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水冷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99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水冷散热器,包括进液嘴、出液嘴、第一散热层、第二散热层、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第一散热层设置在第二散热层的上端,第一水箱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第一水箱内部分隔形成第一容室和第二容室,第二水箱内设有第三容室,第一散热层并排设有若干个第一水道,第一水道的一端与第一容室相连通,第一水道的另一端与第三容室的上部相连通,第二散热层设有若干个第二水道,第二水道的一端与第二容室相连通,第二水道的另一端与第三容室的下部相连通,进液嘴与第一容室相连通,出液嘴与第二容室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散热层、第二散热层,第一散热层设置在第二散热层的上端,水冷散热器体积小,散热性能强,结构紧凑,方便安装。方便安装。方便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水冷散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水冷散热器,具体涉及一种双层水冷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水冷可追溯到上个世纪末。早在1998年左右中国台湾就开始流行CPU水冷散热,玩家利用自己的条件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水冷系统,但大多以开放式结构为主,在DIY看来,当时的CPU就已经是“发热量巨大”的怪物了。随着显卡技术的快速发展,显卡上的GPU已经能够发出与CPU相当的热量,因此水冷已经不再局限在CPU了,显卡、北桥、硬盘的水冷也不断涌出,彻底让大家进入水冷的“新世界”。此外,越来越多的喜欢水冷的朋友可以在各个论坛中各抒己见,这样也推动了水冷工艺的进步,同时也为产品的推广奠定了基础。水冷散热器利用水冷液循环进行散热,水冷散热器将从电脑CPU、北桥、显卡上吸收的热量利用水冷液循环排到主机外面。
[0003]现有水冷散热器一般包括进液嘴、出液嘴、散热层、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散热层包括水道,但是为了增加散热面积,散热层普遍占用体积大,不方便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水冷散热器,其体积小,散热性能强,结构紧凑,方便安装。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层水冷散热器,包括进液嘴、出液嘴、第一散热层、第二散热层、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所述第一散热层设置在第二散热层的上端,所述第一水箱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第一水箱内部分隔形成第一容室和第二容室,所述第二水箱内设有第三容室,所述第一散热层并排设有若干个第一水道,所述第一水道的一端与第一容室相连通,所述第一水道的另一端与第三容室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层设有若干个第二水道,所述第二水道的一端与第二容室相连通,所述第二水道的另一端与第三容室的下部相连通,所述进液嘴与第一容室相连通,所述出液嘴与第二容室相连通。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水箱上端设有与第一容室相连通的进液孔,所述进液嘴设置在进液孔处;所述第一水箱设有第一让位孔,所述隔板设有与第一容室、第二容室相连通的出液孔,所述出液嘴设置在第一让位孔处,所述出液嘴的一端从出液孔伸入到第二容室内与第二容室相连通。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分流水箱,所述分流水箱设有第四容室,所述分流水箱设置在第一水箱上端,所述分流水箱的下端等距设若干个与第四容室相连通的分流孔,所述第一水箱的上端等距设有若干个与分流孔相对应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第一容室相连通,所述分流水箱通过分流孔与连通孔的配合与第一容室相连通,所述分流水箱与第一水箱之间设有若干个连通件,所述连通件的一端嵌入分流孔并伸入到分流水箱内与分流水箱相连通,所述连通件的另一端嵌入连通孔并伸入到第一容室内与第一容室相连通。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通件伸入到分流水箱内的长度为2

5mm。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流水箱的上端设有与分流水箱内部相连通的进液孔、第二让位孔,所述分流水箱的下端设有第三让位孔,所述进液嘴设置下进液孔处,所述出液嘴设置在第二让位孔处,所述第一水箱上端设有与第一容室相连通的第一让位孔,所述隔板设有与第一容室、第二容室相连通的出液孔,所述第一让位孔、第二让位孔、第三让位孔、出液孔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出液嘴设置在第一让位孔处,所述出液嘴的一端依次穿过从第二让位孔、第三让位孔、第一让位孔和出液孔伸入到第二容室内与第二容室相连通。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水道与第一容室上部相连接。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水道两侧设有与第一水道相接触的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二水道的两侧设有与第二水道相接触的第二散热件。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水道、第二水道为扁平状。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两个用于固定第一散热层、第二散热层的侧板,所述侧板设置在第一散热层、第二散热层的两侧。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散热件、第二散热件为折叠式散热片。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散热层、第二散热层,第一散热层设置在第二散热层的上端,水冷散热器体积小,散热性能强,结构紧凑,方便安装;通过设置第一水道、第二水道为扁平状,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通过设置有分流水箱,分流水箱设置有分流孔,第一水箱设置有与分流孔相对应的连通孔,第一水道与第一容室上部相连接,使水冷液均匀流入第一水道中,提高散热效率。
[001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立体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结构分解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剖面示意图一;
[0022]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剖面示意图二;
[0023]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散热层、第二散热层局部放大图;
[0024]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立体图;
[0025]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结构分解图;
[0026]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剖面示意图。
[0027]附图标识说明:
[0028]10

进液嘴;
ꢀꢀꢀꢀꢀꢀꢀꢀꢀꢀ
20

出液嘴;
ꢀꢀꢀꢀꢀꢀꢀꢀꢀꢀꢀ
30

第一散热层;
[0029]31

第一水道;
ꢀꢀꢀꢀꢀꢀꢀꢀ
32

第一散热件;
ꢀꢀꢀꢀꢀꢀꢀ
40

第二散热层;
[0030]41

第二水道;
ꢀꢀꢀꢀꢀꢀꢀꢀ
42

第二散热件;
ꢀꢀꢀꢀꢀꢀꢀ
50

第一水箱;
[0031]51

隔板;
ꢀꢀꢀꢀꢀꢀꢀꢀꢀꢀꢀꢀ
52

第一容室;
ꢀꢀꢀꢀꢀꢀꢀꢀꢀ
53

第二容室;
[0032]54

进液孔;
ꢀꢀꢀꢀꢀꢀꢀꢀꢀꢀ
55

第一让位孔;
ꢀꢀꢀꢀꢀꢀꢀ
56

出液孔;
[0033]57

连通孔;
ꢀꢀꢀꢀꢀꢀꢀꢀꢀꢀ
60

第二水箱;
ꢀꢀꢀꢀꢀꢀꢀꢀꢀ
61

第三容室;
[0034]70

侧板;
ꢀꢀꢀꢀꢀꢀꢀꢀꢀꢀꢀꢀ
80

分流水箱;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嘴、出液嘴、第一散热层、第二散热层、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所述第一散热层设置在第二散热层的上端,所述第一水箱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第一水箱内部分隔形成第一容室和第二容室,所述第二水箱内设有第三容室,所述第一散热层并排设有若干个第一水道,所述第一水道的一端与第一容室相连通,所述第一水道的另一端与第三容室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层设有若干个第二水道,所述第二水道的一端与第二容室相连通,所述第二水道的另一端与第三容室的下部相连通,所述进液嘴与第一容室相连通,所述出液嘴与第二容室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上端设有与第一容室相连通的进液孔,所述进液嘴设置在进液孔处;所述第一水箱设有第一让位孔,所述隔板设有与第一容室、第二容室相连通的出液孔,所述出液嘴设置在第一让位孔处,所述出液嘴的一端从出液孔伸入到第二容室内与第二容室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水箱,所述分流水箱设有第四容室,所述分流水箱设置在第一水箱上端,所述分流水箱的下端等距设若干个与第四容室相连通的分流孔,所述第一水箱的上端等距设有若干个与分流孔相对应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第一容室相连通,所述分流水箱通过分流孔与连通孔的配合与第一容室相连通,所述分流水箱与第一水箱之间设有若干个连通件,所述连通件的一端嵌入分流孔并伸入到分流水箱内与分流水箱相连通,所述连通件的另一端嵌入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培德王靖元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龙成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