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活页本册的线圈预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076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活页本册的线圈预装机构。它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装料板、线圈放置台以及顶料机构,装料板上沿左右方向设有多个穿孔,穿孔下方设有供装订条进入的避让空间;线圈放置台设置在装料板上,线圈放置台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限位槽,多个限位槽与穿孔一一对应,限位槽与对应的穿孔相连通;顶料机构包括顶料板、用于驱动顶料板升降的第一升降模块,订料板的下端面竖直设有多个顶料杆,顶料杆与穿孔、限位槽一一对应,顶料杆沿着对应的限位槽穿出对应的穿孔后进入避让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少活页本册在预装软塑线圈时人力的参与,提升了预装的效率。提升了预装的效率。提升了预装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活页本册的线圈预装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文具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活页本册的线圈预装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线圈本是指通过线圈装订的本册,这类本册的边缘间隔设置多个装订孔,线圈分别套入装订孔完成对本册的装订。这类本册在使用时可以翻到180度使用,便于书写;另外由于活页本身与线圈形成间隔连接,便于将本册中的某页撕下,目前采用线圈装订的本册愈发流行。圈装本册主要是金属圈装订和软塑线圈装订,其中软塑线圈采用柔性结构,由于软塑线圈具有翻页不错位、质轻以及便于堆叠的特点,使得软塑线圈本更受消费者青睐。软塑线圈由固定板、连接在固定板上的多个装订条组成,对活页本册进行装订时,先将装订条穿入装订孔,然后将装订条穿出活页本册的一端焊接在固定板上,最后裁剪固定板完成本册的装订。为了使软塑线圈便于闭合,装订条中段在生产时由模具注塑为“C”形,装订条前段大致水平设置,装订条后段与固定板相连。现有技术中,通常完全依靠人的手部将装订条穿入活页本册的装订孔中,在装订时,工作人员需要先将活页本册整齐,然后将活页本册伸出工作台使装订孔漏出,再将软塑线圈的装订条一一对准装订孔,由于装订条的中段呈“C”形,工作人员需要持续抖动装订条使之穿出活页本册,最后将装订条拉动至合适位置,以便于多个活页本册堆叠。这种预装方式存在操作繁琐、效率低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活页本册的线圈预装机构,只需要人工将本册及软塑线圈放置到位,该机构进行动作,利用软塑线圈带有弹性这一特性,通过一排顶料杆将整排装订条一起顶入装订孔,装订条穿入后又恢复原始形态,此时即完成穿入动作,较之以往人工作业大大提升了效率及准确度。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用于活页本册的线圈预装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
[0006]装料板,所述装料板上沿左右方向设有多个穿孔,所述穿孔下方设有供装订条进入的避让空间;
[0007]线圈放置台,设置在所述装料板上,所述线圈放置台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限位槽,所述多个限位槽与所述穿孔一一对应,所述限位槽与对应的穿孔相连通;
[0008]顶料组件,包括顶料板、用于驱动所述顶料板升降的第一升降模块,所述顶料板的下端面竖直设有多个顶料杆,所述顶料杆与穿孔、限位槽一一对应,所述顶料杆沿着对应的限位槽穿出对应的穿孔后进入所述避让空间。
[0009]在本方案中,线圈放置台的多个限位槽分别对多个装订条进行限位,当装订条安放在线圈放置台时,装订条中段被卡在对应的限位槽中,装订条前段向前延伸且位于对应的穿孔的正上方,对活页本册进行预装时,工作人员先将活页本册放到装料板上,将活页本册放置在装订条前段的下方并对调整活页本册进行位置调整,使活页本册的装订孔的中心
位于穿孔的正上方,即装订条压在活页本册上且与装订孔相对应,然后开启顶料组件,第一升降模块驱动顶料板下降,顶料带动顶料杆压住装订条前段后,依次穿过装订孔和穿孔,当装订条前段的端部穿出到穿孔下方后,第一升降模块驱动顶料板复位,然后工作人员取出预装有软塑线圈的活页本册,再次将装订条安放在线圈放置台上
……
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活页本册的高效预装软塑线圈。通过在线圈放置台上设置多个限位槽,实现对装订条的快速定位,无需工作人员将软塑线圈的装订条一一对准装订孔;通过设置顶料组件,实现快速将装订条穿入装订孔,无需工作人员对装订条持续抖动。综上,本申请减少了对活页本册预装软塑线圈时人力的参与,提升了预装的效率。
[0010]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设置在所述线圈放置台的顶面,所述第一槽段为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段与装订条中段的弧度一致,所述第二槽段设置在所述线圈放置台靠近所述穿孔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槽段的下端与所述穿孔相连通,所述第二槽段与所述顶料杆相对应。通过设置第一槽段为弧形槽,实现了对装订条中段的顶部的限位,通过设置第二槽段,实现了对顶料杆的导向,此外,第二槽段也对装订条中段的前侧部分起到限位作用。实际工作时,装订条中段的顶部卡在第一槽段中,装订条中段的前侧卡在第二槽段中,顶料板带动顶料杆下降时,顶料杆沿第二槽段进入穿孔,装订条中段的前侧限制在第二槽段和顶料杆之间,减少了装订条被压入装订孔时的误差。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槽段的宽度大于所述装订条的宽度,所述第二槽段的宽度大于所述顶料杆的最大径向宽度。
[0012]作为优选,所述顶料杆的底端的宽度大于装订条的宽度。在将装订条压入穿孔时,进一步减少装订条的扭动。
[0013]作为优选,所述穿孔为腰形孔,所述穿孔沿装料板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腰形孔的宽度大于所述顶料杆的最大径向宽度。实际工作时,装订条前段在进入穿孔时会产生弯折,腰形孔能够为装订条前段提供弯折空间,保障装订条前段顺畅穿出装订孔。
[0014]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定位杆、用于驱动定位杆升降的升降结构以及用于驱动定位杆前后移动的驱动结构,多个所述定位杆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定位杆分别与所述穿孔相对应,所述定位杆能够对应的穿孔穿出所述装料板,所述定位杆的最大径向直径小于所述活页本册的装订孔的直径。定位杆的初始位置位于对应穿孔的后端且穿出穿孔。实际工作时,工作人员通过装订孔将定位杆穿设在活页本册上,由于定位杆设有多个,此时活页本册被限制在定位杆排布方向且活页本册的多个装订孔与多个穿孔一一对应,然后开启驱动结构,驱动结构驱动定位杆朝向线圈放置台移动,直至定位杆上的活页本册与线圈放置台相抵,然后升降结构驱动定位杆下降至脱出穿孔,接着驱动结构驱动定位杆返回到对应穿孔的后端的正下方,在活页本册完成软塑线圈的预装后,升降结构驱动定位上升至初始位置。通过设置定位杆,实现对活页本册的装订孔快速对准穿孔,提升了工作效率。
[0015]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工作台的台面的下方,所述定位杆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顶面。通过设连接板位于工作台的台面下方,保障工作台的台面简洁,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0016]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杆设有两个。实际使用中,最少需要两个定位杆即可实现对活
页本册的稳定拉动。
[0017]作为优选,所述线圈放置台连接有第二升降模块,所述第二升降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线圈放置台升降。线圈放置台具有上料位置和预装位置,当线圈放置台处于上料位置时,线圈放置台底面与装料板顶面之间具有空当,当线圈放置台处于预装位置时,线圈放置台底面与装料板顶面相贴合,线圈放置台通过第二升降模块驱动,实现在上料位置和预装位置之间切换。实际工作时,线圈放置台的初始位置在预装位置处,工作人员先将软塑线圈安放在线圈放置台上,然后将活页本册放置在线圈放置台前侧的正下方并将活页本册的装订孔与穿孔对齐,此时装订条前段位于装订孔和穿孔的正上方,接着第二升降模块驱动线圈放置台下降至与装料板相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活页本册的线圈预装机构,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装料板,所述装料板上沿左右方向设有多个穿孔,所述穿孔下方设有供装订条进入的避让空间;线圈放置台,设置在所述装料板上,所述线圈放置台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限位槽,所述多个限位槽与所述穿孔一一对应,所述限位槽与对应的穿孔相连通;顶料组件,包括顶料板、用于驱动所述顶料板升降的第一升降模块,所述顶料板的下端面竖直设有多个顶料杆,所述顶料杆与穿孔、限位槽一一对应,所述顶料杆沿着对应的限位槽穿出对应的穿孔后进入所述避让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活页本册的线圈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设置在所述线圈放置台的顶面,所述第一槽段为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段与装订条中段的弧度一致,所述第二槽段设置在所述线圈放置台靠近所述穿孔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槽段的下端与所述穿孔相连通,所述第二槽段与所述顶料杆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活页本册的线圈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的宽度大于所述装订条的宽度,所述第二槽段的宽度大于所述顶料杆的最大径向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活页本册的线圈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为腰形孔,所述穿孔沿装料板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腰形孔的宽度大于所述顶料杆的最大径向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华
申请(专利权)人:兰溪锦兴智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