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环绕式管道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348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环绕式管道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模部件、下模部件;所述上模部件包括上装夹板、第一温度绝缘板、上内仁;所述下模部件包括下装夹板、第二温度绝缘板、下模腔;所述上装夹板、第一温度绝缘板、上内仁通过螺栓锁紧形成所述上模部件,所述下装夹板、第二温度绝缘板、下模腔通过螺栓锁紧形成下模部件;所述上内仁内部及所述下模腔周边均等距离设置有环绕式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3D打印科技来实现,可以有效的实现环保和精密度高的特点,同时也可以根据中底模具的弧形结构来设计多层多水道的环绕式通道,快速对中底模具进行加热和冷却,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环绕式管道的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环绕式管道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素有工业之母之称,由此可知其在工业领域的重要性;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很多生活用品,其制造过程都是由模具完成的,比如鞋底;现在的鞋底塑造,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都在对模具进行改进,在模具材料本身没有好的突破口的情况下,模具加热和冷却的效率就成了研究的主要方向。在可查的现有技术中,对模具加热和冷却的改进都是在模具内设置有一条水道,通过水循环来实现对模具加热和降温,专利号为2020228596153、2015107104326的专利都是以这种方式实现。
[0003]虽然这种方式有一定程度的能实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但是还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设置的水道都是直线型的,所以加热和冷却的时效性都很低,其次,热气的排放不够环保,威胁到生产工人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局限性问题,公开一种具有环绕式管道的模具。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具有环绕式管道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模部件、下模部件;所述上模部件包括上装夹板、第一温度绝缘板、上内仁;所述下模部件包括下装夹板、第二温度绝缘板、下模腔;所述上装夹板、第一温度绝缘板、上内仁通过螺栓锁紧形成所述上模部件,所述下装夹板、第二温度绝缘板、下模腔通过螺栓锁紧形成下模部件;所述上内仁内部及所述下模腔周边均等距离设置有环绕式管道,所述环绕式通道至少有一层;所述上模部件还设置有上输入口和上输出口,所述上输入口及上输出口和所述上内仁内部的环绕式管道相贯通;所述下模部件也设置有下输入口和下输出口,所述下输入口及下输出口和所述下模腔周围的环绕式管道相贯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模部件连接有第一电磁阀、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上输入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上输出口相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下模部件连接有第二电磁阀、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下输入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下输出口相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下模部件还设置有温控器。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内仁内部的环绕式管道按照上内仁的形状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模腔周围的环绕式管道按照下模腔的形状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环绕式管道为3D打印形成。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与目前业界相比,是通过3D打印科技来实现,可以有效的实现环保和精密度高的特点,同时也可以根据中底模具的弧形结构来设计多层多水道的环绕式通道,
快速对中底模具进行加热和冷却,提升的产能高达90%,是整个业界产能提升科研上的首次突破。3D打印金属科技还可以通过材料间分子间的间隙起到排气的作用,比传统的铸造中底技术带来更精致的外观表现。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分裂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上模部件和下模部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环绕式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工作示意图。
[0018]图中:1

上模部件;11

上装夹板;12

第一温度绝缘板;13

上内仁;14

上输入口;15

上输出口;2

下模部件;21

下装夹板;22

第二温度绝缘板;23

下模腔;24

下输入口;25

下输出口;3

环绕式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一种具有环绕式管道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模部件1、下模部件2;所述上模部件包括上装夹板11、第一温度绝缘板12、上内仁13;所述下模部件2包括下装夹板21、第二温度绝缘板22、下模腔23;所述上装夹板11、第一温度绝缘板12、上内仁13通过螺栓锁紧形成所述上模部件1,所述下装夹板21、第二温度绝缘板22、下模腔23通过螺栓锁紧形成下模部件2;所述上内仁13内部及所述下模腔23周边均等距离设置有环绕式管道3,所述环绕式管道3至少有一层;所述环绕式管道3的层级越多,所述上内仁13和所述下模腔23受到加热或冷却的面积也越大,所以其加热或冷却的时效性会很高;所述上模部件1还设置有上输入口14和上输出口15,所述上输入口14及上输出口15和所述上内仁内部的环绕式管道3相贯通;所述下模部件2也设置有下输入口24和下输出口25,所述下输入口24及下输出口25和所述下模腔周围的环绕式管道3相贯通。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模具环保和精密度高的特点,也为了设计多层环绕式管道3,所述上内仁13及所述下模腔23均由3D打印科技来实现,3D打印金属科技还可以通过材料间分子间的间隙起到排气的作用,比传统的铸造模具中底技术带来更精致的外观表现。进一步地,为了让开模的准确性更高,所述下模部件还设置有温控器,监测模具的温度变化,当模具温度达到可开模的临界点时,进行开模操作。本技术还设置有温度绝缘板,在注塑的过程中模具的外表面温度不会太高,再加上密封性好,所以周围环境的温度不会被提升,工作人员的身体也不会受到影响。在开模时,由于上内仁和下模腔已经被冷却,所以冒出的蒸汽会很少,蒸汽的温度也很低,也不会让周围环境的温度提高。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控制模具的加热和冷却,模具在使用时,所述上输入口和下输入口连接有第一电磁阀,利用第一电磁阀进行控制蒸汽或冷水的输入转换;所述上输入口和所述下输入口连接有第二电磁阀,利用第二电磁阀控制蒸汽或冷水的输出转换。
[0021]本技术的实施过程为:把上模部件、下模部件安装在机台设备上,在闭模后,材料入进行下模腔,蒸汽设备把蒸汽由蒸汽输送道传送到上输入口和下输入口,蒸汽通过上、下输入口进入多层环绕式管道给上内仁和下模腔加热,经过上、下输出口回到蒸汽设备,形成一条加热循环回路;在给上内仁和下模腔加热一定时间后,开始给模具输入冷水冷却,装有冷水的冷凝箱把冷水由冷水输送管传送到上输入口和下输入口,冷水通过上、下输入口进入多层环绕式管道给上内仁和下模腔冷却,经过上、下输出口回到冷凝箱,形成一条冷却循环回路;由于蒸汽和冷水加热或冷却用的都是同一个输入端和输出端,所以在输入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在输出端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由控制中心控制,控制蒸汽和冷水的输入和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环绕式管道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模部件、下模部件;所述上模部件包括上装夹板、第一温度绝缘板、上内仁;所述下模部件包括下装夹板、第二温度绝缘板、下模腔;所述上装夹板、第一温度绝缘板、上内仁通过螺栓锁紧形成所述上模部件,所述下装夹板、第二温度绝缘板、下模腔通过螺栓锁紧形成下模部件;所述上内仁内部及所述下模腔周边均等距离设置有环绕式管道,所述环绕式管道至少有一层;所述上模部件还设置有上输入口和上输出口,所述上输入口及上输出口和所述上内仁内部的环绕式管道相贯通;所述下模部件也设置有下输入口和下输出口,所述下输入口及下输出口和所述下模腔周围的环绕式管道相贯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环绕式管道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部件连接有第一电磁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庆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