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棒翻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163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棒翻面装置,包括设于旋转框架(1)内的硅棒(2),旋转框架(1)内铰接有安装框架(3),安装框架(3)上连有蓄电池(4)、真空泵(5)和真空泵控制箱(6),真空泵控制箱(6)的一侧连有固定端托爪(7),安装框架(3)的另一侧通过驱动组件(8)连有活动端托爪(9),固定端托爪(7)与活动端托爪(9)之间连有晶托平台(10);安装框架(3)的底部通过滑动组件(11)连有吸盘支架(12)和两组真空吸盘(13),真空吸盘(13)正对着硅棒(2)的两侧设置,且其通过气管与真空泵(5)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提升粘棒效率,降低劳动人员的工作强度,缩短硅棒翻转的时间。硅棒翻转的时间。硅棒翻转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棒翻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单晶硅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硅棒翻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粘棒工艺为反粘溢胶,需要先粘板后粘棒。粘棒待初步固化后,需要将硅棒翻转,为切片上机做准备。但是,由于粘棒用的胶水初步固化需要≥30min,人员需要等待1h才可进行翻棒动作,目前,翻棒采取的是人力在木质托盘上进行翻转。随着产量的上升,导致粘棒台和中转车需求量增加,如果仍然采取这种人工翻转的模式,那么会大大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量,造成人员疲惫,再加上厂内空间受限,粘棒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硅棒翻面费时费力、粘棒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硅棒翻面装置,可以提升粘棒效率,降低劳动人员的工作强度,缩短硅棒翻转的时间。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硅棒翻面装置,包括设于旋转框架内的硅棒,旋转框架内铰接一个安装框架,安装框架的一侧连有相互配合的蓄电池、真空泵和真空泵控制箱,真空泵控制箱的一侧连接一面竖直的固定端托爪,安装框架的另一侧通过驱动组件连接一面竖直的活动端托爪,固定端托爪与活动端托爪之间连有一面晶托平台,硅棒设于晶托平台上;
[0006]安装框架的底部通过滑动组件连接一个吸盘支架,吸盘支架上连有两组真空吸盘,两组真空吸盘正对着硅棒的两侧设置,且真空吸盘通过气管与真空泵相连,以用于通过吸盘对硅棒进行夹紧。
[0007]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框架和安装框架均为矩形框架结构,且旋转框架的两侧设有铰接轴,铰接轴分别与安装框架的对应侧相连,且安装框架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旋转框架的水平轴线。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端托爪和活动端托爪均为L型结构,二者的水平段设于晶托平台的下表面且晶托平台夹于二者的竖直段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托爪气缸和托爪滑杆,托爪气缸固定于安装框架的内侧且其输出端与托爪滑杆相连,托爪滑杆的轴线与晶托平台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其与活动端托爪相连,以用于控制活动端托爪的伸缩、从而实现左右两个托爪的距离控制。
[0010]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滑轨和滑块、一对滑轮、钢丝绳和限位块,两条平行的滑轨分别固定在安装框架底部的两侧,吸盘支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横梁,每根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滑块,滑块连接在对应侧的滑轨上,二者形成滑动导向配合,滑轮设于滑轨的一侧且钢丝绳绕过两个滑轮形成相互平行的两条钢线,每条钢线上均连有一个限位块,每个限位块与对应侧的横梁端部相连,以用于通过钢线在滑轮上的移动带动
两个限位块靠近或远离,从而带动与其相连的横梁沿着滑轨移动,实现吸盘位置的调整。
[0011]进一步地,所述吸盘支架的横梁平行于安装框架的旋转轴线设置,且其与滑轨相互垂直,钢丝绳与滑轨相互平行,以便于钢丝绳带动滑块沿着滑轨运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吸盘等间距设于吸盘支架上,且每个真空吸盘均通过连接管与吸盘支架的横梁相连,且连接管与横梁相互垂直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框架的上部设有起吊环,以便于整体框架的起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具体在于:
[0015](1)本技术的装置可以轻松实现硅棒的翻转动作,只需将硅棒放置在晶托平台上并通过两侧托爪定位,手动将吸盘装置推至贴合硅棒表面处,起吊至适当高度后启动真空泵,当压力值满足时即可翻转硅棒,提高了硅棒翻转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16](2)本技术的真空吸盘位置可通过钢丝绳和滑轮实现精准控制,通过钢丝绳绕过两个定滑轮形成两根相互平行的直线,当一条直线向左平移一段距离时,另一条直线就会对应地向右平移相同的距离,而固定在直线上的限位块也会相应地靠近或远离,从而带动吸盘支架的横梁向硅棒靠近或远离相同距离,确保精准对位;
[0017](3)本技术的托爪为单侧固定,另一侧托爪位置通过气缸控制,受力点为上部两根线性轴承内光杆,通过控制活动端托爪的位置对硅棒进行有效定位。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硅棒翻面装置立体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硅棒翻面装置正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硅棒翻面装置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
[0022]为使本技术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硅棒翻面装置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参见图1,一种硅棒翻面装置,包括设于旋转框架1内的硅棒2,其特征在于:
[0024]旋转框架1内铰接一个安装框架3,旋转框架1和安装框架3均为矩形框架结构,且旋转框架1的两侧设有铰接轴14,铰接轴14分别与安装框架3的对应侧相连,且安装框架3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旋转框架1的水平轴线;
[0025]参见图1和图2,安装框架3的一侧连有相互配合的蓄电池4、真空泵5和真空泵控制箱6,真空泵控制箱6的一侧连接一面竖直的固定端托爪7,安装框架3的另一侧通过驱动组件8连接一面竖直的活动端托爪9,固定端托爪7与活动端托爪9之间连有一面晶托平台10,固定端托爪7和活动端托爪9均为L型结构,二者的水平段设于晶托平台10的下表面且晶托平台10夹于二者的竖直段之间,硅棒2设于晶托平台10上;
[0026]参见图2,驱动组件8包括相互配合的托爪气缸81和托爪滑杆82,托爪气缸81固定于安装框架3的内侧且其输出端与托爪滑杆82相连,托爪滑杆82的轴线与晶托平台10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其与活动端托爪9相连,以用于控制活动端托爪的伸缩、从而实现左右两个
托爪的距离控制;
[0027]参见图1和图3,安装框架3的底部通过滑动组件11连接一个吸盘支架12,吸盘支架12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横梁121,滑动组件11包括相互配合的滑轨111和滑块112、一对滑轮113、钢丝绳114和限位块115,两条平行的滑轨111分别固定在安装框架3底部的两侧,每根横梁121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滑块112,滑块112连接在对应侧的滑轨111上,二者形成滑动导向配合,滑轮113设于滑轨111的一侧且钢丝绳114绕过两个滑轮113形成相互平行的两条钢线,每条钢线上均连有一个限位块115,每个限位块115与对应侧的横梁121端部相连,以用于通过钢线在滑轮上的移动带动两个限位块靠近或远离,从而带动与其相连的横梁沿着滑轨移动,实现吸盘位置的调整;
[0028]吸盘支架12的横梁121平行于安装框架3的旋转轴线设置,且其与滑轨111相互垂直,钢丝绳114与滑轨111相互平行,以便于钢丝绳带动滑块沿着滑轨运动;
[0029]吸盘支架12上连有两组真空吸盘13,真空吸盘13等间距设于吸盘支架12上,且每个真空吸盘13均通过连接管15与吸盘支架12的横梁相连,且连接管15与横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棒翻面装置,包括设于旋转框架(1)内的硅棒(2),其特征在于:旋转框架(1)内铰接一个安装框架(3),安装框架(3)的一侧连有相互配合的蓄电池(4)、真空泵(5)和真空泵控制箱(6),真空泵控制箱(6)的一侧连接一面竖直的固定端托爪(7),安装框架(3)的另一侧通过驱动组件(8)连接一面竖直的活动端托爪(9),固定端托爪(7)与活动端托爪(9)之间连有一面晶托平台(10),硅棒(2)设于晶托平台(10)上;安装框架(3)的底部通过滑动组件(11)连接一个吸盘支架(12),吸盘支架(12)上连有两组真空吸盘(13),两组真空吸盘(13)正对着硅棒(2)的两侧设置,且真空吸盘(13)通过气管与真空泵(5)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棒翻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框架(1)和安装框架(3)均为矩形框架结构,且旋转框架(1)的两侧设有铰接轴(14),铰接轴(14)分别与安装框架(3)的对应侧相连,且安装框架(3)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旋转框架(1)的水平轴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棒翻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托爪(7)和活动端托爪(9)均为L型结构,二者的水平段设于晶托平台(10)的下表面且晶托平台(10)夹于二者的竖直段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棒翻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8)包括相互配合的托爪气缸(81)和托爪滑杆(82),托爪气缸(81)固定于安装框架(3)的内侧且其输出端与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正景冯琰王艺澄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