,导致纳滤膜分离选择性和抗污染性能较差。
[0005]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具有较窄孔径分布、较高亲水性和近荷电中性且表面光滑的复合纳滤膜,以满足提升纯水渗透通量、小分子有机物的高分离选择性、抗污染和长期运行稳定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纳滤膜不仅提高了纯水渗透通量,同时实现了对蔗糖/木糖的高分离选择性,其较窄的孔径分布、较高的亲水性和近荷电中性的光滑表面能够抗荷正电/荷负电小分子和蛋白质的污染,避免分离时通量衰减,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纳滤膜处理料液时易被
污染和分离选择性变差的问题。
[0007]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纳滤膜,所述复合纳滤膜包括支撑底膜和负载于所述支撑底膜上的活性分离层。
[0009]所述活性分离层包括经后处理改性的多元胺与多元酰氯的界面聚合产物。
[0010]所述后处理改性包括用含胺溶质和溶胀溶剂的混合溶液后处理。
[001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多元胺与多元酰氯在界面处形成聚酰胺经含胺溶质和溶胀溶剂组成的混合溶液浸泡后,溶胀溶剂可溶解掉小分子量的聚酰胺片段和溶胀聚酰胺链段,使聚酰胺活性层膜孔变大。此外,溶胀溶剂可促进含胺溶质进入膜孔,到达聚酰胺内部与未水解的酰氯发生酰胺反应,完成深度接枝,如图1所示,从而实现对多元胺与多元酰氯形成的分离层的结构和性质的重整,使得所述活性分离层具有较窄的孔径分布、较高的亲水性和近荷电中性的光滑表面,有利于提高小分子有机物分离选择性和抗污染能力。
[0012]优选地,所述多元胺包括哌嗪、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对苯二胺、聚乙烯亚胺(PEI)、聚乙烯胺或均苯三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哌嗪和间苯二胺的组合、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和对苯二胺的组合、对苯二胺、聚乙烯亚胺、聚乙烯胺和均苯三胺的组合等。
[0013]优选地,所述多元酰氯包括均苯三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1,5

萘二磺酰氯、1,3,6

萘三磺酰氯、1,3,5

环己烷三甲酰氯或均苯四甲酰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均苯三甲酰氯和邻苯二甲酰氯的组合、对苯二甲酰氯、1,5

萘二磺酰氯和1,3,6

萘三磺酰氯的组合、1,5

萘二磺酰氯、1,3,6

萘三磺酰氯、1,3,5

环己烷三甲酰氯和均苯四甲酰氯的组合等。
[0014]优选地,所述含胺溶质包括二乙烯三胺、四乙烯五胺、多乙烯多胺、聚乙烯亚胺、聚乙烯胺或聚谷氨酸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15]优选地,所述含胺溶质中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600~1000Da,例如600Da、650Da、700Da、750Da、800Da、850Da、900Da、950Da或1000Da等。
[0016]优选地,所述聚乙烯亚胺包括PEI 600、PEI800或PEI1000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17]其中,所述含胺溶质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PEI600和二乙烯三胺的组合、PEI1000、二乙烯三胺、四乙烯五胺和PEI600的组合、二乙烯三胺、四乙烯五胺、PEI600和PEI800的组合等。
[0018]优选地,所述溶胀溶剂包括绿色溶剂和溶胀小分子的混合物。
[001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含胺溶质与绿色溶剂的弱相互作用使含胺溶质可进入到聚酰胺内部与未水解的酰氯发生酰胺反应。
[0020]优选地,所述绿色溶剂包括离子液体和/或低共熔溶剂。
[0021]优选地,所述离子液体包括1

丁基
‑3‑
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

甲基
‑3‑
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

己基
‑3‑
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3

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

(2

羟乙基)
‑3‑
甲基

1H

咪唑
‑3‑
鎓四氟硼酸盐或1

乙基
‑3‑
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1

丁基
‑3‑
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和1

甲基
‑3‑
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的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纳滤膜包括支撑底膜和负载于所述支撑底膜上的活性分离层;所述活性分离层包括经后处理改性的多元胺与多元酰氯的界面聚合产物;所述后处理改性包括用含胺溶质和溶胀溶剂的混合溶液后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胺包括哌嗪、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对苯二胺、聚乙烯亚胺、聚乙烯胺或均苯三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酰氯包括均苯三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1,5

萘二磺酰氯、1,3,6

萘三磺酰氯、1,3,5

环己烷三甲酰氯或均苯四甲酰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胺溶质包括二乙烯三胺、四乙烯五胺、多乙烯多胺、聚乙烯亚胺、聚乙烯胺或聚谷氨酸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含胺溶质中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600~1000Da;优选地,所述溶胀溶剂包括绿色溶剂和溶胀小分子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绿色溶剂包括离子液体和/或低共熔溶剂;优选地,所述离子液体包括1

丁基
‑3‑
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

甲基
‑3‑
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

己基
‑3‑
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3

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

(2

羟乙基)
‑3‑
甲基

1H

咪唑
‑3‑
鎓四氟硼酸盐或1

乙基
‑3‑
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低共熔溶剂包括氯化胆碱

柠檬酸、氯化胆碱

丙二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泉刘露露万印华陈向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