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橘绿木霉发酵物粗提物的制备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2702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橘绿木霉发酵物粗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关键步骤为:S1:橘绿木霉MB15的分离和纯化;S2:橘绿木霉MB15的种子液培养;S3:橘绿木霉MB15的发酵;S4:橘绿木霉MB15发酵液的萃取;S5:橘绿木霉MB15的抑制物的浓缩;将所制备的橘绿木霉MB15的抑制物用于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对其的敏感度为高度敏感。敏感。敏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橘绿木霉发酵物粗提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橘绿木霉发酵物粗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枯草芽孢杆菌可作为植物的生物防治剂,也可作为畜禽肠道常驻且有益菌,但其菌群数量多少直接关系到植物生长与畜禽肠道健康状况,进而影响植物健康,以及畜禽健康和畜禽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橘绿木霉MB15抑制物的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上;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可以在提取物发生作用时减少对宿主产生的副作用,从而达到抑制作用;经过实验验证,其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0004]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橘绿木霉MB15抑制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橘绿木霉MB15的分离和纯化:从药用植物百两金根部分离得到橘绿木霉MB15,并用孟加拉红培养基进行纯化;
[0007]S2:橘绿木霉MB15的种子液培养:将橘绿木霉MB15挑于PDA综合培养基中培养3

5d,后用打孔器打取6mm的菌饼;配制PDB综合培养基,向锥形瓶内放置PDB综合培养基,每瓶PDB综合培养基放置3颗菌饼,于160r/min,28℃振荡培养3

5d,即为橘绿木霉MB15的种子液;
[0008]S3:橘绿木霉MB15的发酵:吸取S2中的种子液于新的PDB综合培养基中,于160r/min,28℃振荡培养7d;
[0009]S4:橘绿木霉MB15发酵液的萃取:将S3的发酵物中菌丝体与菌液分离,菌液与等量乙酸乙酯混合,冷浸超声60min/次,萃取3次;菌丝烘干,研磨成粉末状,将菌丝体溶于乙醇中,常温下超声60min/次,萃取3次,过滤后与菌液萃取液合并;
[0010]S5:橘绿木霉MB15的抑制物的浓缩:将S4合并的萃取液于40℃中旋转蒸发,得到粉末状固体,即为橘绿木霉MB15的抑制物。
[0011]优选的,所述孟加拉红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葡萄糖10g,氯霉素0.1g,孟加拉红0.033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
[0012]优选的,所述S2中锥形瓶容量与PDB综合培养基的容量比为2.5:1;
[0013]优选的,所述PDB综合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胰蛋白胨5g,酵母粉5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蒸馏水1000mL,自然pH;
[0014]优选的,所述PDA综合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胰蛋白胨5g,酵母粉5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自然pH;
[0015]优选的,所述S3中PDB综合培养基与种子液的容量比为50:1;
[0016]优选的,所述S4中菌丝与乙醇的固液比为1:5;菌丝需现在50℃下烘干后研磨成粉状;乙醇浓度为70%;
[0017]优选的,所述S5制备得到的橘绿木霉MB15的抑制物再用甲醇溶解洗脱,4℃保存。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制备的橘绿木霉MB15抑制物在抑制枯草芽孢杆菌的应用。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专利技术中的橘绿木霉MB15的抑制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对其的敏感度为高度敏感。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橘绿木霉MB15抑制物的制备技术流程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橘绿木霉MB15的抑制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橘绿木霉MB15抑制物的制备,具体为:
[0027]S1:橘绿木霉MB15的分离和纯化:从药用植物百两金根部分离得到橘绿木霉MB15,并用孟加拉红培养基进行纯化。
[0028]S2:橘绿木霉MB15的种子液培养:将橘绿木霉MB15挑于PDA综合培养基中培养3

5d,后用打孔器打取6mm的菌饼;配制PDB综合培养基,每250ml体积的锥形瓶放置100ml PDB综合培养基,每瓶PDB综合培养基放置3颗菌饼,于160r/min,28℃振荡培养3

5d,即为橘绿木霉MB15的种子液。
[0029]S3:橘绿木霉MB15的发酵:吸取第2步的种子液于新的PDB综合培养基中,每100mlPDB综合培养基加2ml种子液,于160r/min,28℃振荡培养7d。
[0030]S4:橘绿木霉MB15发酵液的萃取:将第3步的发酵物中菌丝体与菌液分离,菌液与等量乙酸乙酯混合,冷浸超声60min/次,萃取3次;菌丝在50℃下烘干,研磨成粉末状,每1g菌丝体溶于5ml 70%乙醇,常温下超声60min/次,萃取3次,过滤后与菌液萃取液合并。
[0031]S5:橘绿木霉MB15的抑制物的浓缩:将第4步合并的萃取液于40℃中旋转蒸发,得到粉末状固体,即为橘绿木霉MB15的抑制物,可用甲醇溶解洗脱下来,4℃保存。
[0032]实施例2
[0033]1、橘绿木霉MB15的抑制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
[0034]橘绿木霉MB15的抑制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如图1所示(图中黄色的滤纸片为橘绿木霉MB15的抑制物,“+”为阳性对照氨苄青霉素,
“‑”
阴性对照甲醇溶剂,CK为空白对照);
[0035]2、抑菌圈与抑菌率计算
[0036]抑菌率=(抑菌圈直径

滤纸片直径)/抑菌圈直径;滤纸片直径:8mm;
[0037]表1抑菌圈与抑菌率计算统计表
[0038]平行/重复12345678115.9116.4216.0014.7315.6015.3616.7015.30 215.9815.2216.0014.8615.6015.8615.8815.46 315.9816.8716.8414.2014.9015.4917.2615.78 414.8416.2217.2614.2015.0816.9316.5016.20所有抑菌圈平均值15.79
ꢀꢀꢀꢀꢀꢀꢀ
抑菌率49.3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橘绿木霉MB15抑制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橘绿木霉MB15的分离和纯化:从药用植物百两金根部分离得到橘绿木霉MB15,并用孟加拉红培养基进行纯化;S2:橘绿木霉MB15的种子液培养:将橘绿木霉MB15挑于PDA综合培养基中培养3

5d,后用打孔器打取6mm的菌饼;配制PDB综合培养基,向锥形瓶内放置PDB综合培养基,每瓶PDB综合培养基放置3颗菌饼,于160r/min,28℃振荡培养3

5d,即为橘绿木霉MB15的种子液;S3:橘绿木霉MB15的发酵:吸取S2中的种子液于新的PDB综合培养基中,于160r/min,28℃振荡培养7d;S4:橘绿木霉MB15发酵液的萃取:将S3的发酵物中菌丝体与菌液分离,菌液与等量乙酸乙酯混合,冷浸超声60min/次,萃取3次;菌丝烘干,研磨成粉末状,将菌丝体溶于乙醇中,常温下超声60min/次,萃取3次,过滤后与菌液萃取液合并;S5:橘绿木霉MB15的抑制物的浓缩:将S4合并的萃取液于40℃中旋转蒸发,得到粉末状固体,即为橘绿木霉MB15的抑制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橘绿木霉MB15抑制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孟加拉红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勇赵春艳李晓敏高红丽陈潘燕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