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坡地挖土浇水运苗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1308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种植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山坡地挖土浇水运苗一体化装置,包括车体;车体上设置翻土机构、浇水机构和运苗机构;翻土机构,包括第一步进电机、第一联接轴、驱动盘、第一驱动杆、摆杆、铲子;第一步进电机安装在车体上,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联接轴与驱动盘连接;驱动盘与第一驱动杆活动连接,第一驱动杆设置在铲子的一端,铲子的另一端设置第二驱动杆;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分别铰接一根摆杆,摆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车体上;所述运苗机构包括凸轮、支架、第七联接轴、分离U型件、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山坡地荆条栽种的自动翻土、浇水、运苗等功能,并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形,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坡地挖土浇水运苗一体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种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山坡地挖土浇水运苗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北方存在较多的山坡地开荒情况,但由于地质条件原因种植农作物经济价值不大。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针对此种情况可对其进行退耕还林、栽种荆条类防风固沙植物。
[0003]市面上的栽种机器、生态修复类机器都太过大型,而且在面临复杂的地理环境只能用拖拉机来带动。由于山坡地多沙石,大型栽种机器不适用山坡地荆条种植。目前的山坡地荆条种植还是以人工种植为主,人工翻土、人工取放荆条、人工浇水,劳动强度大、种植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解决目前的山坡地荆条种植还是以人工种植为主,劳动强度大、种植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山坡地挖土浇水运苗一体化装置,以实现山坡地荆条栽种的自动翻土、浇水、运苗等功能,并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形,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山坡地挖土浇水运苗一体化装置,包括:车体;
[0006]所述车体上设置翻土机构、浇水机构和运苗机构;
[0007]所述翻土机构,包括:第一步进电机、第一联接轴、驱动盘、第一驱动杆、摆杆、铲子;
[0008]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安装在车体上,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联接轴与驱动盘连接;
[0009]所述驱动盘与第一驱动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设置在铲子的一端,所述铲子的另一端设置第二驱动杆;
[0010]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分别铰接一根摆杆,所述摆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车体上;
[0011]所述运苗机构,包括:凸轮、支架、第七联接轴、分离U型件、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
[0012]所述第一滑轨的输出端设置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的输出端倾斜向下;
[0013]所述第一滑轨上穿设第七联接轴,所述第七联接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架安装在车体上;
[0014]所述第一滑轨的一侧设置分离U型件;所述分离U型件的底端设置第一分离挡板,所述第一分离挡板与第一滑轨的开口位置对应;
[0015]所述分离U型件的下方设置凸轮,所述凸轮通过第八联接轴安装在车体上;所述第八联接轴通过同步带机构与第一联接轴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车体,包括:车架、车架承重板和履带行走机构;
[0017]所述车架设置在车架承重板上,所述车架承重板两侧设置履带行走机构。
[0018]优选的,所述车架承重板的四周分别设置红外传感器。
[0019]优选的,所述履带行走机构,上设置主动履带轮,所述主动履带轮与伺服电机连接;
[0020]所述履带行走机构设置在承重支架上,所述承重支架通过承重角架安装在车体上。
[0021]优选的,所述驱动盘上设置第二联接轴,所述第二联接轴通过深沟球轴承与第一驱动杆活动连接。
[0022]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分别通过第三联接轴和深沟球轴承与摆杆连接。
[0023]优选的,所述浇水机构,包括:第四联接轴、第一压水杆、第二压水杆、压水板、水箱;
[0024]所述第四联接轴通过同步带机构与第一联接轴连接;
[0025]所述第四联接轴通过第一压水杆、第二压水杆与压水板连接;
[0026]所述压水板活动安装在水箱上。
[0027]优选的,所述水箱上安装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
[0028]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中一个连接进水管,另一个连接出水管。
[0029]优选的,所述同步带机构,包括: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第三同步带轮、第四同步带轮、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
[0030]所述第一同步带轮设置在第一联接轴上;
[0031]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第三同步带轮设置在第四联接轴上;
[0032]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三同步带轮通过第一皮带连接;
[0033]所述第二同步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四同步带轮连接;
[0034]所述第四同步带轮安装在第八联接轴上。
[003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山坡地挖土浇水运苗一体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36]1、翻土机构主要运用多杆结构来实现铲子的运动,能够松土,更加利于栽种,可以通过调节驱动杆与摆杆之间的接触点,来决定松土的深度。翻土机构承载能力大,容易制造,成本低,性能高。
[0037]2、浇水机构与翻土机构联动,在翻土之后,通过同步带机构带动浇水机构,进行一个上下的压缩释放,模拟水井的工作原理,通过单向阀来控制水流的进出。通过软管来将水浇出,实现翻土浇水一体化。在翻土的同时就进行浇水,让坑中的土壤达到一定的湿度,增强植物在恶劣环境下的存活率。
[0038]3、运苗机构也与翻土机构联动,将荆条逐个放入第一滑轨中,通过凸轮控制分离U型件抬起和放下,将荆条通过第二滑轨能够准确的运送到指定位置,实现自动运苗,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0039]4、本技术能够实现山坡地荆条栽种的自动翻土、浇水、运苗等功能。履带行走机构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形,不需要拖拉机带动。解决对山坡地荆条栽种困难的同时,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设备小型化、成本低、稳定性好,能够适应于山坡地荆条栽种,在生态修复
方面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本技术在实现自动翻土、浇水、运苗等的同时可以配合人工放苗和覆土,也可以与其它自动栽种机构进行结合,为实现整个栽种过程的全自动化提供支撑。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山坡地挖土浇水运苗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41]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山坡地挖土浇水运苗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42]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翻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浇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运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5]附图标记:1、车架;2、承重角架;3、承重支架;4、履带行走机构;5、伺服电机;6、车架承重板;7、红外传感器;8、第一步进电机;9、联轴器;10、第一联接轴;11、第一同步带轮;12、驱动盘;13、第二联接轴;14、联接角架;15、摆杆;16、第三联接轴;17、第一驱动杆;18、铲子;19、第二驱动杆;22、第一皮带;23、第二同步带轮;24、第三同步带轮;25、第四联接轴;26、第一压水杆;27、第五联接轴;28、第二压水杆;29、压水板;30、第一单向阀;31、水箱;32、第六联接轴;34、第二单向阀;35、支架;36、第七联接轴;37、第一滑轨;39、第一分离挡板;40、分离U型件;41、第二滑轨;42、第二皮带;43、第八联接轴;44、第四同步带轮;45、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坡地挖土浇水运苗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翻土机构、浇水机构和运苗机构;所述翻土机构,包括:第一步进电机(8)、第一联接轴(10)、驱动盘(12)、第一驱动杆(17)、摆杆(15)、铲子(18);所述第一步进电机(8)安装在车体上,所述第一步进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联接轴(10)与驱动盘(12)连接;所述驱动盘(12)与第一驱动杆(17)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17)设置在铲子(18)的一端,所述铲子(18)的另一端设置第二驱动杆(19);所述第一驱动杆(17)和第二驱动杆(19)分别铰接一根摆杆(15),所述摆杆(15)的另一端铰接在车体上;所述运苗机构,包括:凸轮(45)、支架(35)、第七联接轴(36)、分离U型件(40)、第一滑轨(37)和第二滑轨(41);所述第一滑轨(37)的输出端设置第二滑轨(41);所述第二滑轨(41)的输出端倾斜向下;所述第一滑轨(37)上穿设第七联接轴(36),所述第七联接轴(36)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架(35)安装在车体上;所述第一滑轨(37)的一侧设置分离U型件(40);所述分离U型件(40)的底端设置第一分离挡板(39),所述第一分离挡板(39)与第一滑轨(37)的开口位置对应;所述分离U型件(40)的下方设置凸轮(45),所述凸轮(45)通过第八联接轴(43)安装在车体上;所述第八联接轴(43)通过同步带机构与第一联接轴(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坡地挖土浇水运苗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车架(1)、车架承重板(6)和履带行走机构(4);所述车架(1)设置在车架承重板(6)上,所述车架承重板(6)两侧设置履带行走机构(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坡地挖土浇水运苗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承重板(6)的四周分别设置红外传感器(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坡地挖土浇水运苗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文朕符宝鼎孟涣雨南志豪付渝婷吴永菊邵俊和柏海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