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门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245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尾门铰链。所述汽车尾门铰链包括铰链下片、与其内部滑动穿设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的外壁焊接有铰链上片,所述铰链上片的外壁焊接有压块,所述铰链下片的顶面卡接有喷油组件,所述喷油组件包括与铰链下片卡接的润滑油放置缸,所述润滑油放置缸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顶端焊接有驱动杆,且驱动杆顶端滑动贯穿润滑油放置缸与压块抵接,所述润滑油放置缸的输出端连通有滴油管,且滴油管距离润滑油放置缸较远一端位于转轴与轴套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跟随使用者对汽车尾门沿汽车车身翻转移动开启与闭合,对铰链上片与铰链下片连接处进行滴油,有利于节省人力成本,增加装置使用寿命。增加装置使用寿命。增加装置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尾门铰链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门铰链。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产销量逐年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减轻汽车重量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汽车车身作为汽车三大总成之一,占汽车总重量的40%左右,汽车车身轻量化对于整车轻量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汽车尾门,即汽车后备箱的舱门,一般通过汽车尾门铰链将其连接到汽车车后门框钣金上;
[0003]现有汽车尾门铰链结构功能单一,在使用时需使用者定期对其内部铰链上片与铰链下片连接处滴入润滑油,用以避免铰链结构产生噪音,降低其磨损程度,而使用者定期向其滴油过程繁琐复杂,且使用者易忘记滴油,缩短铰链结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尾门铰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尾门铰链。
[0005]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尾门铰链包括:铰链下片、与其内部滑动穿设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的外壁焊接有铰链上片,所述铰链上片的外壁焊接有压块,所述铰链下片的顶面卡接有喷油组件,所述喷油组件包括与铰链下片卡接的润滑油放置缸,所述润滑油放置缸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顶端焊接有驱动杆,且驱动杆顶端滑动贯穿润滑油放置缸与压块抵接,所述润滑油放置缸的输出端连通有滴油管,且滴油管距离润滑油放置缸较远一端位于转轴与轴套上方。
[0006]优选的,所述润滑油放置缸的内部连通有入气通孔,所述活塞板位于入气通孔与滴油管之间时将润滑油放置缸内腔上下分割为进气腔与储液腔。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杆呈十字状,且驱动杆外壁与润滑油放置缸顶端限位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润滑油放置缸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弹簧杆,且弹簧杆的顶端与驱动杆外壁抵接。
[0009]优选的,所述滴油管外壁贴合于铰链下片,所述滴油管与铰链下片贴合处粘合有定位贴纸。
[0010]优选的,所述铰链下片的内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部穿设有栓柱。
[001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尾门铰链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喷油组件、压块、滴油管、驱动杆与定位贴纸,使用者首先将润滑油注入喷油组件内部润滑油放置缸,随后再通过汽车尾门沿汽车车身翻转移动闭合时,铰链上片通过与其固定的轴套沿铰链下片内部穿设的转轴进行翻转移动,与此同时,铰链上片翻转移动将带动其外壁焊接的压块挤压驱动杆,而驱动杆受力向下移动其底端焊接的活塞板跟随沿润滑油放置缸密封滑动移动,脱离入气通孔上方对润滑油放置缸内腔润滑油及空气进行挤压,此时
润滑油放置缸内润滑油受压进入滴油管,由滴油管滴向铰链上片与铰链下片连接处,而驱动杆受力向下移动其外壁沿润滑油放置缸限位滑动挤压弹簧杆进行收缩,随后在使用者通过汽车尾门沿汽车车身翻转移动开启时,弹簧杆推动驱动杆进行复位,由驱动杆联动活塞板移动至入气通孔上方,此时外部空气由入气通孔进入润滑油放置缸进行补充;该铰链结构可跟随使用者对汽车尾门沿汽车车身翻转移动开启与闭合,对铰链上片与铰链下片连接处进行滴油,有利于节省人力成本,增加装置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尾门铰链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铰链上片与铰链下片移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喷油组件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1、铰链下片;2、转轴;3、轴套;4、铰链上片;5、喷油组件;6、滴油管;7、压块;8、驱动杆;9、栓柱;10、定位贴纸;51、润滑油放置缸;52、活塞板;53、入气通孔;54、弹簧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尾门铰链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铰链上片与铰链下片移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喷油组件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包括:铰链下片1、与其内部滑动穿设的转轴2,所述转轴2的外壁套设有轴套3,所述轴套3的外壁焊接有铰链上片4,所述铰链上片4的外壁焊接有压块7,所述铰链下片1的顶面卡接有喷油组件5,所述喷油组件5包括与铰链下片1卡接的润滑油放置缸51,所述润滑油放置缸51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52,所述活塞板52的顶端焊接有驱动杆8,且驱动杆8顶端滑动贯穿润滑油放置缸51与压块7抵接,所述润滑油放置缸51的输出端连通有滴油管6,且滴油管6距离润滑油放置缸51较远一端位于转轴2与轴套3上方;
[0018]具体的:所述润滑油放置缸51的内部连通有入气通孔53,所述活塞板52位于入气通孔53与滴油管6之间时将润滑油放置缸51内腔上下分割为进气腔与储液腔;
[0019]具体的:所述驱动杆8呈十字状,且驱动杆8外壁与润滑油放置缸51顶端限位滑动连接;
[0020]具体的:所述润滑油放置缸5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弹簧杆54,且弹簧杆54的顶端与驱动杆8外壁抵接;
[0021]具体的:所述铰链下片1的内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部穿设有栓柱9。
[0022]参考图2所示,所述滴油管6外壁贴合于铰链下片1,所述滴油管6与铰链下片1贴合处粘合有定位贴纸10;通过将定位贴纸10粘合于滴油管6与铰链下片1贴合处,便于使用者对滴油管6进行定位调整,确保滴油管6滴油端口位于转轴2与轴套3上方。
[0023]本技术提供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者首先将润滑油注入喷油组件5内部润滑油放置缸51,随后再通过汽车尾门沿汽车车身翻转移动闭合时,铰链上片4通过与其固定的轴套3沿铰链下片1内部穿设的转轴2进行翻转移动,与此同时,铰链上片4翻转移动将带动
其外壁焊接的压块7挤压驱动杆8,而驱动杆8受力向下移动其底端焊接的活塞板52跟随沿润滑油放置缸51密封滑动移动,脱离入气通孔53上方对润滑油放置缸51内腔润滑油及空气进行挤压,此时润滑油放置缸51内润滑油受压进入滴油管6,由滴油管6滴向铰链上片4与铰链下片1连接处,而驱动杆8受力向下移动其外壁沿润滑油放置缸51限位滑动挤压弹簧杆54进行收缩,随后在使用者通过汽车尾门沿汽车车身翻转移动开启时,弹簧杆54推动驱动杆8进行复位,由驱动杆8联动活塞板52移动至入气通孔53上方,此时外部空气由入气通孔53进入润滑油放置缸51进行补充;该铰链结构可跟随使用者对汽车尾门沿汽车车身翻转移动开启与闭合,对铰链上片4与铰链下片1连接处进行滴油,有利于节省人力成本,增加装置使用寿命。
[0024]本技术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门铰链,包括:铰链下片(1)、与其内部滑动穿设的转轴(2),所述转轴(2)的外壁套设有轴套(3),所述轴套(3)的外壁焊接有铰链上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上片(4)的外壁焊接有压块(7),所述铰链下片(1)的顶面卡接有喷油组件(5),所述喷油组件(5)包括与铰链下片(1)卡接的润滑油放置缸(51),所述润滑油放置缸(51)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52),所述活塞板(52)的顶端焊接有驱动杆(8),且驱动杆(8)顶端滑动贯穿润滑油放置缸(51)与压块(7)抵接,所述润滑油放置缸(51)的输出端连通有滴油管(6),且滴油管(6)距离润滑油放置缸(51)较远一端位于转轴(2)与轴套(3)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放置缸(51)的内部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皇甫海峰孙中涛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