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针安全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938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射针安全保护套,包括注射针本体、套设在注射针本体前端的前保护套和盖合于所述前保护套上的后保护套,所述前保护套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注射针本体相配合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后端开设有轴向凹槽,所述轴向凹槽的数量至少为2个。将注射针保护套设置成含有前保护套和后保护套的结构,并在前保护套的后端设置夹持部,夹持部上设置的若干凹槽将夹持部分成若干部分,夹持部的设置不仅有助于注射针的插入和拿取,可避免因热胀冷缩等问题导致注射针的外径和前保护套的内径不匹配等问题,在存储注射针后,可将后保护套直接盖合在前保护套上,有利于注射针的封装存储,防止其受到污染。防止其受到污染。防止其受到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射针安全保护套


[0001]本技术涉及注射针保护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射针安全保护套。

技术介绍

[0002]注射针是最常用的医用器械之一,主要包括针尖和针座,针尖和针座安装到注射器上,用以注射和抽取药液。为了使用安全,减少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细菌和病毒侵入的风险,在使用前,都会使用包装或保护装置将注射针保护起来。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注射针保护装置大部分为软包装材料,一般采用塑料袋包装或者吸塑纸包装。这类包装没有防针刺的功能,在受到摔打、挤压等外力的作用下,包装极易被损坏,导致注射针产品无菌屏障受到破坏。另外,此类包装型式的产品在使用的时候,由于产品形体比较小,医务工作者在打开包装袋的时候,稍不小心,产品就会掉落,也会给使用带来一定的麻烦。
[0003]市面上也存在着较多的硬包装装置,硬包装装置存储注射针是靠塑料件之间的配合或者靠胶条来保障产品的密封性的,存在安全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面上也出现了较多新型的注射针保护装置,这些装置主要是依靠前后护套之间的紧密配合实现注射针的密封存储。例如,公开号为CN21243961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无菌注射针,该注射针包括注射针本体和分别套设在注射针本体前端和后端的前护套和后护套,前后护套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通过密封件实现前后护套的密封,从而在前护套和后护套之间形成负压的密封空间,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然而,由于前护套与注射针针座相配合的部位为环形孔结构,为了使得注射针能够更紧密的与前护套配合,实际制作前护套时,孔的直径通常等于或者略小于注射针针座的外径,由于热胀冷缩等各方面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很可能会导致二者之间产生过盈配合,不利于注射针的插入和拔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注射针安全保护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注射针不容易被插入到保护套内或从保护套中拿取注射针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射针安全保护套,包括注射针本体、套设在注射针本体前端的前保护套和盖合于所述前保护套上的后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护套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注射针本体相配合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后端开设有轴向凹槽,所述轴向凹槽的数量至少为2个。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注射针不容易被插入到保护套内或从保护套中拿取注射针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前保护套的后端设置夹持部,并在夹持部的后端开设若干凹槽,夹持部被凹槽分割成若干部分。当向前保护套中插入注射针时,若出现保护套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注射针针座外径的情况,注射针在插入时,可将夹持部的若干部分向外撑开,使得夹持部和注射针能够紧密贴合,取出时也可方便取出。
[0007]轴向凹槽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6个、8个甚至更多个,相对应的,夹持部可被分为2、3、4、5、6、7、8甚至更多个部分,轴向凹槽的数量越多,夹持部的弹性越大,但数
量太多可能会影响夹持时的紧密度。
[000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夹持部的后端外壁上设置有凸棱,所述前保护套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凸棱,所述凸棱与环形凸棱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夹持部后端凸棱的设置有很多作用,如更好的与后保护套卡合,若夹持部外面设置密封件,此凸棱还有对密封件进行限位的作用。前保护套外壁上设置环形凸棱也有很多作用,首先,环形凸棱与夹持部后端的凸棱之间可以形成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内可以放置密封件,以使得注射针能更好的被保护;其次,环形凸棱可以对后保护套进行限位;另外,环形凸棱的棱宽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当棱宽较宽时,环形凸棱可以作为手持部,即插入或取出注射针时,可以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环形凸棱的位置,另一只手对注射针进行插入和取出。
[000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轴向凹槽的长度小于所述夹持部后端与所述环形凸棱之间的距离。轴向凹槽的长度小于夹持部后端与环形凸棱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夹持部夹紧注射针,也更方便拿取。
[001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后保护套的内壁设有限位部。限位部的设置便于对夹持部的后端进行限位,方便夹持部后端抵靠在限位部。在盖合后保护套时,有助于防止用力过猛导致后保护套或夹持部被破坏。
[001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后保护套包括手柄和与所述夹持部相配合的夹持配合部,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夹持配合部的内部。
[001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手柄的形状包括端部截面为多边形的柱状体。
[0013]后保护套中最主要的结构是与夹持部配合的部分,因此,只要后保护套中含有夹持配合部即可,其他部分可根据消费者喜好或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设计和改进。如后保护套可以是只有夹持部配合部的结构,优选的,后保护套还包括与夹持配合部相连接的手柄。手柄的形状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圆柱形、棱柱形或其他异形结构,优选的,手柄的形状可以是截面为多边形的棱柱,棱柱的各个部分截面的面积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变化的,如手柄的形状可以是从后端面到前端面截面面积逐渐递减的多边形棱柱。
[001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前保护套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轴向凸棱,所述第一轴向凸棱沿所述环形凸棱向所述前保护套前端延伸。前保护套外壁上设置的第一轴向凸棱的主要作用是与存放注射针保护套的工装或包装相配合。
[0015]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注射针本体包括针头和与所述针头固接的针座,所述针座上设有针座限位部,所述前保护套的内壁设有与所述针座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二轴向凸棱。优选的,所述前保护套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二轴向凸棱,第二轴向凸棱的主要作用是与针座限位部相配合,以便固定针座的位置,防止注射针在组装、移动或运输等过程中发生转动。
[001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0017]1、将注射针保护套设置成含有前保护套和后保护套的结构,并在前保护套的后端设置夹持部,夹持部上设置的若干凹槽将夹持部分成若干部分,夹持部的设置不仅有助于注射针的插入和拿取,可避免因热胀冷缩等问题导致注射针的外径和前保护套的内径不匹配等问题,在存储注射针后,可将后保护套直接盖合在前保护套上,有利于注射针的封装存储,防止其受到污染。
[0018]2、在夹持部的后端外壁上设置凸棱,并在前保护套外壁上设置环形凸棱,凸棱与
环形凸棱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环形凸棱的设置不仅可以对后保护套进行限位,棱宽较宽的环形凸棱的设置可方便操作人员拿取保护套,凸棱和环形凸棱的配合也有助于前保护套和后保护套的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实施例1和2中注射针保护套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实施例1和2中注射针本体和前保护套相配合时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实施例1中注射针保护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实施例2中注射针保护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注射针本体;11、针头;12、针座;13、针座限位部;2、前保护套;3、后保护套;31、手柄;32、夹持配合部;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射针安全保护套,包括注射针本体、套设在注射针本体前端的前保护套和盖合于所述前保护套上的后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护套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注射针本体相配合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后端开设有轴向凹槽,所述轴向凹槽的数量至少为2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针安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的后端外壁上设置有凸棱,所述前保护套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凸棱,所述凸棱与环形凸棱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针安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凹槽的长度小于所述夹持部后端与所述环形凸棱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针安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保护套的内壁设有限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军陆维炜赵丽杰倪琳
申请(专利权)人:采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