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离体孵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677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8
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离体孵化方法,涉及东北蝲蛄培育领域,包括:将雌蝲蛄种虾和雄蝲蛄种虾投放于水族箱中培育;将交配过的雌蝲蛄放入催产缸内,加入人工催产剂进行药浴处理,利用冷水机进行降温直至降到4℃为止,刺激雌蝲蛄集中产卵,收集受精卵进行脱黏和消毒处理;将受精卵放入桶式孵化器中进行离体避光孵化;将孵出后能自由活动的蝲蛄幼体分离至独立水族箱中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打破了自然条件下雌蝲蛄产卵时间不一致、抱卵数量低的限制,提高了东北蝲蛄受精卵孵化率及成活率,突破了蝲蛄人工繁殖技术的难关,解决了北蝲蛄受精卵在离体孵化破膜后的死亡问题以及目前阻碍蝲蛄人工养殖及增殖放流所需苗种不足的瓶颈问题。及增殖放流所需苗种不足的瓶颈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离体孵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东北蝲蛄培育
,具体涉及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离体孵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东北蝲蛄(Cambaroides dauricus)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水产品种之一,同时是我国稀有的名优水产品,曾经广泛存在于东北地区的山间溪流以及松花江、辽河水域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自然水域中较常见且捕捉,上世纪末开始,受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东北蝲蛄的数量急剧下降,加之肉质细嫩,营养价值丰富,价格更是连年升高,采捕量也随之上升,加剧了蝲蛄自然资源的下降,现在东北平原地区的江河流域及一些人口密集的山区已很难看到蝲蛄,仅在东北林区无污染的流水中尚可捕捉到,种质资源面临枯竭。东北蝲蛄在自然条件下繁殖力较低,在自然产卵孵化状态下,产卵时间不一致,率先产出的受精卵受环境条件及附肢承载力的制约,极易脱落死亡,这是导致其自然繁殖力低的主要原因,因此,仅靠自然繁殖难以保证其种质资源的延续。
[0003]目前,东北蝲蛄由于其食用、药用、观赏等多方面价值,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产业开发也得到了重视,自然繁殖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东北蝲蛄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东北蝲蛄的人工繁殖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且人工催产及离体孵化技术尚属空白,大大限制了东北蝲蛄养殖业的发展。由于东北蝲蛄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繁殖特性均与其他虾类完全不同,与小龙虾相比,东北蝲蛄经济价值高于小龙虾,但繁殖力远远低于小龙虾,其特殊的生活习性利用现有的养殖和孵化方法是无法完成人工增养殖和繁殖的;同时现有虾类人工催产的技术均为将催产剂通过注射的方式实现催产目的,甲壳类动物与鱼类相比,其骨骼在外面,注射催产剂需要穿过甲壳刺入,极易对虾类造成损伤,同时种虾在注射催产剂过程中会伴随应激反应而导致难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突破东北蝲蛄人工繁殖技术的难关,解决阻碍东北蝲蛄人工养殖及增殖放流所需苗种不足的瓶颈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离体孵化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离体孵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种虾培育
[0008]将体重6g

13g的雌蝲蛄种虾和体重18g

30g的雄蝲蛄种虾投放于水族箱中培育3.5个月

4.5个月,每天观察抱对状态;所述水族箱中放置遮蔽物,水温16℃以下,溶解氧6mg/L以上,硬度27度以上;
[0009]步骤二、人工催产
[0010]将交配过的雌蝲蛄放入催产缸内,加入浓度为120mg/L

150mg/L的人工催产剂进行药浴处理,药浴时间为24h

36h;催产缸内初始水温与步骤一中水族箱中的水温相同,利
用冷水机进行降温,直至降到4℃为止,刺激雌蝲蛄集中产卵,收集受精卵进行脱黏和消毒处理;所述催产缸中放置遮蔽物,溶解氧6mg/L以上,硬度27度以上;
[0011]步骤三、离体孵化
[0012]将处理后的受精卵放入桶式孵化器中进行离体避光孵化25d

30d,定期清理坏卵;
[0013]步骤四、籽虾分离培养
[0014]将孵出后5d

7d能自由活动的蝲蛄幼体分离至独立水族箱中培养。
[0015]进一步的,步骤一中,种虾投放时间为6月初。
[0016]进一步的,步骤一中,雌蝲蛄种虾与雄蝲蛄种虾的数量比为1:1。
[0017]进一步的,步骤一中,种虾培育过程中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总量为种虾体重的3%

5%;所述人工配合饲料按照重量分数计包括:鱼粉35份,茧蛹粉5份,鸡肠粉10份,豆粕粉15份,面粉15份,玉米粉5份,鱼油2份,猪油5份,甜菜碱2份,甲壳素2份,维生素C 2份,矿物质预混料2份,维生素预混料1份,中药保肝诱食剂1份。
[0018]进一步的,步骤二中,利用冷水机进行降温时每1h降低1℃,直至降到10℃为止,然后每3h降低1℃。
[0019]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所述人工催产剂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多巴胺排除剂和马来酸地欧酮的混合物,所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多巴胺排除剂和马来酸地欧酮的重量比为2:2:1:1。
[0020]进一步的,步骤二中,脱黏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将受精卵放置在60目无菌筛绢网布上,放入脱黏剂中,带上无菌手套轻柔搅拌10分钟,脱黏过程中用气泵和气石进行充气,达到辅助搅拌和充氧的目的;所述脱黏剂由5%wt的黄土泥浆和0.3%wt

0.5%wt的滑石粉混合而成,余量为1%wt的盐水。
[0021]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消毒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将脱黏处理后的受精卵用质量分数为3%

5%的盐水浸泡2

3分钟。
[0022]进一步的,步骤三中,所述桶式孵化器的制作材质为不锈钢材质,不透光、耐腐蚀、不生锈,所述桶式孵化器内部设置载卵板和附着网,所述载卵板置于附着网下端;所述载卵板采用由不锈钢网制成的孵化网,该孵化网的网格直径约为2mm;所述附着网采用聚酯纤维、羊毛、棉线或麻线制成;所述桶式孵化器采用底部注水的方式,所述附着网能随水流轻微摆动。
[0023]进一步的,步骤三中,离体孵化时的光照强度不超过1000LX。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本专利技术通过药物药浴与温度变化共同刺激东北蝲蛄集中产卵,即可实现催产的目的,又可避免种虾因注射催产药物而导致机械损伤或因应激反应而导致难产。
[0026]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催产方式为催产剂浸泡,利用东北蝲蛄的循环系统和感觉系统进行刺激,达到无损伤催产的效果。
[0027]3、自然繁殖的东北蝲蛄生活在北方无污染的河流和溪水中,全年可交配,一般在4

5月产卵,期间种虾经过北方的冬季,活动水温跨度较大,从秋季18℃到0℃,再到春季产卵时零上8

14℃左右,因此在对东北蝲蛄进行催产时,通过冷水机控制催产温度,让其与自然繁殖的温度相近,提高催产效果。
[0028]4、与虾类和鱼类的受精卵不同,东北蝲蛄的受精卵粘性较小,因此,本专利技术对受精
卵进行脱黏处理,使用较低浓度的脱黏剂进行脱黏,降低东北蝲蛄早产或死亡的情况。
[0029]5、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东北蝲蛄的产卵时间,集中采集东北蝲蛄受精卵进行离体孵化,打破了自然条件下雌蝲蛄产卵时间不一致、抱卵数量低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东北蝲蛄受精卵孵化率及成活率,突破了蝲蛄人工繁殖技术的难关,解决了北蝲蛄受精卵在离体孵化破膜后的死亡问题以及目前阻碍蝲蛄人工养殖及增殖放流所需苗种不足的瓶颈问题。
[0030]6、本专利技术根据东北蝲蛄的特殊性,经过多次的试验和摸索,提供了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离体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种虾培育将体重6g

13g的雌蝲蛄种虾和体重18g

30g的雄蝲蛄种虾投放于水族箱中培育3.5个月

4.5个月,每天观察抱对状态;所述水族箱中放置遮蔽物,水温16℃以下,溶解氧6mg/L以上,硬度27度以上;步骤二、人工催产将交配过的雌蝲蛄放入催产缸内,加入浓度为120mg/L

150mg/L的人工催产剂进行药浴处理,药浴时间为24h

36h;催产缸内初始水温与步骤一中水族箱中的水温相同,利用冷水机进行降温,直至降到4℃为止,刺激雌蝲蛄集中产卵,收集受精卵进行脱黏和消毒处理;所述催产缸中放置遮蔽物,溶解氧6mg/L以上,硬度27度以上;步骤三、离体孵化将处理后的受精卵放入桶式孵化器中进行离体避光孵化25d

30d,定期清理坏卵;步骤四、籽虾分离培养将孵出后5d

7d能自由活动的蝲蛄幼体分离至独立水族箱中培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离体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种虾投放时间为6月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离体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雌蝲蛄种虾与雄蝲蛄种虾的数量比为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东北蝲蛄受精卵离体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种虾培育过程中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总量为种虾体重的3%

5%;所述人工配合饲料按照重量分数计包括:鱼粉35份,茧蛹粉5份,鸡肠粉10份,豆粕粉15份,面粉15份,玉米粉5份,鱼油2份,猪油5份,甜菜碱2份,甲壳素2份,维生素C2份,矿物质预混料2份,维生素预混料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月琪于林海郭贵良修磊李霞潘发林于涵孙丽杨建光冯春阳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