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装配式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7840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1
本技术一种抗震装配式墙板,属于装配式复合墙板抗震技术领域,由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底座(1)、墙板(2)及加载梁(3);所述底座(1)与墙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减震的摩擦耗能装置(5)及用于震后自复位的复位装置(6);本技术加载梁(3)、摩擦耗能装置(5)、复位装置(6)相互配合,能显著的减缓地震对墙板的破坏,且具有自复位能力;仅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拼接效率高,施工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复合墙板抗震,具体涉及一种抗震装配式墙板


技术介绍

1、装配式复合墙板在环保、低碳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装配式结构具有施工效率高、环境污染小、产品质量高、易于标准化生产等优点,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满足我国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近年来大力研发推广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目前,装配式剪力墙多采用“等同现浇”的方式进行连接,其整体性好,但是,该类连接存在竖向钢筋数量多、对位困难、套筒密实度不易保证、施工工艺复杂等问题。此外,传统剪力墙在地震中主要通过连接区域的连接件、钢筋及混凝土的塑性变形耗散能量,震后会 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使得结构无法修复,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为了减少或者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迫切需要一种震中减少地震对墙板的破坏,震后自复位的墙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装配式墙板,解决了现有墙板施工效率低,安装工艺复杂,震后结构不可恢复的问题,本技术的方案如下:

2、一种抗震装配式墙板,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底座1、墙板2及加载梁3;所述底座1与墙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减震的摩擦耗能装置5及用于震后自复位的复位装置6。

3、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1及墙板2均预埋有螺栓杆7,摩擦耗能装置5设置有与螺栓杆7对应的第一连接螺栓孔5.5,二者配合将底座1、摩擦耗能装置5及墙板2进行固定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的摩擦耗能装置5包括贴合设置的下连接板5.3、中间连接板5.2及上连接板5.1;所述下连接板5.3、中间连接板5.2及底座1相连接,中间连接板5.2、上连接板5.1及墙板2相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的上连接板5.1及中间连接板5.2的板面均匀布设多列摩擦螺栓孔5.4,下连接板5.3的板面布设有多列摩擦槽5.6,螺栓依次穿过上连接板5.1的摩擦螺栓孔5.4、中间连接板5.2的摩擦螺栓孔5.4及下连接板5.3的摩擦槽5.6并固定。

6、进一步地,所述的上连接板5.1、中间连接板5.2及下连接板5.3均为钢板。

7、进一步地,所述的墙板2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内凹角,每个内凹角内设置有一个复位装置6,复位装置6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墙板2及底座1相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的复位装置6包括上下设置的顶板6.1及底板6.2,顶板6.1及底板6.2之间通过内管6.3相连接,所述碟簧6.4套设在内管6.3上,且能够延内管6.3限位运动。

9、进一步地,所述的碟簧6.4的外部套设有外管6.6,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对碟簧6.4进行限位.

10、进一步地,所述的碟簧6.4顶部及底部均设置有碟簧挡板6.5,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对碟簧6.4进行限位。

11、进一步地,所述的墙板2及加载梁3均采用钢筋笼4浇筑混凝土制成。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装配式墙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其一,发生地震时,墙板会受到横向和竖向荷载的冲击,横向和竖向荷载先传递至墙板,传递至墙板的横向竖向到横向和竖向荷载,可经过摩擦耗能装置传递至底座,摩擦耗能装置能显著的减缓横向和竖向荷载,由摩擦耗能装置提供附加耗能,能有效减小整体剪力墙构件的震后残余变形和损伤,从而提高其震后功能可恢复性;复位装置同样能显著的减缓横向和竖向荷载,复位装置在受压和受拉时,其组合碟簧均受压,提供恢复力,加载梁、摩擦耗能装置、复位装置相互配合,能显著的减缓地震对墙板的破坏。

14、其二,复位装置具有优异的自复位能力,在震后具有低损伤、功能可恢复的特点,提高墙板的利用率。

15、其三,本申请在墙板施工时,仅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便捷、拼接效率高,即使耗能装置,复位装置在震后破坏,由于其仅采用螺栓连接,也方便安装与拆卸,为施工提供了便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底座(1)、墙板(2)及加载梁(3);所述底座(1)与墙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减震的摩擦耗能装置(5)及用于震后自复位的复位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及墙板(2)均预埋有螺栓杆(7),摩擦耗能装置(5)设置有与螺栓杆(7)对应的第一连接螺栓孔(5.5),二者配合将底座(1)、摩擦耗能装置(5)及墙板(2)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耗能装置(5)包括贴合设置的下连接板(5.3)、中间连接板(5.2)及上连接板(5.1);所述下连接板(5.3)、中间连接板(5.2)及底座(1)相连接,中间连接板(5.2)、上连接板(5.1)及墙板(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连接板(5.1)及中间连接板(5.2)的板面均匀布设多列摩擦螺栓孔(5.4),下连接板(5.3)的板面布设有多列摩擦槽(5.6),螺栓依次穿过上连接板(5.1)的摩擦螺栓孔(5.4)、中间连接板(5.2)的摩擦螺栓孔(5.4)及下连接板(5.3)的摩擦槽(5.6)并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连接板(5.1)、中间连接板(5.2)及下连接板(5.3)均为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板(2)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内凹角,每个内凹角内设置有一个复位装置(6),复位装置(6)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墙板(2)及底座(1)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装置(6)包括上下设置的顶板(6.1)及底板(6.2),顶板(6.1)及底板(6.2)之间通过内管(6.3)相连接,所述内管(6.3)上套设有碟簧(6.4),所述碟簧(6.4)能够延内管(6.3)限位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震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碟簧(6.4)的外部套设有外管(6.6),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对碟簧(6.4)进行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震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碟簧(6.4)顶部及底部均设置有碟簧挡板(6.5),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对碟簧(6.4)进行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板(2)及加载梁(3)均采用钢筋笼(4)浇筑混凝土制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底座(1)、墙板(2)及加载梁(3);所述底座(1)与墙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减震的摩擦耗能装置(5)及用于震后自复位的复位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及墙板(2)均预埋有螺栓杆(7),摩擦耗能装置(5)设置有与螺栓杆(7)对应的第一连接螺栓孔(5.5),二者配合将底座(1)、摩擦耗能装置(5)及墙板(2)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耗能装置(5)包括贴合设置的下连接板(5.3)、中间连接板(5.2)及上连接板(5.1);所述下连接板(5.3)、中间连接板(5.2)及底座(1)相连接,中间连接板(5.2)、上连接板(5.1)及墙板(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连接板(5.1)及中间连接板(5.2)的板面均匀布设多列摩擦螺栓孔(5.4),下连接板(5.3)的板面布设有多列摩擦槽(5.6),螺栓依次穿过上连接板(5.1)的摩擦螺栓孔(5.4)、中间连接板(5.2)的摩擦螺栓孔(5.4)及下连接板(5.3)的摩擦槽(5.6)并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康孙洪军于海涛李鼎李泽辉李爽李兴焱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