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42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0
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器,涉及东北蝲蛄培育领域,包括孵化桶、载卵板、供水器、三个圆环、溢水孔、阀门、储水罐,附着网或金属横杆和人造附肢;孵化桶为不透光桶体,更符合刚孵化出的东北蝲蛄幼体对避光的需求;该孵化器可为东北蝲蛄受精卵的离体孵化提供干净的水源、可控的水流、充足的溶解氧及微流水的生态模拟环境。通过附着网或人造附肢可带着东北蝲蛄幼体一同随水流轻柔地摆动,为刚孵化出的东北蝲蛄幼体提供附着和保护作用,能够使东北蝲蛄幼体抵御水流的冲击,得到类似母体的安全感,同时可以通过摆动获取充足的溶解氧,防止东北蝲蛄幼体破膜后由于堆积导致缺氧或水流冲击导致死亡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孵化成活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东北蝲蛄培育
,具体涉及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器。

技术介绍

[0002]东北蝲蛄自身的繁殖力非常低,远远低于其他淡水鳌虾,再加上自然因素的影响,成活率也相对较低,仅靠自然繁殖明显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东北蝲蛄的人工繁殖及增养殖是保证其种质资源可持续性发展和经济价值的必经之路。目前,国内外均没有东北蝲蛄人工繁殖的成功案例,该项技术尚属空白。
[0003]目前,针对小龙虾受精卵的离体孵化装置如公开号为CN214282770U的中国专利《一种小龙虾受精卵离体孵化的装置》并不能适用于东北蝲蛄,这是因为东北蝲蛄的生物学特性和繁殖特性与其它虾类大为不同,无论是繁殖力、产卵时间、交配时间、孵化水化参数(温度、光照、硬度、水流、酸碱度等)都大相径庭。因此,现有小龙虾类的孵化装置并不能够满足东北蝲蛄的受精卵离体孵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东北蝲蛄人工繁殖
的空白,为解决东北蝲蛄自然繁殖力低以及成活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器。
[0005]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的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器,包括:桶体不透光的孵化桶;
[0007]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孵化桶内部的载卵板、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和第三圆环;
[0008]分别放置在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上的附着网;
[0009]供水器,所述供水器一端安装在孵化桶下端中心;
[0010]与所述供水器另一端相连的储水罐;
[0011]安装在供水器上的阀门;
[0012]设置在孵化桶上端的一圈溢水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附着网为网格状,周围密,中间稀,网目大小从外围至中间逐渐增大,网目大小范围为0.5cm

2cm;所述附着网采用聚酯纤维、羊毛、棉线或麻线制成;所述附着网能随水流轻微摆动。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环与载卵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cm,所述第二圆环与载卵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5cm,所述第三圆环与载卵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0cm。
[0015]进一步的,所述载卵板为孵化网,该孵化网的网格直径为2mm。
[0016]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外接紫外消毒处理设备和水体控温设备,所述紫外消毒处理设备用于对水进行杀菌,所述水体控温设备用于控制孵化水温。
[0017]本技术的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器,包括:桶体不透光的孵化桶;
[0018]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孵化桶内部的载卵板、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和第三圆环;
[0019]分别放置在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上的金属横杆;
[0020]均匀布置在金属横杆下端的多个人造附肢;
[0021]供水器,所述供水器一端安装在孵化桶下端中心;
[0022]与所述供水器另一端相连的储水罐;
[0023]安装在供水器上的阀门;
[0024]设置在孵化桶上端的一圈溢水孔。
[0025]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横杆由铁丝和棉线缠绕而成;所述人造附肢由塑料和粗毛线缠绕而成;所述人造附肢长度为1.5cm

2cm;所述人造附肢通过细铁丝悬挂于金属横杆下端,所述人造附肢能随水流轻微摆动。
[002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环与载卵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cm,所述第二圆环与载卵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5cm,所述第三圆环与载卵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0cm。
[0027]进一步的,所述载卵板为孵化网,该孵化网的网格直径为2mm。
[0028]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外接紫外消毒处理设备和水体控温设备,所述紫外消毒处理设备用于对水进行杀菌,所述水体控温设备用于控制孵化水温。
[002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本技术根据东北蝲蛄刚破膜幼体的生物学特征,提出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器,该孵化器主要包括:孵化桶、载卵板、供水器、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溢水孔、阀门、储水罐,储水罐外接紫外消毒处理设备和水体控温设备,还包括附着网或金属横杆和人造附肢;其中,孵化桶为不透光桶体,更符合刚孵化出的东北蝲蛄幼体对避光的需求;通过孵化桶底部连接的供水器使水流从孵化桶底部流入,先通过盛有东北蝲蛄受精卵的载卵板,再经过三层附着网及三层人造附肢后经孵化桶上端的溢水孔流出,水质参数可通过储水罐进行设置,包括水温、溶解氧、硬度、酸碱度等,可通过阀门控制水流大小,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为东北蝲蛄受精卵的离体孵化提供干净的水源、可控的水流、充足的溶解氧及微流水的生态模拟环境。通过附着网或人造附肢(可模拟母体附肢)可带着东北蝲蛄幼体一同随水流轻柔地摆动,为刚孵化出的东北蝲蛄幼体提供附着和保护作用,能够使东北蝲蛄幼体抵御水流的冲击,得到类似母体的安全感,同时可以通过摆动获取充足的溶解氧,防止东北蝲蛄幼体破膜后由于堆积导致缺氧或水流冲击导致死亡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孵化成活率。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的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器的侧视图。
[0032]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的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器的立体图。
[0033]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二中的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器的侧视图。
[0034]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二中的金属横杆与人造附肢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孵化桶,2、载卵板,3、供水器,4、第一圆环,5、第二圆环,6、第三圆环,7、溢水孔,8、阀门,9、附着网,10、储水罐,11、金属横杆,12、人造附肢。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7]具体实施方式一
[0038]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器,主要包括:孵化桶1、载卵板2、供水器3、第一圆环4、第二圆环5、第三圆环6、溢水孔7、阀门8、附着网9和储水罐10。
[0039]孵化桶1的桶体不透光,孵化桶1总体高度约为60cm,孵化桶1为上粗下细的水桶形,孵化桶1顶内径约60cm,孵化桶1底内径约为30cm,孵化桶1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0040]载卵板2安装在孵化桶1内部,并且载卵板2距离孵化桶1底部20cm,载卵板2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0041]本实施方式中,载卵板2具体可采用由不锈钢网制成的孵化网,该孵化网的网格直径约为2mm。
[0042]第一圆环4、第二圆环5、第三圆环6由下至上依次安装在孵化桶1内壁上,其中,第一圆环4与载卵板2之间的垂直距离约为10cm,第二圆环5与载卵板2之间的垂直距离约为15cm,第三圆环6与载卵板2之间的垂直距离约为20cm。
[0043]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圆环4、第二圆环5、第三圆环6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0044]在第一圆环4、第二圆环5、第三圆环6上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不透光的孵化桶;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孵化桶内部的载卵板、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和第三圆环;分别放置在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上的附着网;供水器,所述供水器一端安装在孵化桶下端中心;与所述供水器另一端相连的储水罐;安装在供水器上的阀门;设置在孵化桶上端的一圈溢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网为网格状,周围密,中间稀,网目大小从外围至中间逐渐增大,网目大小范围为0.5cm

2cm;所述附着网采用聚酯纤维、羊毛、棉线或麻线制成;所述附着网能随水流轻微摆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与载卵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cm,所述第二圆环与载卵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5cm,所述第三圆环与载卵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卵板为孵化网,该孵化网的网格直径为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外接紫外消毒处理设备和水体控温设备,所述紫外消毒处理设备用于对水进行杀菌,所述水体控温设备用于控制孵化水温。6.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桶式孵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月琪李霞于林海郭贵良修磊于涵潘发林冯春阳孙丽杨建光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