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结构及具有节点结构的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261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节点结构及具有节点结构的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节点结构包括第一节点组件,第一节点组件包括L型托板和封边组合,L型托板包括两两垂直设置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筋板,第一板和第二板构成L型结构,第二板和筋板均垂直设置于钢梁上,第一板抵靠于钢筋桁架板,封边组合连接于钢梁,围设于钢筋桁架板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L型托板保证钢筋桁架板安全顺利的安装,利用封边组合实现其高效精确的安装,同时阶梯式铺设和两次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不仅能够保证双曲面楼承板的制作安装精度,还能够保证双曲面楼承板的强度,保证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度钢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度钢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点结构及具有节点结构的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节点结构及具有节点结构的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楼承板,指支撑楼面混凝土的压制成型的钢板,不仅能够作为混凝土楼板的永久性模板,而且作为楼板的下部受力钢筋参与楼板的受力计算,具有节能效果好,保温性能好,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以此被广泛应用在钢结构的施工作业中。在楼承板的研制过程中钢筋桁架板,也就是将混凝土楼板中的钢筋与施工模板组合为一体的结构被普遍应用,钢筋桁架板在承受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的承重方向具有显著效果,且在施工阶段也能够作为钢梁的侧向支撑使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能够保证良好的性能效果。
[0003]进一步地,在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作业中节点的构造也至关重要。对于立面无曲面的大跨度钢结构楼承板的安装,施工人员通常使用核心筒角钢节点、降板节点、梁柱节点、悬挑节点等,使用角钢对楼承板进行支撑的节点构造方式进行节点设置。但是对于立面为双曲面的大跨度钢结构,其楼承板的标高差异明显,若直接采用传统的节点设置,将无法使得异形的楼承板制作为双曲面,其标高及形状也就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无法保证楼承板安全高效的顺利安装。进一步地,大跨度钢结构的楼承板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搭建满堂手脚架以进行施工作业,不仅易影响其他工序的进行,而且耗时长,人力多,大大降低整体的施工效率。
[0004]因此,如何通过节点设置保证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中楼承板高效精确且安全顺利的安装,并保证较高施工效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点结构及具有节点结构的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方法,以实现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中楼承板高效精确且安全顺利的安装,并能够避免满堂脚手架的使用,提高施工效率。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点结构,用于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中钢筋桁架板的安装,该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包括双曲面楼承板和钢梁,该双曲面楼承板由该钢筋桁架板浇筑混凝土制成,其中,该节点结构包括:
[0008]第一节点组件,该第一节点组件包括:
[0009]L型托板,该L型托板包括两两垂直设置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筋板,该第一板和该第二板构成L型结构,该第二板和该筋板均垂直设置于该钢梁上,该第一板抵靠于该钢筋桁架板,用于支撑该双曲面楼承板;
[0010]封边组合,连接于该钢梁,围设于该钢筋桁架板外侧。
[0011]作为可选地,其中该封边组合包括第一封边板和第二封边板,该第一封边板和该
第二封边板均设置为L型结构,且该第一封边板与该第二封边板连接构成Z型结构,该Z型结构夹设于该钢梁与该钢筋桁架板之间。
[0012]作为可选地,其中该第一封边板设置有第一连接部,该第二封边板设置有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通过焊接连接,以固定连接该第一封边板和该第二封边板。
[0013]作为可选地,其中还包括第二节点组件,该第二节点组件包括连接底板,该连接底板设置于相邻两个该钢梁之间,用于支撑该双曲面楼承板。
[0014]作为可选地,其中该第二节点组件还包括第三封边板,该第三封边板设置为一体成型的Z型结构并连接于该钢梁和该连接底板。
[0015]作为可选地,其中该第三封边板包括第三连接部、抵接部和第四连接部,该第三连接部和该第四连接部分别设置于该抵接部的两侧,且该第三连接部连接于该钢梁,该抵接部抵接于该钢梁,该第四连接部连接于该连接底板。
[0016]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节点结构的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方法,其中,包括:
[0017]S1、将钢梁和侧托板安装成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的基础支撑;
[0018]S2、对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的双曲面楼承板进行分段作业,并通过上述节点结构将钢筋桁架板阶梯式地铺设安装于基础支撑上;
[0019]S3、进行第一次混凝土浇筑,直至双曲面楼承板呈阶梯式分布;
[0020]S4、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浇筑,直至双曲面楼承板满足曲面设计要求,以完成双曲面楼承板的整体施工;
[0021]S5、完成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整体施工。
[0022]作为可选地,其中该步骤S1包括:
[0023]S1.1、将钢梁分为第一钢梁和第二钢梁,并预连接部分第一钢梁和侧托板制成预制钢梁托板;
[0024]S1.2、将第二钢梁垂直地面设置,并将预制钢梁托板或第一钢梁安装于第二钢梁上,制成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的基础支撑。
[0025]作为可选地,其中该步骤S2包括:
[0026]S2.1、将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的双曲面楼承板模型分割成多个双曲面段单元块和多个非双曲面段单元块,以形成多个作业单元进行分段作业;
[0027]S2.2、将上述节点结构中第一节点组件的L型托板装设在基础支撑中;
[0028]S2.3、将若干个钢筋桁架板从所在的作业单元中阶梯式顺次拼接铺设于基础支撑上,直至该作业单元铺设完成,再从相邻的作业单元中顺次拼接钢筋桁架板直至所有作业单元铺设完成;
[0029]S2.4、将上述节点结构中第一节点组件的封边组合围设在钢筋桁架板的外侧
[0030]作为可选地,其中该步骤S2.3包括:
[0031]S2.3.1、将若干个角钢按照划分的作业单元设置于预制钢梁托板或第一钢梁上,以对相邻两个作业单元进行隔断;
[0032]S2.3.2、将钢筋桁架板堆垛对应放置于每个作业单元的角钢上;
[0033]S2.3.3、将钢筋桁架板堆垛的若干个钢筋桁架板从所在的作业单元中阶梯式顺次
拼接铺设于基础支撑的预制钢梁托板或第一钢梁上,直至该作业单元铺设完成;
[0034]S2.3.4、按照从低到高的方向,在相邻的作业单元中重复该步骤S2.2.3,顺次拼接钢筋桁架板,直至所有作业单元铺设完成。
[003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6]本专利技术中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包括双曲面楼承板和钢梁,双曲面楼承板是由钢筋桁架板浇筑混凝土制成,由此钢筋桁架板与混凝土的混合使得双曲面楼承板的性能更好。本专利技术中节点结构用于钢筋桁架板的安装,具体地,本专利技术中第一节点组件包括L型托板,且L型托板包括两两垂直设置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筋板,且第一板和第二板构成L型结构,由此在筋板的作用下第一板和第二板的连接强度得以提高。进一步地,第二板和筋板均垂直设置于钢梁上,第一板抵靠在钢筋桁架板上,以此在筋板的作用下,使得钢筋桁架板能够在第一板上稳定铺设,并对钢筋桁架板浇筑混凝土之后形成的双曲面楼承板进行稳定支撑,以保证双曲面楼承板安全稳定的安装。第一节点组件还包括封边组合,且封边组合连接于钢梁,围设在钢筋桁架板的外侧,由此通过封边组合能够对处于不同标高的钢筋桁架板外侧进行包围,以此保证后续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易从不同标高的钢筋桁架板之间泄漏,进而保证双曲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节点结构,用于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中钢筋桁架板(21)的安装,所述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包括双曲面楼承板(20)和钢梁(10),所述双曲面楼承板(20)由所述钢筋桁架板(21)浇筑混凝土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结构包括:第一节点组件,所述第一节点组件包括:L型托板(40),所述L型托板(40)包括两两垂直设置的第一板(41)、第二板(42)和筋板(43),所述第一板(41)和所述第二板(42)构成L型结构,所述第二板(42)和所述筋板(43)均垂直设置于所述钢梁(10)上,所述第一板(41)抵靠于所述钢筋桁架板(21),用于支撑所述双曲面楼承板(20);封边组合,连接于所述钢梁(10),围设于所述钢筋桁架板(21)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组合包括第一封边板(31)和第二封边板(32),所述第一封边板(31)和所述第二封边板(32)均设置为L型结构,且所述第一封边板(31)与所述第二封边板(32)连接构成Z型结构,所述Z型结构夹设于所述钢梁(10)与所述钢筋桁架板(2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边板(31)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11),所述第二封边板(32)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21),所述第一连接部(3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1)通过焊接连接,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封边板(31)和所述第二封边板(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节点组件,所述第二节点组件包括连接底板,所述连接底板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钢梁(10)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双曲面楼承板(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组件还包括第三封边板(33),所述第三封边板(33)设置为一体成型的Z型结构并连接于所述钢梁(10)和所述连接底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封边板(33)包括第三连接部(331)、抵接部(332)和第四连接部(333),所述第三连接部(331)和所述第四连接部(333)分别设置于所述抵接部(332)的两侧,且所述第三连接部(331)连接于所述钢梁(10),所述抵接部(332)抵接于所述钢梁(10),所述第四连接部(333)连接于所述连接底板。7.具有节点结构的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将钢梁(10)和侧托板(60)安装成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的基础支撑;S2、对双曲面大跨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友续王博郝晨钧贾宝荣张胜杰高连杰金俞槐邵暄陈耸张杰薛晓峰卢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