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制炭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33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制炭成型工艺,所述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成型的竹棒放入盛装箱体内,然后将盛装箱体通过转运机构放入炭化窑内进行炼炭;步骤S2、炭化窑内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排烟孔,将盛装箱体放入炭化窑后,开始提温炼炭,在前期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制炭成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制炭制作成型
,特别是一种机制炭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机制炭又名人造炭、再生炭、无烟清洁炭,是以木质碎料挤压加工成的炭质棒状物,棒炭原料来源广泛,稻壳、花生壳、棉壳、玉米芯、玉米秆、高粱杆等皆可用作原料生产棒炭,以锯末、刨花、竹屑为最佳,它密度大,热值高,无烟、无味、无污染、不爆炸、易燃,是国际上公认的绿色环保产品,但目前市面上对于竹屑制成机制炭的制棒机装置仍存在局限性。
[0003]现有技术中,在机制炭进行炭化之前,需要人工将原料转运至炭化窑处,然后再经过人工堆放至炭化窑内进行炭化,浪费人力物力,且现在炭化窑在炭化机制炭时,只有一个排烟孔排出水汽和烟气,这样会导致排放过慢,物料容易结块,导致设备堵塞,影响使用,且物料易松散,成型效果不好,成品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机制炭成品率且通过机械能够实现将原料转运至炭化窑内炭化成型的机制炭成型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一种机制炭成型工艺,所述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S1、将成型的竹棒放入盛装箱体内,然后将盛装箱体通过转运机构放入炭化窑内进行炼炭;
[0007]步骤S2、炭化窑内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排烟孔,将盛装箱体放入炭化窑后,开始提温炼炭,在前期1

3天时水汽和烟气通过上端的排烟孔排出,后期1

2天时水汽和烟气通过下端的排烟孔排出,使制作出的机制炭成品率更高;
[0008]步骤S3、炼炭完成后,通过将成型的机制炭铺平至传送带上,进行冷却养生,同时通过喷洒机构将水雾喷洒至机制炭表面,去除机制炭表面的灰尘,起到降尘的作用;实现了机制炭的成型。
[0009]进一步的,所述盛装箱体上表面敞开设置,所述盛装箱体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转运机构相配合的提拉把手。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转运机构包括支撑脚,所述炭化窑四周均设置有所述支撑脚,所述支撑脚末端设置有支撑块,左侧的前后两端支撑块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右侧的前后两端支撑块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内侧面均开设有条形凹槽,后侧的左右两端支撑块内均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经轴承设置于所述条形凹槽内,左右两端的第一螺杆之间螺旋套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下表面开设有T形槽,所述T形槽内右端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上螺旋套设有与所述T形槽相配合的T形块,所述T形块的横板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导向轮,所述T形块的竖杆末端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电动多节伸缩气缸,所述电动多节伸缩气缸的伸缩杆末端设置有移
动座,所述移动座下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中部设置有双输出电机,所述双输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上螺旋套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盛装箱体相配合的L形提拉块。
[0011]进一步的,所述炭化窑后表面开设有开口,所述炭化窑内左右侧面上端均开设有导轨槽,所述导轨槽内滑动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炭化窑的可开合板,所述导轨槽内设置有多节伸缩气缸,所述可开合板上表面后侧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推拉块,所述多节伸缩气缸的伸缩杆末端与所述推拉块连接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喷洒机构包括龙门架,所述龙门架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支撑板上,所述龙门架的横板内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下表面等距离连接有多个喷淋头,且所述出水管经旋转接头连接有进水管。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转运机构、炭化窑和喷洒机构的作用,能够实现将机制炭的原料通过转运机构转运至炭化窑内进行炭化,通过炭化窑的两个排烟孔能够更好的在机制炭碳化时进行排出水汽和烟气,便于更好的对机制炭内的水分进行烘干作用,提高机制炭成型的成品率;通过喷洒机构的作用,能够实现机制炭成型后表面灰尘的去除;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加热的效果更好,有效地避免了物料出现未完全碳化的现象,减轻了工作人员劳动量,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0015]图2为所述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所述转运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7]图4为所述炭化窑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所述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所述喷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1]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制炭成型工艺,所述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2]步骤S1、将成型的竹棒放入盛装箱体1内,然后将盛装箱体1通过转运机构2放入炭化窑3内进行炼炭;
[0023]步骤S2、炭化窑3内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排烟孔31,将盛装箱体1放入炭化窑3后,开始提温炼炭,在前期1

3天时水汽和烟气通过上端的排烟孔排出,后期1

2天时水汽和烟气通过下端的排烟孔31排出,使制作出的机制炭成品率更高;
[0024]步骤S3、炼炭完成后,通过将成型的机制炭铺平至传送带4上,进行冷却养生,同时通过喷洒机构5将水雾喷洒至机制炭表面,去除机制炭表面的灰尘,起到降尘的作用;
[0025]实现了机制炭的成型。
[0026]请参阅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盛装箱体1上表面敞开设置,所述盛装箱体1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转运机构2相配合的提拉把手11。使得通过提拉把手11
与转运机构2的相配合,能够实现盛装箱体1安装至炭化窑3内或取出。
[0027]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运机构2包括支撑脚(未图示),所述炭化窑3四周均设置有所述支撑脚,所述支撑脚末端设置有支撑块21,左侧的前后两端支撑块21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柱22,右侧的前后两端支撑块21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柱23,所述第一支撑柱22和所述第二支撑柱23内侧面均开设有条形凹槽24,后侧的左右两端支撑块21内均设置有第一电机25,所述第一电机2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螺杆26,所述第一螺杆26经轴承设置于所述条形凹槽24内,左右两端的第一螺杆26之间螺旋套设有移动杆27,所述移动杆27下表面开设有T形槽(未图示),所述T形槽内右端设置有第二电机28,所述第二电机28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螺杆29,所述第二螺杆29上螺旋套设有与所述T形槽相配合的T形块6,所述T形块6的横板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导向轮61,所述T形块6的竖杆末端设置有移动板62,所述移动板62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电动多节伸缩气缸63,所述电动多节伸缩气缸63的伸缩杆末端设置有移动座64,所述移动座64下表面开设有限位槽65,所述限位槽65内中部设置有双输出电机66,所述双输出电机66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螺杆67,所述第三螺杆67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制炭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成型的竹棒放入盛装箱体内,然后将盛装箱体通过转运机构放入炭化窑内进行炼炭;步骤S2、炭化窑内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排烟孔,将盛装箱体放入炭化窑后,开始提温炼炭,在前期1

3天时水汽和烟气通过上端的排烟孔排出,后期1

2天时水汽和烟气通过下端的排烟孔排出,使制作出的机制炭成品率更高;步骤S3、炼炭完成后,通过将成型的机制炭铺平至传送带上,进行冷却养生,同时通过喷洒机构将水雾喷洒至机制炭表面,去除机制炭表面的灰尘,起到降尘的作用;实现了机制炭的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制炭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盛装箱体上表面敞开设置,所述盛装箱体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转运机构相配合的提拉把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制炭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包括支撑脚,所述炭化窑四周均设置有所述支撑脚,所述支撑脚末端设置有支撑块,左侧的前后两端支撑块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右侧的前后两端支撑块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内侧面均开设有条形凹槽,后侧的左右两端支撑块内均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经轴承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青范榜秀曾瑞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卓越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